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助推2.0-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59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卡斯·桑斯坦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等各个领域入手,探讨了助推是如何改变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的,告诉我们那些看似微小的扰动是如何引发巨大的变化的。
桑斯坦从行为科学入手,探讨了助推作为改变工具的优势与局限。助推是一种保留选择的干预措施,由行为科学提供信息,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选择。有哪些非常重要的助推手段?评估助推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究竟该往什么方向助推?什么时候助推会失败?当助推失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助推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助推与强制手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助推是如何改变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的?
我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也不总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个时候,那些不经意的“助推”刚好可以让我们在两难中找到第三条路。

作者介绍

卡斯·R.桑斯坦(Cass R. Sunstein)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行为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项目创始人兼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策制定方面。曾担任美国白宫信息和监管事务办公室主任,并任职于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委员会。著有《噪声》《助推》等多部畅销书。

部分摘录:
第1章 社会规范的力量 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时,有一次在办公室附近的走廊上撞见一个法律系的女学生和一个年长的男教授正在交谈。我惊讶地发现教授竟然在摩挲女学生的头发,我确信有一瞬间我看到她的脸因反感而扭曲,不过扭曲的神情只是一闪而过。教授离开后,我对她说:“教授的做法非常不合宜,他不应该那样做。”她却不屑地说:“没关系,他是个老人,这样做真的没问题。”
但30分钟后,我听到一阵敲门声。那个女学生泪眼婆娑地站在门口,哭诉道:“教授总是做出那样的举动,实在是太可怕了。我男朋友认为我应该义正词严地反对,但我不想这样做,真的,我不想大惊小怪。你可千万不要和教授谈论这件事,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社会规范犹如枷锁,束缚了这名法律系学生的言行。尽管她讨厌教授的所作所为,感到自己被骚扰了,并且听到我的微词后,她也愿意告诉我她的真实想法,但现有的规范依然使她畏首畏尾、不敢反抗。
有趣的是,我发现社会上存在着两种针对社会规范的不同主张。第一种主张认为,当社会规范开始坍塌时,人们就会得到解放,即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信仰和偏好,谈论过去难以启齿的经历,随心所欲地交往和生活。当然,旁观者在这个解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的社会规范及相关法律可能会将人们的信仰、偏好和价值观展露于世人面前。这一发现是振奋人心的。它还可用于解释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残疾人权利运动和反堕胎运动。
第二种主张认为,社会规范的修订有助于构建新的偏好和价值观。新的规范及相关法律有助于催生不同于以往的信仰、偏好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是被解放了,而是被改变了。禁烟运动和安全带的推行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第一种人们得到解放的情境而言,当某些规范生效时,人们会掩饰自己的偏好或保持沉默。因此,陌生人甚至朋友和家人可能都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偏好。1某些拥有特定政治或宗教信仰的人索性三缄其口。一旦社会规范得到修订,人们便会重拾先前被压抑的偏好和价值观。曾经遮遮掩掩的想法,如今可以大方地谈论;曾经不敢妄想之事,转眼成为现实。
上述观点可以解释前例中女学生被性骚扰一事:女性不喜欢甚至十分厌恶被骚扰,因此修改旧有社会规范对于鼓励她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仰来说至关重要。2显然,法律在维护既有社会规范或加快其修订进程方面经常发挥着重要作用。3禁止性骚扰的司法规范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就在于它有助于纠正陋习。4正如选举新的领导人或颁布新的法案往往传递出一个关键的甚至是变革性的信号一样,它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他人想法的信息。5又由于人们会受到自认为的他人想法的影响,因此一旦人们接收到这个信号,社会规范的变迁便应运而生。6
但是一些规范的修订及相关法律并不能使人们得到解放。随着规范被修订,人们开始持有或假装持有他们从未有过的偏好和价值观。规范的修订及相关的法律改革并不能释放被压抑的欲望,它们只是催生了新的欲望,或者至少是与新的欲望一致的言行。
政治正确的影响 现在来看看“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这一概念。在美国,政治正确指的是“左倾”的社会规范,它严禁人们表达与左派正统观点相悖的观点,从而使一部分人噤若寒蝉。政治正确意味着人们不能吐露自己的心声,他们犹如被锁入某种“密室”。“密室”这一术语应被视为试图与现有规范作斗争的一种努力。此术语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将那些遵循现行观点的人视作懦弱的墨守成规者,而不是不畏艰难困苦实现道德准则变革的勇士。7“政治正确”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在美国的许多大学校园里,那些持右倾观点的人不再言论自由,他们学会了保持缄默以明哲保身。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他们被束缚住了。若置身于其他的社会规范中,他们则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有时他们的朋友和同事会感到惊讶,甚至震惊:“他真的这么认为吗?我不知道。”
在美国的教育领域,政治正确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左派学生并不清楚社区内意见的真实分布情况,因为他们可能误以为每个人都与自己无异,都保持左派立场。政治正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越来越难以从差异化的见解中相互借鉴和学习。但是当人们勇于表达真实想法时,情况或许会发生明显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教,当时一群优秀的学生创建了联邦党人学会(Federalist Society),这是一个致力于探索和捍卫以保守立场看待美国法律制度的组织。联邦党人学会对美国的政治和法律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它创建了一个论坛或者说一方净土,人们可以在那里畅所欲言。
但是,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政治正确的触角都超越了对观点的压制。它还试图重建人们的偏好和价值观,使某些观点变得不可思议,无论这种做法对社会而言是利还是弊。如果某些观点超出了政治正确的范围,人们便不再说下去。最终,这些观点可能再无人问津。这是耸人听闻吗?有时是,但也未必。
源于沙特阿拉伯的一项惊人的研究揭示了政治正确力量的强大。沙特阿拉伯仍然延续着“监护权”的习俗,丈夫对妻子是否能外出务工享有最终决定权。绝大多数年轻的已婚男性私下支持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但是他们对大众观点的预估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他们误以为其他男性都不希望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当研究人员随机选择部分年轻男性并纠正了其看法后,他们变得更愿意让妻子参加工作。对部分年轻丈夫的信念的干预对妻子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4个月后,该研究中受到干预的男性的妻子更有可能会去申请和面试一份工作。8
对这项研究的最好解读是社会规范的存在使沙特阿拉伯男性在某种意义上受到了束缚,他们的妻子也因此受到了禁锢。大多数年轻人私下支持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即使是对自己的妻子,也只有在获悉其他年轻人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后,他们才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客观地说,在研究人员揭示了年轻男性的真实想法后,男性和女性最终都变得更加自由了。
社会规范的修订 明确规范的修订究竟是可以让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构建出了新的偏好和价值观,这重要吗?对于理解社会现象而言,这当然重要。如果偏好和价值观被隐藏起来,那么急剧的社会变迁便可能出乎意料地发生。9当人们对自己的偏好或价值观闭口不谈或选择掩饰时,其他人便很难知道其真实偏好。一旦人们隐藏自己的偏好,局外人往往无法轻易识别。如果人们对现状敢怒而不敢言,且一旦现行的社会规范遭到冲击和挑战便立即转变态度,那么他们的行为突然发生非常大的转变也是可能的,尽管无人能预测社会改变何时会来临。10
形成反性别歧视和反性骚扰的社会氛围就是一个例证(我们很难说性别歧视和性骚扰都已消失)。允许或鼓励歧视变性人的社会规范的局部坍塌也是一个例证:对于许多变性人来说,其效果是不再沉默或掩饰偏好。
当社会规范的修订促进新的偏好和信仰形成时,社会习俗也可能会迅速变迁,但这与上述机制有所不同。推动这种改变的人不会试图颠覆人们既有的偏好、信仰和价值观。随着社会规范的转变,人们不是放弃了原有需求,而是受新兴规范的影响萌发了全新的思想和感情,或者至少假装如此。11
除了以上两种情形,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折中的情况。人们并未持有为社会规范所不容的先验偏好,但他们的脑海中始终回荡着一个不甘但不被重视的声音,人们只是觉得何必费心聆听心底的呐喊呢?但是随着社会规范的转变,人们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也许它在试图告诉我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可以唤醒我的真实感受和信仰的事情。”在此情形中,个人的情感一定会出现转折,经此转折,心底的答案变得更清晰且笃定,人们的言行也随之改变。
虽然我引用的例子大多与歧视有关,但这套逻辑的适用范围很广,例如:吸烟、系安全带、饮酒、使用绿色能源、购买有机食品、善解人意12、素食主义者、使用新语言13等。在这些情况下,先前的规范约束了人们的先验偏好,新规范则将人们解放了出来,或促进了新偏好的形成(至少使人们表现出新的偏好)。在上述情况下,规范的修订会以惊人的速度引起包括社会及相关法律改革在内的大规模变化。
偏好掩饰与规范倡导者 让我们从政治理论家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提供的一个合乎直觉的观点谈起,他强调:“社会规范同样作用于其他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由人们的赞同或反对意见构成的。一个人因违反社会规范而遭受的尴尬、焦虑、内疚和羞耻感也在支撑着社会规范体系。”14埃尔斯特提出的这4种情绪值得注意,但尴尬、焦虑、内疚和羞耻感的含义各不相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那名学生同时产生了这4种情绪。在性骚扰案例中,这种情形并不鲜见。
由于违反社会规范会使人产生尴尬、内疚等负面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征税一样,它们或多或少会让违规者付出代价。15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些人天生便是或后天会变为叛逆者,对他们而言,蔑视和打破社会规范可能会带来益处而不是代价。后面我会阐述这类叛逆者的重要性。
举一个简单且普遍的例子,被歧视者拥有先验偏好,而社会规范阻止他们表现出这种倾向。正如那位法律系学生最初明确表示她不反对教授的行为那样,人们可能会掩饰偏好。因此,被歧视者就像戏剧演员背诵台词一样,按照人们的期望生活。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遭到性别或种族歧视的人身上。被歧视者诉求的合法化使他们得以挣脱思想的牢笼,回忆一下对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没有异议的沙特阿拉伯年轻男性的做法便知事实确实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声势浩大的社会改变是很有可能的。假设一个族群中有许多人反对歧视,但迫于现有的规范而不敢声张,同时我们还假设反对现行规范的人响应反对呼声的心理阈值不同。若只有一个人挑战或公然对抗规范,则仅有少数人会呼应他;如果有一小部分人挑战或公然对抗规范,则更多的人会效仿;如果不只少数人挑战或公然对抗规范,那么便会激励更多人勇敢抗争;以此类推。在适当的条件和阈值分布情况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最终摧毁原有的社会规范。16
在这方面,私营或公共机构的规范倡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反对并试图改变现行规范。17规范倡导者会将公众的注意力引至他们认为的现行规范中愚蠢、造作或具有入侵性和丑陋性的部分。他们可能认为,许多或大多数人私下也反对现有规范,从而减少多数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即对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的无知。18他们向大家讲述着自身的经历。那些仅仅为了违反规范,以及拒绝按照规范行事的规范破坏者,不一定会成为规范倡导者。这取决于他们是希望引发某种社会改变,还是为了独善其身,只做他们想做的事。
如果社会机制向规范倡导者期望的方向转变,他们的努力便可能是卓有成效的。规范倡导者不仅表达了自身冲破规范的愿望,也传递出普遍潜藏于人们心中的反对声音。“沉默的大多数”可能是用以描述这种反抗精神的一个有效且精确的概念。重要的是,规范倡导者也可能会改变遵守规范的社会意义:一旦他们取得成功,遵守规范的行为可能就变成了令人叹惜的毫无主见的表现,而那些公然对抗规范的人则成了英勇无畏、正直坚毅的象征。
从开始对抗到社会规范的坍塌 值得强调的是,社会初始状态和关键节点上的社会惯性、阻力或参与程度的不同,决定了社会改变是否会发生。假设一个社会长期以来都是重男轻女的,而其中许多人对这个规范深恶痛绝,也有些人仅仅是讨厌或不在意它,还有部分人倾向于支持重男轻女,另一部分人则是其坚定的拥趸。在该社会中,如果规范倡导者公开对抗这种规范,并且呼声传达到了呼应阈值相对较低的人群,反对浪潮就会如滚雪球般增加。同时如果反对意见越来越多,且最终传播至呼应阈值相对较高的人群,那么旧有的社会规范便可能会迅速坍塌。但是,如果早期的公开对抗之声几不可闻,或者如果它只被传达给了那些呼应阈值相对较高的人,结局将惨淡收场,原有社会规范甚至不会发生丝毫改变。
上述情形是两种极端情况。我们很容易便能想象出一种中间的情景,其中的社会规范正在缓慢而平稳地趋于灭亡,或者正遭受冲击但苟延残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初始条件相似的社会可以趋于多个不同的均衡状态。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截然不同的社会规范形成的稳态。某些社会的人员流动很频繁,其他社会则不是。某些社会的人可能喜爱饮酒,其他社会则不然。
基于以上事实,人们很容易认为,正是由于规范有别,社会之间才截然不同,而且人们还坚持认为不同社会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但这种想法可能是一种错觉,人们没有意识到一些小的社会影响、冲击或随机事件才是导致某种社会规范延续或解体的原因。历史会捉弄人,但因为它无法重演,因此我们无法参透其中的招数。
社会级联效应 关于社会影响力的几项有趣的研究涉及了信息和声誉“级联”(cascades),这种研究显然与社会规范的修订及最终的法律改革相关。19
信息级联(informational cascades)往往是由缺乏大量非公开信息的个体(甚至有时他们拥有这些信息)密切关注他人的言辞或行为所蕴含的信息开始的。如果A不确定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那么当B认为需要警惕转基因食品时,A也会倾向于保持戒备。如果A和B认为警惕是合理的,那么当缺乏与之抗衡的非公开信息时,C最终可能也会对转基因食品抱有警惕心态。如果A、B和C都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么D将需要对转基因食品有足够的信心才能拒绝接受他们的共同结论。当大部分人仅仅因为其他人似乎相信某些事情就最终也选择相信时,级联效应便产生了。很明显,社会级联效应发生与否取决于一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如信仰的初始分布、人们公开自己想法的顺序,以及人们为了尊重他人的观点而放弃个人信念的阈值。
虽然对于社会级联效应的讨论主要与事实判断相关,但在社会规范的形成过程中也伴随着社会级联效应,我们可以很容易联想到基于信息或其他因素的规范级联,这对法律改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某些社会级联效应可能是信息的产物,而某些可能与价值观有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缺乏独立而坚定的信念的人最终可能会跟随他人做判断。社会公众对吸烟、饮酒、气候变化、循环利用和性骚扰的态度转变就与这些效应密切相关。初始条件、迫于声誉压力而放弃个人信念的阈值,以及人们接触到的他人意见的微小差别,都会导致结果呈现巨大差异。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