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新大博弈:一战中亚争霸记-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73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大博弈刚刚在中亚平息,新的大博弈又再次上演。本书讲述了“一战”时中亚大地上发生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围绕着大英帝国的存续,同盟国与协约国竞相出手,在鲜为人知的战线,烽火再度燃起。
德皇试图打击英属印度,彻底摧毁英帝国的世界体系;奥斯曼的恩维尔则渴望在中亚建立自己的新帝国;俄国从未放弃对君士坦丁堡的野心;英属印度的官员们则忧心忡忡地警惕着任何来自境外的威胁,为此他们组建东波斯防线、交好阿富汗、出兵巴库、扶植傀儡……
本书可读性极强,向读者展示了“一战”时期在中亚土地上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产生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失。

作者介绍

彼得‧霍普柯克曾在独立电视新闻(ITN)做了两年记者,后在《泰晤士报》工作了近二十年,后期主要是作为中东及远东事务专家。他曾在国王非洲步枪团服役,与后来的乌干达独裁者、当时的一等兵伊迪‧阿明在一个营。他也曾经历险境,曾在古巴和中东两次被秘密警察拘禁,还被阿拉伯恐怖分子劫持过。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了十四种文字。1999年他被英国皇家亚洲事务学会授予珀西‧塞克斯爵士纪念勋章。

部分摘录:
1 阳光下的土地 如果有人在1838年春季经过土耳其东部,他会惊讶地看到一位年轻的普鲁士军官正坐在偏远的山坡上,认真地画着一座土耳其堡垒。然而,对于注定会成为德国最优秀军人之一的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上尉来说,现在可不是假日写生的时候。他正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严肃且专业地执行着自己的公务。3年前,他被派往苏丹的宫廷担任军事顾问,负责帮助土耳其军队按照普鲁士军方的最新标准实现现代化。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建议没被采纳,因此他转而考虑起更宏大的问题。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穿越帝国辽阔的疆域、绘制草图、进行测量和记录,年轻的毛奇确信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由于极度腐败且抵制改革,它最终必定会四分五裂,到时候其他大国会为了争夺其最好的土地而展开混战。
毛奇并不是第一个得出这个结论的人,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命运,也就是所谓的“东方问题”一直困扰着欧洲政治家们。但这位未来的陆军元帅确信自己已经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技能,很快就会得到俾斯麦的赏识。1839年,他在任务结束返回柏林后,敦促他的长官密切留意土耳其。他认为德意志人渗透的时机成熟了。他认为可以绕过英国控制的海上通道修建一条贯穿巴尔干半岛的铁路,使之成为通往东方最短、最快的路线,从而可以将土耳其和柏林在经济和军事上都连接起来。此外,他还圈出两个地区——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肥沃地带,以及巴勒斯坦——并且称它们是理想之地,是德意志在阳光下的土地,适合干劲十足的德意志人民前去殖民和改良环境,给子孙后代造福。但时间紧迫。他提醒,其他欧洲大国已经开始像秃鹰一样在苏丹分裂的帝国上空盘旋,而德意志却还毫无动静。
然而,不止毛奇一个人在即将分裂的奥斯曼领土里,看到了德意志移民的未来。1846年,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写道,多瑙河下游、黑海西岸和土耳其北半部,可以为德意志殖民者提供大量无人居住的、天然肥沃的土地。他跟毛奇一样,呼吁修建一条从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他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和平渗透”实现,并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更大的德意志扩张中的一部分,这场扩张将由探险家、医生、外交官和商人作为先锋。因为这些扩张主义的观点,李斯特后来被称为“第一位德意志帝国主义者”。持类似观点的人还有莱比锡大学的威廉·罗雪尔(Wilhelm Roscher)教授,他认为,在奥斯曼帝国最终解体时,其在亚洲的领土是德意志人民应得的战利品。
扩张主义运动在知识分子和学术界人士中迅速发展,哥廷根的东方语言学教授保罗·拉加德(Paul Lagarde)也赞同毛奇、李斯特和罗雪尔的观点。拉加德是沙文主义泛德运动之父,他认为向东扩张疆域是德语民族的历史命运。他声称,土耳其人、犹太人和马扎尔人等民族已经“堕落”,成为“历史的负担”,不过他们会成为更高贵民族——当然是德意志人——的垫脚石。他补充说:“他们知道我们的生存就是他们的死亡,所以他们恨我们、害怕我们。”拉加德也认为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在亚洲的领土是进行殖民和经济剥削的理想之地。
当然,这些想法在当时只不过是梦想。那时候,欧洲德语民族仍然四分五裂,分散在许多小王国、公国和独立的城市中。首先这个德意志拼图必须拼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德国。直到1871年,在普鲁士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胜利之后,德国的统一才终于实现了——这要归功于俾斯麦的远见卓识以及军队统帅毛奇的军事天赋。一个主要由普鲁士领导的新国家在欧洲诞生了,它洋溢着年轻的活力,满怀雄心壮志。这个国家将让邻国如坐针毡。
呼吁德国扩张的声音不再局限于少数有远见的人和学者。现在每个人都明白,如果这个新国家要与英国、法国、俄国以及其他国家竞争,那么它就必须想办法获得原材料和海外市场。各种各样的沙文主义社团开始涌现,一些颂扬日耳曼文化的优越性,另一些则争取他们心目中德国应有的历史权利。其中最突出的是呼声响亮、影响力大的泛德联盟(Pan-German League),它发动了一场运动,旨在建立一个伟大的新日耳曼帝国,这个帝国将会从柏林延伸到巴格达,甚至更远的地方。一本名为《德国对土耳其的继承主张》(Germany's Claim to the Turkish Inheritance)的小册子详细阐明了它的目的,它自信地宣称:“一旦种种事件导致奥斯曼帝国解体,如果德国宣布加入对其瓜分,没有国家会正式提出异议。”它认为,新德国对生存空间的需求,或者说额外生存空间的需求,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大、更迫切,因为很多其他欧洲国家早已拥有海外领土。
不可否认,泛德主义者拥有强有力的理由。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俄国拥有西伯利亚和中亚,法国拥有大片非洲土地,而德国较晚加入争夺帝国主义奖品的竞争,几乎没有殖民地。然而,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德国还是赶上了对非洲的争夺,在仅仅12个月的时间里,就抢到了喀麦隆、非洲西南部和东非的部分地区。但是很少有德国人愿意移民到这些又热又不卫生的地方——包括新几内亚和萨摩亚群岛。尽管在非洲和太平洋殖民地的土地总面积是德国本土的好几倍,但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德国人加起来却不超过2万。事实上,不久之后每年移民到这些地区的德国人都不到50人了。德国人移民最多的是美国,这让泛德主义者懊恼不已,他们认为随着移民获得美国国籍,这个国家的生命力会逐渐流失。
他们指出,这种跨大西洋的移民潮会继续下去,直到德国能为其过剩的人口提供更多宜人的地方,而不是非洲潮湿的丛林或者太平洋偏远的角落。德国人将在那些环境较好的新地方开始新生活,同时也不必放弃他们的德国国籍。充满活力的新德国与英国和法国不同,英国和法国的人口仍然停滞不前或只是小幅上升,而德国的新生人口每年以50万的速度增长。早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就发现他们无法自己养活其迅速增长的人口,而进口食品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德国在海外的领土也没能帮上忙,自从获得这些土地以来,它们一直入不敷出。
因此,越来越多德国人开始接受泛德联盟和其他爱国组织的观点,相信德国人的经济未来就在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里,这不足为奇。曾经孕育了辉煌文明的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勤劳的德国人手中,可以成为大德国的粮仓。对于想要移民的人来说,这一地区的前景要比疟疾肆虐的西非和太平洋更具吸引力。尽管如此,扩张主义者对于这些领土的准确地位以及如何将这些领土并入大德国,持分歧意见。比较极端的评论家想要一个真正的领土帝国,像大不列颠帝国一样的帝国,而土耳其君主和人民最终将成为德国皇帝的臣民,就像印度人民成为维多利亚女王的臣民一样。也有比较温和的声音主张建立一个纯粹的经济帝国,因为可能这样才不会导致德国与其他欧洲大国对抗,并且可以悄悄地实现,即通过所谓的“和平渗透”来实现。但有一件事是所有人都认同的。那就是,即使最终苏丹仍然在名义上拥有其主权,但是“德国的印度”也可以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中产生。
然而,俾斯麦本人并不参与这些宏伟的计划,也几乎不鼓励和帮助这些扩张主义者。他认为他建立的新德国已经达到了最佳的规模,并认为他的职责是巩固边界,避免德国与欧洲其他大国发生冲突。他后悔付出了巨额的代价,获取了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甚至一度考虑要将这些殖民地拱手让给英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愿意将德国的影响力扩大到欧洲以外的地区,或者不愿意维护德国似乎正受到威胁的利益。因此,尽管俾斯麦小心谨慎,公开声称不干涉奥斯曼帝国,但德国发现自己还是逐渐卷入了奥斯曼事务的流沙之中。
对待俾斯麦公平点来说,是苏丹自己先找上门来的。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Abdul Hamid)最近失去了对抗沙皇俄国的传统盟友英国的庇护,他现在正急切地寻找可以替代英国的国家。1882年埃及发生了反欧骚乱,当时埃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合法领土,之后奥斯曼与英国开始反目成仇。后来英国派兵占领了埃及,本已紧张的英奥关系陷入新低谷。奥斯曼与其强大的邻国俄国的关系更糟,它刚刚与俄国打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俾斯麦充满活力的新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武器,对阿卜杜勒·哈米德的领土没有明显的企图,似乎是奥斯曼在欧洲列强中可以寻求保护和建议的最显著的力量。尽管如此,俾斯麦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小心翼翼的态度,他不想拿德国跟英俄两国建立的友好关系冒险。他同意派顾问去君士坦丁堡,但必须是在某些严格的条件下。首先,这些顾问必须切断与本国政府的一切联系。其次,苏丹必须把他们纳入自己的政府部门工作。如有必要,他将完全放手,不再过问他们。
在被派往君士坦丁堡的人员中,有一支普鲁士公务员队伍,他们肩负重任,试图以欧洲的标准实现奥斯曼帝国的行政现代化。随后,一支普鲁士军事代表团也过去了,他们由杰出的科尔马尔·冯·德·戈尔茨(Kolmar von der Goltz)将军统领。他的任务类似于实现土耳其军队的现代化,但这可不容易完成,因为苏丹有个令人困扰的坏习惯,他会时不时地故意去破坏戈尔茨将军的努力。一直害怕被暗杀或被推翻的苏丹是个偏执狂,他一直犹豫是否应当建立一支由受过欧洲教育的军官统领的现代化军队。尽管如此,戈尔茨将军还是在君士坦丁堡待了十多年,在这期间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苏丹数量庞大但缺乏训练和装备的军队实现了现代化。
尽管这个代表团官方上是服务于奥斯曼帝国政府部门的,但柏林还是从冯·德·戈尔茨将军在君士坦丁堡的就职中获益。他不仅能够从奥斯曼帝国各处收集到详细的情报,并将这些情报传送到柏林,而且他和他的军官们也成功地为德国制造商争取到了宝贵的武器合同。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向土耳其供应重型火炮,柏林的洛伊公司供应步枪和机关枪,而基尔的日耳曼尼亚公司则供应最新的鱼雷以装备土耳其的海军。与此同时,在强大的德意志银行的带领下,许多德国金融机构开始在土耳其首都站稳脚跟,它们以远低于英国和其他欧洲竞争对手的利率,来吸引大臣们和其他高层人士贷款。德国出口商也迅速行动,他们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推销员远远胜过那些比他们更绅士的竞争对手。《泰晤士报》驻君士坦丁堡的记者指出,德国出口贸易的成功,归功于德国实业家们的冷静和不懈努力,他们模仿德国总参谋部使用的方法,在他们的竞争计划中不忽略任何细节,无论这些细节是多么微不足道。
一些有远见的德国人已经开始把眼光转向土耳其边界以东地区,以便开拓新市场、获取原材料或者寻求其他机会。在那里,波斯沙赫的国度日渐衰颓,长期以来英俄一直将其视为竞夺的目标,他们都想将另一方驱逐出去。和苏丹一样,沙赫现在也将这个强大的新德国视为与英俄抗衡的平衡力量。因此,他非常渴望激起德国人对波斯的兴趣。他不仅请求俾斯麦向他派遣军事和民事顾问,而且还主动提出对德国移民开放波斯土地。尽管俾斯麦小心提防,不愿卷入英俄之间的大博弈,但他还是同意向沙赫派遣一些退休的普鲁士军官作为顾问,不过他们要跟那些被派往土耳其的人一样,绝对以私人的身份过去。沙赫还对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德国与波斯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德国向波斯小规模地销售了武器,但是因为担心在这个高度敏感的地区踩到英国或俄国的雷,所以也没什么其他的动作了。
只要还是俾斯麦掌管德国的外交政策,这种状态就不会改变,这让扩张主义者感到沮丧。但是,在1888年的夏天,好运突然降临到他们的身上。那年6月,德皇威廉二世继承他的父亲,成为德国的皇帝。这位新君主很快就表明自己是一位热切的扩张主义者,这让泛德主义者以及那些竭力主张采取更加大胆的外交政策的人欢欣鼓舞。年仅29岁的威廉跟小心谨慎的宰相不同,他确信不用冒着与其他欧洲大国产生隔阂的风险,他的国家也能找到一片在阳光下的土地。俾斯麦统治时谨小慎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