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组织的未来-电子书下载

经营管理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74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大多数企业沉重的负累不是笨拙的运营模式,不是失效的商业模式,而是僵硬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层级化、专门化、形式化和程式化损害了组织的适应性、创新性和员工的积极性。
为了激发工作中每个人创造力,企业必须投身全面管理变革。这种管理变革不能是自上而下的战略结果,也不能是执行运营规则或大量数据支持下的算法结果。它是新型组织模式带来的结果。这种组织模式赋权并培育每位员工,激励员工成为问题解决者和有商业头脑的决策者。
我们要反思组织为何会缺乏勇气、创造力和激情?我们又是怎样变得屈从于现实的?大型企业最致命的机能不足问题已经过于普遍。管理者亟须找到盈利和发展的新途径。我们可以选择创造新的组织环境,摆脱官僚主义的桎梏,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创造力。
《组织的未来》绘制的是一幅新的蓝图,帮助组织把每份平常的工作变成更好的工作。提示组织反对工作的去技能化,提倡想方设法提升员工技能,反对低价值工作的外包,反对中层岗位终将全球化和自动化的假设,提倡组织的重塑、工作环境的重塑,激发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创造力。为组织提供敏锐的洞察和实用的指导,提供帮助企业解锁每个人创造力的行动计划,实现组织韧性。

作者介绍

加里·哈默(Gary Hamel),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财富》杂志称他为“商业战略管理的领路人”。哈默曾入选《华尔街日报》2008年评选的“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哈默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观念,如战略意图、战略架构,以及商界耳熟能详的“核心竞争力”等,改变了许多知名企业的战略重心和战略内容。著有《管理的未来》。
米凯尔·贾尼尼(Michele Zanini)是管理实验室(Management Lab)的共同创办人。贾尼尼和加里·哈默一起帮助先锋组织实现更高的韧性,重塑工作环境的创新性和吸引力。贾尼尼曾在麦肯锡担任助理合伙人,领导组织、战略及金融服务工作。贾尼尼曾担任兰德公司工的政策分析师。贾尼尼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帕迪兰德研究生院(Pardee RAND Graduates School)。

部分摘录:
完全的人 我们是谁?这是由我们投身的事业决定的。我们的身份是在我们拥抱的挑战中逐渐显露出来的。无论我们的收入多么微薄,能力多么有限,我们都能投身崇高的追求,并把由此收获的喝彩当作送给自己的礼物。令人心存感激的是,这世上有那么多值得解决的问题——发明会思考的机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克服种族之间的不和谐,战胜耐药性超级病菌,终止人口贩卖,在其他星球建立栖息地,等等。
我们内心深知人生苦短,不应该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兜兜转转。我们明白,先哲们称赞“少有人走的路”是对的。解决新的问题,开辟新的道路——这本是我们生来要做的事。可悲的是,我们中有那么多人在怯懦无能、令人沮丧的组织中工作。如果你试着向上司建言,提出前所未有的大胆创意,那么你很可能遭到一连串的驳斥:“那根本不符合我们的战略。”“没有那份预算。”“法务绝对不会通过的。”“这不是我们的文化。”“不切实际!”“这个想法的问题太多了。”问题并不出在上司身上,他(她)和你一样无能为力。问题出在你的组织和其他大多数类似的组织身上,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刻板、压抑和懦弱。
花点儿时间,在以下几方面给你所在的组织打打分:
除非你的组织规模很小,或者罕见地卓越,否则,它的得分恐怕要倒向天平的右侧。你会因此感觉深陷困境。你会失去勇气,悲叹道:“这可真是个史诗般的征程,可是我只希望能熬过这个季度。”
说得没错。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组织怎么会沦落得如此缺乏勇气、创造力和激情?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是怎样变得如此屈从于现实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它是我们熟识的一切。或多或少,每个组织都是不同的,也都有教条主义的成分,即使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也未能幸免。
以英特尔公司为例。把1亿个晶体管装在1平方毫米的硅片上,这项工作需要成千上万非常聪明的人。英特尔在这一点上表现卓越。然而,作为一家企业,英特尔把一件本该极为简单的工作搞得一塌糊涂:为数十亿台移动设备供应芯片。这家公司没有预料到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了收复失地,英特尔花了10年的时间,投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最终,该公司在2016年承认失败,关闭了移动通信部门。其他科技巨头,如微软、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惠普和戴尔同样在移动通信革命面前表现拙劣。怎么会这样?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动辄几十亿美元,拥有明星级的首席执行官,背靠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它们怎会认不清未来?
毫无疑问,组织在很多方面比个人强。如果你能到佛罗里达州弗里蒙特的特斯拉生产线上参观一次,你一定会惊奇不已。这所占地500万平方英尺的厂房是该州最大的生产基地。数百个巨型机器人执行着复杂的、芭蕾舞般的动作,无人驾驶的小车装满了零件,在各个工作站之间穿梭,巨大的升降机在空中旋转着轿架,一个7层楼高的冲压机制造着车身板件,一群工人奔忙着,他们在确保整个生产线平稳运行。这一切组成了一首同步交响曲,透着单纯的美感。我们禁不住感叹,人竟然可以通过协同合作达到如此的成就。
组织能做到个人单打独斗不可能做到的事。没有人能凭一己之力组装出一辆汽车,发射一颗卫星,建成一套操作系统,培训出一名医生,盖好一座大楼,或者发起一项运动。
然而,即便达成了如此的成就,我们的组织也是不够活泼的、增量发展的、枯燥沉闷的。这些都是大型企业最致命的机能不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太普遍了,以至认定它们不可补救的人反而能得到众人的谅解。我们会告诉自己,脆弱和保守本来就是大型企业的本性,凡是希望反其道而行之的人都是幼稚无知的。这种悲观主义似乎是成立的,但我们无法对一个极为显著的事实视而不见。那就是作为人类,我们本身是充满韧性、善于创新、生气勃勃的。组织在这些方面不如身在其中的人,这个事实说明,从很多重要的方面来说,组织远远不够富有人性。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人类一手创造的组织似乎缺少了那些恰恰使得我们成为无毛两足生物的特性,例如勇气、直觉、爱、游戏性和艺术性等等。如果说我们的组织缺乏人性,那是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设计它的,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是我们让它缺乏人性的。说到底,每个机构都是为了最好地组织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做出的选择的集合。本书的基本假定是,大多数选择可以而且必须被重新审视。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专制和无趣的组织。遗产不是命运。曾几何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被暴君统治着,但是今天,数十亿人生活在自由之中。这种从独裁到民主的转变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由上层领导的。相反,这是一个由哲学家、抗议者和爱国者组成的庞大的联盟的工作,他们为自治的承诺所鼓舞。
在重新思考人性化组织的基础时,我们的决心和彻底性不能有半点儿逊色。我们必须像先哲那样发扬解放全人类的精神。要建立新型组织,为每个人创造发展壮大的机会,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如果你也认为人类值得拥有工作以外的更多收获,如果你也认为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机构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那么,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推动世界前进。我们会看到很多足以取代现状的、引人入胜的、行之有效的全新选择。尽管难免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这终究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一条出路。毫无疑问,你如果能秉持正确的原则出发,学会像活动家那样思考,就能为身边的同伴做出决定性的贡献,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能为你所在的组织带来取之不尽的良机,帮助它变得更加繁荣兴盛,尽管这个世界令人感到不安。
在着手解决问题时,我们还要提醒自己,当认为某个问题棘手难解时,人们就会共同谋求把它变成永久的难题。想想那些生活富足的城市居民,他们选择对无家可归者视而不见,而不是去收容所做义工。还有那些海滩上的游客,他们宁愿在遍地的塑料垃圾中蜿蜒穿行,也不愿弯腰拾起它们。在勇气和坚毅面前,无论多么令人生畏的难题,哪怕是天下最顽固的问题都会败下阵来。我们不能畏惧退缩,也不能转移视线。相反,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早已明确的问题——因为缺乏人性,我们的组织早已无能为力。我们会在第1章的后半部分详细阐述这一事实,在第2章分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第3章说明管理变革的必要性。并在随后的章节里为建立完全人性化和胜任的组织绘制蓝图。
人是充满韧性的,但组织不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变革的世界里,未来不再是过去的简单延伸。变革是冷酷无情的,有时甚至是骇人的(想象一下,如果拉斯韦加斯的钢管舞娘换成了机器舞姬,那会是怎样一幅画面?是的,她们已经在这样做了)。欢迎来到动荡狂躁的剧变时代。
有人会说,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变革一直在加速。从古至今,物质组织成更复杂的结构和系统的速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快。如今,140亿年过去了,变革的脚步已经达到超临界水平。我们可真够幸运的!
这种突然到来的加速来自计算能力和网络容量的突飞猛进和它带来的彻底改变。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i486芯片的晶体管数目,最新一代苹果手机的晶体管数量几乎高出了6 000倍。2017年,全球互联网总流量达到每秒46 600吉字节,是1992年的近4 000万倍。
这一指数级增长开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天地。借助计算生物学的力量,我们开始理解人类细胞复杂的生化过程。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意味着能力彻底提高的机器。DRIVE AGX Pegasus双芯片系统是英伟达公司专为自动驾驶汽车而设计的,每秒运行高达320万亿次。随着贷款成本的直线下降,全新的行业纷纷涌现,社交媒体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强有力的网络帮助人们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协同合作。例如,宣布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那篇论文拥有5 000多位共同作者。
这种计算与通信爆发的冲击波正在我们周围回荡: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合成生物学、区块链、增强现实、机器学习、3D打印、物联网等等。一波冲击尚未消散,新的冲击便电闪雷鸣般划过天空,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未来的短短几年里,将会有2 000亿到1万亿件物品实现联网,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带有传感器。不妨想象这样一个世界,每一次状态的改变,包括每一次移动、流动、交易和扰动都会产生数据。地球终将拥有自己的知觉。
同处在这个巨型旋涡之中,无论对哪个组织而言,最重要的问题都是:我们是不是和周遭世界同样快速地变化着?对绝大多数组织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