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西洋哲学史-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4) 165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作者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这是作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创作的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为三章: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与人物一一介绍。可贵的是,书中从来都不是简单枯燥的叙述,而是渗透着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对西方哲人与思想的论述,始终关注其产生的地域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史,并时时与中国古代的年代相对应,更有利于读者中西对照,更利于理解。
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作者不搬弄学问,而是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哲学,西方哲学是怎样的历史。告诉我们:哲学根本注重的是推理过程,而推理结果次之。“唯有推理过程,才是智慧的试金石”。读不懂哲学,“这都无非是因为他所要的只是推理结果,而真正的哲学书给的却是推理过程。”

作者介绍

李长之,(1910--197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并称“清华四剑客”。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西洋哲学史》《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陶渊明传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等,影响深远。

部分摘录:
哲学之性质 假如你没接触过(或刚接触)哲学,你一定最容易提出一个使一切大哲学家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这就是:什么是哲学?
这个问题,在初学的人最容易提出,但研究下去,却又最会把它搁置;只有待另一批初学的人来问自己时,才又觉得很窘,才又忆起先前也曾使别人棘手过,并没曾得到过满意的答复。
这并非因弄哲学的人本领都差,所以弄不出一个定义来;也并非因为哲学这门学问不行,连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
原来哲学这门学问,有三种特殊精神,使它不容易有满意的定义。第一,哲学根本注重的是推理过程,而推理结果次之。“哲学”一词最初的使用,是见诸波斯王克里萨斯(Croesus)和希腊立法家梭伦(Solon)的谈话,那时所用的即是一个动词,不是“哲学”,而是“去作哲学的思索”(Philosophiznig)。柏拉图《对话集》之引人入胜者在此,康德著作之难懂者也在此,因为他们都是赤裸裸地记录他们的推理过程的。有些人在没真正接触哲学时,他很想看哲学书,但等到真见了哲学书时就掩卷欲睡了,这都无非因为他所要的只是推理结果,而真正哲学书给的却是推理过程。
唯有推理过程,才是智慧的试金石。假若只重推理结果,则往往一个糊涂透顶的人的话,和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的话,便没有分别;糊涂和奥妙所以常常碰头!可是一看推理过程,则凌乱与清晰,浮薄与深入,脆弱与坚实,便判然了;于是鱼目遂不得混珠。幸而哲学家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哲学史将为糊涂人的糊涂话所充满了!——糊涂人最爱谈自以为是哲学的“哲学”。就哲学西文的字源讲,是爱“智慧”之意,现在可以更加是这意思,乃是爱“推理的智慧”之意。
因爱推理过程,轻推理结果,所以真正哲学中很少有一批批的定义。并且甚而对“哲学”一词的定义,也索性吝而不予了,这真是对初学的人不住的;——对第一问先浇了一头冷水,所以无怪乎学哲学的人不多了!
第二,哲学的另一特殊精神,乃是重系统。世界上再没有比哲学更重系统的学问,也再没有比哲学家更爱系统的人物。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就已经表明了他有大哲学家的资格(孔子的确是哲学家,他临死时并自称为“哲人”)。因为重系统,所以一字一句,往往必须就整个系统中去看才有意义。哲学家最不爱由你凭空采取他一言半语去利用,同时他也最不爱由自己抽出一言半语去答复别人。因为如此,所以倘若一个初学者要他很简单地解释哲学是什么时,他自然觉得大费踌躇,而且很棘手了。倘若说简单了,他自己先不满足;说得细了,初学者又不易领会。这便是他的难处。
第三,哲学更有一特殊精神,就是学说每每有人格的背景,这是和物理、化学、地质、生物迥然不同的。在这点上,哲学有似于艺术。哲学之能灿烂光华,之能有丰富内容,之时常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者都以此。只因为这种人格的背景之故,各家哲学便都有了独得的推理过程和独得的哲学系统,倘若你忽视创造某哲学系统者之人格时,你便将对这种哲学系统没法领会,即使领会也是浮薄而不深入的。因此,那一字一句,就又不只要问它在某一种系统下的意义了,而且须问那是在某一人、某一家的系统下的意义。所以,假若哲学可以有定义时,也是有好些定义,而每一种定义,又必须把它背后的系统及创造者之人格,弄透彻了才能了然。但这岂是三言两语就行的?这是为初学者想下一适当定义之另一难处。
虽然因为哲学有这三种特殊精神(重推理过程,重系统,带有人格背景),所以不易为初学者下定义,但假如你真能把握以上这三点,也许你见了是哲学的,就已经不会交臂失之,见了不是哲学的,也不至轻易许以哲学之名了。什么“少谈主义,多谈问题”,什么“不只在说明世界,而在变革世界”,什么“为一切科学之综合”……这许多说法都和真正的哲学不相干。假如你读的哲学书(是名著而不是流行的小册子)多了,你又自然可以渐渐尝出什么是“哲学味”来。就像诗是什么,很不好答;但久读诗的人,却自会辨出诗味之厚薄有无来。
常有人把哲学和思想相混,但二者并不同。有何不同?正可用上面所说三种精神验之。又有人常把哲学和文化相混,但二者也有距离。距离何在?也可用上面所说三种精神验之。一个在思想史上有地位的人,不一定在哲学史上有同等地位;一件在文化史上有意义的事,不一定在哲学史上有同样意义。明乎此,才不至向哲学史中妄加索求,以致失望。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