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分岔口:一个退学博士的自我进化之路-电子书下载

学习教育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4) 158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是什么让一个立志于学术的年轻人在进入美国历史学博士项目之后,迅速对学术产生动摇,甚至一步步走向退学?作者以亲身经历为蓝本,详细记叙和描述了读博过程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为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甚至广泛使用了大量英语电邮作为史料。针对留学和读博中遇见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作者详尽分析,并提出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法和策略,进而展示出提升和进步的空间所在。可以说,这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对话,也是一本以个人经历和经验教训为总结的人生指南,更是一本集故事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三位为一体的非虚构性文学作品。不止于此,为了走出如黑洞般拖拽消耗心力的惨痛过往,作者更将痛苦和内心不平拆解开来。在探求和认识真实自我的过程中,逐渐领悟挫折困苦和人生存在的意义,并将此洞见及关照自我的技术分享与人,祈愿每个孤独疲惫的心灵都能看见自己同这个世界的联系。

作者介绍

刘怡,知识与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历史学和亚洲研究博士肄业。曾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人类学系、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科学史系和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历史系。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均有发表。现居波士顿。喜爱游泳、冥想和讲故事,致力于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

部分摘录:
New School, New Shock(惊奇无限,惊恐连连) 读博前,我就读于美国某城市圈内某知名小型规模私立学校。来到上事山这所大型公立大学读博,一开始便感到极其不适。除了明显的地域上的城乡区别,就数学校规模的差别。那时我还不懂学校规模与公立私立之间的联系,只是单纯从直观感受上觉得上事山地大人多。背着沉重的书包穿梭在诺大的校园中,总是匆忙又不停地辗转于不同教室,感觉有走不完的路。同时,人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源稀缺。不仅是学习和生活上的资源,也包括得到帮助的专业和行政资源。
跟美硕学校相比,上事山这所大型、堪比巨型的公立大学,在行政方面,不管是学校级别还是院系层面,办公效率都级低,并且十分官僚,常常遇见张三推李四,李四推王五,王五再推赵六的状况。工作也不够专业和细致,连冠词“这”(the)都拼不全,邮件往来中此类拼写错误遍地都是,真叫人怀疑是一群领着州政府或联邦钱的饭桶在做事,缺乏敬业精神。
具体到教学层面也非常令人失望。系里刚开学便预备了两周新生介绍会(orientation),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做个好助教。不能说没用,毕竟老师们倾其所有,不厌其烦地传授了很多如何对付学生和处理课堂冲突的技巧。但是,基本上没提博士的培养机制,甚至也没有关于具体如何选课、如何做研究、如何毕业这些与博士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这真的是本末倒置吗?我忘了,其实还有另一种表述,叫,别有用心;或者更糟,他们就是一路靠奇技淫巧+雕虫小技上位和混日子,怎么能奢望兜里有别的好东西。
至于博士生的研讨课,奉上我的眼珠和膝盖都不足以表达意外和诧异。有一门历史理论必修课,书单开得极不专业,实际上很多书都算不上历史理论。比如,书单中有一本书叫《历史学家有麻烦了》( Historians in Trouble),讲述了各种奇葩历史学教书匠如何利用自己的职权折磨手下学生,以及如何在学术生产过程中作弊的事。请问,这跟历史学理论与方法有什么关系?莫非书里的人都是靠历史理论指导行事?那么多经典的史学理论都没有安排来读,读一本非学术性、且由典型左翼出版社出版、政治目的很明显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意思?班上的同学读完该书都纷纷表示很恐怖,有中国同学就说,“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嘿嘿,读这么黑暗的故事才有利于让你觉得系里还不错啊。发自内心地感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不就是预防针和麻醉药嘛。
还有一门研讨课,任课老师要求每周写书评,却评论道:“在你们这个阶段,写清楚这本书的逻辑论证(argument)就可以了,不用评价,你们还不够水平做评价。”脑袋里嗡的一声,什么?!现在不训练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什么时候训练?现在都没资格批评一本书,什么时候有资格?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谁天生就有,难道不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吗?为什么还不尽早开始培养呢?再就是,凭什么剥夺我训练这种能力的机会和发表见解的权利?只可惜我那时候还不懂,学术也是分级的,金字塔顶端的人负责创新,而绝大部分人不过用来搬砖。所以,怎么能指望搬砖型的老师有能力教学生批判性阅读和写作这样的绝杀本领呢?
去了这种大型公立学校才深刻认识到,原来不是每个上大学的人都是来认真读书的!那些不学无术的本科生真是令人头疼。当然,90%的孩子还算乖。但是,只要一下雨,总有一群人生病;只要一过节,总有一群人请假,从爷爷病危到自己脚崴,借口五花八门。爱学不学本来与我无关,但仁慈的老师要搞补考,这就意味着助教工作量的增加,需要跟不同的人写邮件安排补测验时间。另外,带着他们上复习课,睡得睡,发呆得发呆,甚至还有人挂耳机看球,总之沉默是永恒的,没人理你是正常的。你说错个单词,他们先是一脸懵,然后一下子来劲了,炸锅了。最让人啼笑皆非的要数遇上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明明自己听得见,还非要去学校残疾人保护中心投诉你上课不做幻灯片。
总而言之,在新学校里学习生活所接触的每一个层面都令我感到不快。事实上,开学一两周所观察和经历到的,正像是包裹着蜜蜂的琥珀,虽然是缩影,却也足以算的上是历史本身,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后,我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不公也没有完全跳出学校行政和博士培养机制,包括修课学习和助教工作这几个窠臼。只不过,是多了形形色色的人,为每一个事件和冲突注入了更多能量纠缠的维度。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