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仅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也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该书作者吴荔明是梁启超外孙女,以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的事例,详细追溯了梁启超子女们的非凡经历。
作者介绍
梁启超外孙女,梁思庄之女,北京大学城环系教授。
部分摘录:
“割慈忍泪出国门”——逃亡中的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后,公公梁启超只身流亡日本,家属们都逃往澳门避难。当时公公的处境真是岌岌可危,十分惊险。那天是1898年9月21日。当时的日本代理驻中国公使林权助在晚年所著《谈谈我的七十年》中,有几节对此过程有详细的回忆。
梁启超跑到公使馆来,说一定要会见我,这时正是午后二时。我和伊藤公[17]吃完饭正在谈话,无论怎样,让梁到另室会面。
一见,他颜色苍白,漂浮着悲壮之气。不能不看出事态之非常。
梁直截地说:请给我纸。马上自己写出下面的文句:
“仆三日内即须赴市曹就死,愿有两事奉托。
君若犹念兄弟之国,不忘旧交,许其一言。
……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志士,都被逮捕。其首领是康有为,想也快要被捕杀头!皇帝不用说已被幽闭。
“西太后一派为袁世凯和军机大臣荣禄。如果我也被捕,最迟在三天之内也将被杀。我的生命早就准备献给祖国,毫无可惜。请解皇帝之幽闭,使玉体安全,并救康有为氏。所说奉托之事,只此二端。”
我决断地说:“可以。君说的二事,我的确承担。”我又说:“你为什么要去死呢?试好好想一想,如果心意改变,什么时候都好到我的地方来。我救你啊!”
梁听了我的话,暗暗落泪,同时仓皇而去,想也有种种应该准备的事吧!我直接回到伊藤公的屋里,叙述事情的始末。……到了夜晚,公使馆门口骚闹着。我正在奇怪的一刹那,梁飞快地跑了进来!那么这个问题便搁在我们身上了。我无论如何,把梁放进一个屋子里。没有办法,所以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告诉伊藤公,伊藤公说:“这是做了件好事。救他吧!而且让他逃到日本去吧!到了日本,我帮助他。梁这个青年对于中国是珍贵的灵魂啊!”
当时门房报告:门前不安。好像是捕手觉着康[18]或是谁逃进公使馆似的。所以决定在麻烦还没发生前,急速让梁出发。
把梁交给恰巧从天津来正逗留中的郑领事[19],让二人都化装打猎的样子。扮好了真像打猎的模样,打发他们走,但是不幸在天津车站月台上行走的时候,好像被梁的友人发现了似的。据说他们赶快隐藏到人多的地方去,但还是因被友人看见作了报告,捕手的手下人追跟着梁。二人马上跳进帆船,夜十二时下白河逃向塘沽。那里的上流有日本的军舰碇泊着,捕手乘小蒸汽船,又追了来。而且据说,就向河的下流有日本商船的方向下驶,并在这船的舷侧等待着。但是二人乘搭的帆船,则走近在河上流的日本军舰,摇手帕作信号。
我预先想到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先由北京给那军舰打电报:“如有这样的男子二人去,请立即收容,送到日本。”因此,舰长心里常想着:“来了吧?来了吧?”所以看见白手帕的信号,便很快放下小船,(把人)拉上了本舰。然后就给我把梁带回日本去了![20]
梁启超借助日本友人之力得免于难。出国时他写了《去国行》:
呜呼!济艰乏才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
……
吁嗟乎!古人往矣不可见,山高水深闻古踪。潇潇风雨满天地,飘然一身如转蓬,披发长啸览太空。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21]
由此可见,当时他飘然一身、离乡背井的忧伤情绪。前途渺茫,但为了维新事业,他决心在海外继续奋斗!
梁启超初到日本时住在东京,日本政府很厚待他。他在给妻子李蕙仙的信中写道:“吾在此乃受彼中朝廷之供养,一切丰盛,方便非常,以起居饮食而论,尤胜似家居也。”[22]为了掩护身份,梁启超给自己起了个日本名字叫“吉田晋”,因为他读了吉田松阴的书后,很敬慕其为人。他和国内朋友通信多用这个日本名字,后来大姨入日本小学读书时也改名为吉田静子。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十九日)《申报》登文骂道:“日本访事友人云:中国逆犯康有为之徒党梁启超,遁迹日本后,自知罪大恶极,不容于礼仪之邦,遂窜入日籍,更其姓曰吉田,名晋,侨寓东京牛込区,与品川子爵订莫逆交,诗酒往还,徜徉竟日,不知曾念及先人庐墓否?”
1898年11月11日,梁启超在横滨创办了《清议报》。他在日本紧张地进行救国运动,联络各界人士,报刊的经费是由冯镜如、冯紫珊、林北泉等人所募集,参加办报的人还有麦孟华、汤觉顿等人。
《清议报》是一本旬刊,每十日出版一次,它的宗旨是:
一、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
二、增长支那人之学识。
三、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
四、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23]
《清议报》成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在海外的舆论阵地。它猛烈地攻击清政府,并对慈禧太后痛加指责,使得清政府恨之入骨,严禁进口。
到日本几个月来,梁启超读了很多日本书籍,获益很多。他在《三十自述》中写道:“稍能读东文,思想为之一变。”并给李蕙仙写信说:“我等读日本书所得之益极多极多。他日中国万不能不变法,今日正当多读些书,以待用也。”[24]
“羁泊非所叹”——“双涛园群童”素描 1899年,梁启超接家属到日本。李蕙仙、思顺母女是坐船从澳门到日本长崎的,刚到日本时,就住在东京。1900年,梁启超写了《少年中国说》一文,他那深入肺腑的文字影响了后来几代青年人。1900年至1901年间,梁启超又到美国檀香山、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地游说活动,李蕙仙则带着全家居住在日本。
1901年,梁启超游历澳大利亚半年后又回到日本,在日本流亡的十四年中,梁启超有思成(1901年生)、思永(1904年生于澳门)、思忠(1907年生)、思庄(1908年生)、思达(1912年生)五个子女来到世间。全家初到日本时,虽然受到日本政府的关照,但毕竟还是在异国他乡,生活比较艰苦,在东京居住条件较差。梁启超最初由日本政府供给生活费用,后来靠办报纸的收入维持生活,因此生活不稳定,甚至有时吃米饭就咸萝卜,或清水煮白菜蘸酱油。1906年,全家迁到神户郊外须磨海滨的一幢别墅“怡和山庄”居住,这是一位华侨借给他们的,因为这里依山傍海,可以听见海涛和后山上一大片松林的松涛声,所以梁启超将它改名为“双涛园”。当时家中孩子很多,除了梁启超自己的子女外,还有亲戚的几个孩子,大家在一起非常热闹。梁启超称他们为“双涛园群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