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柳宗元年谱长编-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4) 154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蒐集20世纪以往柳宗元年谱,以长编方式整理研究。 开列谱主祖籍及柳氏家族宗亲世系,其一生之事迹行状,包括官职、仕历、交游、作品系年及历代评论,分时事述要,文坛纪事,子厚踪迹,诗文系年四大类,逐年编纂。盛衰之变是中唐的时代特征。永州十年是其思想活跃、文学创作高峰。研究谱主人生遭际与时代变局交融,勾勒出不同的历史画面。结合史料考辨,把握文学作品即时性与文学发展历时性关系,诗文创作系年更接近实际。

作者介绍

翟满桂(1956—),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二级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柳宗元研究学会副会长、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会长。在《文学遗产》、《中国散文论丛》(韩国)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一代宗师柳宗元》《柳宗元与舜文化研究》《舜文化与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研究》《柳宗元永州事迹与诗文考论》等6部,主编和参编著作14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柳宗元年谱长编”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历代柳宗元研究文献整理”等7项;其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部分摘录:
高伯祖奭(则之子),唐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瑷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曾祖讳奭,字子燕,唐中书令。”句下引孙汝听曰:“则子奭,高宗永徽三年三月为中书令。”又引韩醇曰:“奭为侍御曾伯祖,则当为公高伯祖矣。”《新唐书·柳宗元传》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皆云曾伯祖,若有误焉。按: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曾”下脱“伯”,当增补。(见岑仲勉《唐集质疑》柳宗元世系条辩证)奭于柳镇为曾伯祖,于宗元当为高伯祖。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称谓非是。《新唐书》柳宗元传又袭韩文而误。柳宗元集《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为宰相四世”句下引孙汝听曰:“奭父则,则父旦,旦父庆,凡四世为相。”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新唐书》卷七十三上《宰相世系表》:“奭字子燕,相高宗。”《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二《柳泽传》附《柳奭传》:“奭字子邵。……贞观中累迁中书舍人。外孙为皇后,迁中书侍郎进中书令。”按:奭之字,《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宰相世系表》皆谓“字子燕”,然《新唐书》附《柳奭传》谓“字子邵”,疑误,当以《宰相世系表》为正。《旧唐书》卷七十七《柳亨传》附《柳奭传》:“奭父则,隋左卫骑曹。因使,卒于高丽。奭入蕃迎丧柩,哀号逾礼,深为夷人所慕,贞观中累迁中书舍人。后以外生(生当作孙)女为皇太子妃,擢拜兵部侍郎;妃为皇后,奭又迁中书侍郎。永徽三年,代褚遂良为中书令,仍监修国史。俄而后渐见疏忌,奭尤惧,频上疏请辞枢密之任,转为吏部尚书。及后废,累贬爱州刺史。寻为许敬宗、李义府所构,云:奭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又与褚遂良等朋党构扇,罪当大逆。高宗遣使就爱州杀之,籍没其家。奭既死非其罪,甚为当时之所伤痛。神龙初,则天遗制与褚遂良、韩瑷等,并还官爵,子孙亲属当时缘坐者,咸从旷荡。”
高祖子夏,唐徐州长史
《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曾祖讳子夏,徐州长史。”句下引孙汝听注曰:“楷二子:长曰子夏,次曰绎。”文安礼《柳先生年谱》:“(楷)三子:融、子敬、子夏。子夏,徐州长史。”句下小字注:“于子厚为高祖。”《新唐书·世系表》:“子夏,徐州长史。”《旧唐书》云:“子夏,徐州长史。”子夏兄弟三人:融、子敬、子夏。《元和姓纂》卷七:“(楷)生……融、子敬、子夏。”《旧唐书·世系表》亦云:“〔楷〕三子:融、子敬、子夏”。
曾祖从裕,沧州清池令
柳宗元的曾祖父柳从裕,曾为沧州清池令。《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祖讳从裕,沧州清池令。”《元和姓纂》卷七:“子夏生从心、从裕。”《新唐书》卷七十三上《世系表》:“从裕,清池令。”
祖察躬,湖州德清令
《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皇考讳察躬,湖州德清令,世德廉孝,飏于河浒,士之称家风者归焉。”《新唐书》卷七十三上世系表:“察躬,德清令。”《柳宗元集》卷三十九《让监察御史状》:“臣祖名察躬。”
察躬兄某,为临邛令
《柳宗元集》卷十三《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我伯祖临邛令府君讳某。……临邛府君之先曰:我曾王父清池府君讳某。”句下五百家注引韩醇云:“此志不载临邛君讳。”《新史·年表》:“亦止载曰某为临邛令,它无所考,盖察躬兄也。”
按:《新唐书》世系表列从裕二子:“某,临邛令。”“察躬,德清令。”是兄是弟待考。
补正:柳宗元的祖父柳察躬,做过二任湖州德清令,后来便一直退居在江苏吴县。察躬有五个儿子:柳镇、柳×、柳缮、柳综、柳续。柳镇便是柳宗元的父亲。四个叔父虽也有官职,但都并不显贵。
父柳镇,以文章垂声当时
天宝末,柳镇明经科高第,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后徙于吴。乱平,上书言事,擢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佐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累官殿中侍御史,为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后因事触怒宰相窦参,出为夔州司马,参败,还,复侍御史,卒官。镇为人刚直,疾恶不惧,所交皆当世名人。
《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先君之道,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作《避暑赋》。合群从弟子姓,讲《春秋左氏》、《易王氏》,衎衎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季王父六合君忤贵臣,死于吏舍,犹鞠其状。先君改服徒行,逾四千里,告于上,由是贷其问。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籍田书》,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扞笞棰,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夺焉。以为自下绳上,其势将殆,作《泉竭木摧诗》。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常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徙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迁殿中侍御史,为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元戎大攘狡虏,增地进律,作《夏口破虏颂》。后数年,登朝为真,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雠。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闲,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作《鹰鹯诗》。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先君捧以流涕,曰:‘吾唯一子,爱甚,方谪去至蓝田,诀曰:“吾目无涕。”今而不知衣之濡也,抑有当我哉!’作《喜霁之歌》。副职持宪,以正经纪。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求举矣。’是岁五月十七日,终于亲仁里第,享年五十有五。七月某日,葬于万年县栖凤原。后十一年,宗元由御史为尚书郎。天子行庆于下,申命崇赠,而有司草创颇缓。会宗元得罪,遂寝不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四十《河东柳氏迁吴考》:“柳州作《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天宝末’,‘遇乱’,‘奉德清君、夫人(原注:德清君,侍御父察躬也,夫人,侍御母也,旧人皆误连读之。故本传亦止云奉母避乱,考柳州逮事王父,是时岂得奉母遗父。)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求食’,‘乱有间,举族如吴’,‘居德清君之丧’,服除,‘常吏部命为太傅,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是侍御史已定居于吴。”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对柳宗元影响很深,考察柳镇行事,对于深入了解柳宗元早期经历,有所裨益。附柳镇简谱。
开元二十七年 己卯(739) 柳镇1岁
父:柳察躬,湖州德清令。
柳镇,郡望河东,家于京兆万年县。《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贞元九年,终于亲仁里,享年五十五岁。”柳镇去世后,“葬于万年县栖凤原”。李益称其为“柳吴兴”(《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因其曾家于吴兴。
妻:涿郡卢氏,与柳镇同岁。
子女:二女,长女适博陵崔简,次适裴墐;独子柳宗元。
弟:四人:大弟柳缜,曾任朔方营田使参谋,后迁殿中侍御史、度支营田副使,夫人吴郡陆氏则,字内仪;二弟柳,曾任华阴主簿;三弟柳综;四弟柳续。
天宝六年 丁亥(747) 柳镇9岁
大弟柳缜出生。《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柳宗元集》卷十二:“唐贞元十二年二月庚寅,葬我殿中侍御史河东柳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以其年正月九日遇疾,终于私馆,享年五十”。柳缜逝年五十岁,依此前推,即为大宝六年。
天宝十四年 乙未(755) 柳镇17岁
十一月丙寅,安禄山起兵南下,十二月丁酉,安禄山攻占东京洛阳,“安史之乱”全面爆发。
明经及第。叶树发《柳宗元传》称柳镇“十七岁明经及第”,不知所据。《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称“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这里提到了柳镇获取功名。也就在这一年冬或次年春,安禄山叛军攻占长安之前,柳镇奉父母自京归隐王屋山。
至德元年 丙申(756) 柳镇18岁
隐王屋山,约于是年夏作《避暑赋》。
至德二年 丁酉(757) 柳镇19岁
柳镇举族入吴。《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乱有间,举族入吴。”至德二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等将领收复长安、洛阳,史思明归降,唐王朝暂时结束了平叛。
不久,史思明复反,发兵支持安庆绪。乾元二年(759),在相州大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并出兵攻占洛阳。因此,“乱有间,举族入吴”当在此时,或略后,但不能迟于乾元二年,洛阳失守之时。
广德元年 癸卯(763) 柳镇25岁
柳镇到长安献书求官,任左卫率府兵曹参军。《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作《三老五更议》、《籍田书》,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柳镇献书求职在此时或稍后。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东宫官,“掌府内卫士以上名帐、差科及公私马、驴等”,从八品。
大历四年 己酉(769) 柳镇31岁
柳镇居朔方,为郭子仪节度推官,任左金吾卫仓曹参军。
《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八月)“辛巳,以殿中监李若幽为户部尚书,充朔方镇西北庭陈郑等州节度使,镇绛州。”此后不久,郭子仪即节度朔方、河中等镇十多年,一直驻扎在河中,奉诏方才回京,即使出镇其他地方,不久即“复镇河中”“还河中”。同时,郭子仪在任朔方节度使时,常设有朔方留后,如路嗣恭,也可佐证郭子仪没有驻扎朔方。直到本年,方才由河中移节朔方。《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传》:“时议者以西蕃侵寇,京师不安,马璘虽在邠州,力不能拒,乃以子仪兼邠宁庆节度,自河中移镇邠州。”《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注引《汾阳家传》:“四年五月,诏集兵于邠郊。六月,公自河中遣一万兵。二十八日,公入邠州。”自此以后,一直到德宗继位,郭子仪皆驻兵朔方。则柳镇入郭子仪幕当于此时。在郭子仪幕中,进大理评事。
严郢为郭子仪行军司马,留守河中。《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严郢传》:“子仪镇邠州,檄郢主留务。河中士卒不乐戍邠,多逃还。郢取渠首尸之,乃定。”《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辛酉,郭子仪自河中迁于邠州,其精兵皆自随,余兵使裨将将之,分守河中、灵州。军士久家河中,颇不乐徙,往往自邠逃归;行军司马严郢领留府,悉捕得,诛其渠帅,众心乃定。”另,郢在此时或稍后,于郭子仪幕中结识柳镇。
虞当、高郢约于此时亦在郭子仪幕府。《柳宗元集》卷十二《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虞当,会稽人,为郭尚父从事,终沔州刺史。”《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高郢传》:“郭子仪节制朔方,辟为掌书记。”
大历五年 庚戌(770) 柳镇32岁
约于是年任晋州录事参事。《柳宗元集》卷十二《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在郭子仪幕府中)“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势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唐刺史考全编》卷八十一载:高武光约大历元年至五年冬为晋州刺史,且高氏亦是行伍出身,曾得郭子仪荐拔。此三点与《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所述皆暗合。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