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某种程度上说,守业比创业难。很多传统企业在初始阶段顺风顺水,但是在发展到某种规模之后,原始的积累被缓慢消耗,新的发展路径无处找寻,企业开始陷入停滞、萧条…… 可以肯定地说,在一家传统企业基础上,再造一家企业,实现业务模式的切换与转型,比守业更难。这本书就是讲述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守业,再到企业再造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知名传记作家范海涛与雷军多次见面详谈,并采访了金山集团的高层和诸多内部员工,从客观的视角,记录了金山从创业到守业,再到企业再造的故事。 但这本书又不仅仅是一本企业传记,它讲述了雷军面向未来的独特观察,揭秘了其独树一帜的管理经验和精妙而深厚的投资技巧,体现了其内心纯粹的企业家精神。可以说,这本书是雷军企业战略规划、管理模式、投资和经营策略集大成的企业经营方法论,而金山团队又是其方法论的成功实践者——移动互联网经营思维,三轮驱动收入模型、五条改革策略、引入风险投资等经营技巧和经营策略激活了金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机。 这本书为传统企业解决守业、再造等困扰无数企业家的难题提供了一个教科书级的方法论和实践策略。 对于那些还徘徊在互联网、智能世界之外又亟待变革与转型的传统企业经营者,对于那些还处在发展路径依赖、组织内卷状态中的企业,这本书不容错过。而对想要了解雷军、了解金山,了解一段传奇创业故事的创业者、企业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此书不会让你失望。
作者介绍
范海涛 第 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口述历史专业硕士学位的中国人,历任《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新浪网驻华盛顿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国区代表。 2009年,与李开复博士合著出版《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迄今销量超100万册,并获得蓝狮子中国最 佳本土商业作者奖。 2011年赴美留学。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学位,成为获得该学位的第 一个中国人。 2014年,创办""范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 2016年,出版《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2020年再版为《三十不设限》)。受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邀请,讲述非虚构写作和口述历史。 2017年1月,当选当当网年度影响力作家。 2017年11月,合著出版《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2019年7月至今,任天津体育学院中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20年8月,出版《一往无前: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
部分摘录:
2011年5月中旬,北京城阳光明媚,位于海淀区中关村银谷大厦8层一家创业公司的办公室里,一个高个儿青年挎起一个简单的黑色尼龙双肩包走出了807室的玻璃门,准备再次奔赴位于海淀区小营西路33号的一座办公大楼,去和中关村的两位重要人物开会。
在他身后,他的公司看上去和许多中关村的新公司一样,正处于初创阶段,挂在前台的标识由公司名字的中文和拼音上下组合设计而成,呈现在一块橙色的板材上,显得非常醒目。办公区已经略微有些拥挤,400平方米的空间看起来人头攒动。工位上,一些年轻的程序员正在肩并肩地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十几分钟之后,这位青年快步走进了一座办公大楼里一间摆放着几组黑色皮沙发的办公室。在这个房间里,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挂在了一张原木色办公桌后面的墙上,而绿色植物布满了整个空间。两位“老大哥”已经在那里等他一会儿了。
三人没有过多寒暄,各自坐下,相识多年的他们很多时候都对见面交谈的话题充满默契。年轻的创业者觉得,今天的话题他也可以猜得八九不离十。算一算,他们之间相识至今,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商业决策中的艰难时刻,彼此之间了解太深。
两个等待青年创业者的人中,一位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看起来有些文质彬彬,戴着一副黑边眼镜;另一位则身材高大,长着一张国字脸,两只耳朵紧紧贴在脸旁,显得硕大而狭长,也许是早年醉心于程序写作的原因,他的头发有些稀疏。他们中的一位是多年沉浮商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投身科技创投领域,在“两通两海”时代就开始在中关村打拼翻滚,创立了一家从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的企业的香港企业家张旋龙;另一位则是被千万程序员视为偶像和榜样,曾经只身一人关在深圳一家酒店里写出10万行代码,被人们称为“WPS之父”的求伯君。而坐在他们对面的青年,是从22岁起就加入张旋龙和求伯君创办的公司,从程序员一直做到合伙人,在长达16年的创业历程中亲自带领各项业务穿越火线,从一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路成长为中关村明星企业家的雷军。
也许是刚刚在天使投资领域“休息”了三年多的时间,并且终于选定了自己未来方向的原因,此时的雷军表情坚定,看上去身轻如燕,对新的机会跃跃欲试。他身高1.8米,身材匀称,梳着偏分头,右侧脸颊上一个浅浅的酒窝若隐若现,就算不说话时,他好像也保持着一种若有若无的笑意。出生于1969年的雷军此时42岁,平时总喜欢穿着一身休闲装,尤其是自投资凡客诚品以来,他总是穿着这家新创立的电子商务公司出品的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这让他保持着一种工程师的气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加年轻。今天,在听张旋龙和求伯君两位老大哥讲话时,他和平时一样目光如炬,好像每分钟都要对交谈的内容解码运算。
今天,张旋龙和求伯君再次把雷军叫到金山大厦,还是为了那家让他们三个人的名字密不可分的公司而来,这家公司,就是20世纪80年代靠文字处理软件起家,有着异常悠久历史又历经数次转型的金山软件。尽管在雷军离开金山三年多的时间里,三人还经常在金山的董事会上见面,但是,张旋龙和求伯君知道,今天的这场谈话异常关键,它可能将决定金山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命运。
没有什么特别的开场,求伯君沉吟了一下,然后对雷军说:“如果你这次真的回不来了,那我们最终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公司整体打包出售。具体的方案你看看合不合适?”
“卖掉?”
“嗯!”
雷军一时间有点儿失神,半天没有说出话来,办公室里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尽管在离开金山三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有一些金山的老员工会因为业务问题向他紧急求助,作为公司董事,他也在金山的董事会上分析过一些业务面临的不利局面,批评过那些他当CEO期间都从来没有批评过的人,但是出售——这是雷军从来没有预想过的一种解决方案。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张旋龙和求伯君带给他的谈话如此石破天惊。
卖公司的滋味雷军一点儿都不陌生。2004年他在亲手卖掉自己创建的卓越网后那种撕心裂肺的心情,让他有半个月的时间几乎茶饭不思,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不联系那里的同事。雷军知道,如果这次卖掉金山的方案真的启动了,那么他的难受程度可能会是那时的成百上千倍。从1999年成立到2004年卖掉,卓越网运营了大约5年的时间,但当它被卖掉时雷军已经感受到了那种如同卖儿卖女一样的生死诀别的心情。而在金山,他打拼了16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每天亲临一线,几度帮助公司在困境里摸索转型,多次在公司董事会的质疑声中做出艰难的决定,在商业对手微软和盗版软件多年的合围中左突右支。可以说,这段经历就是一段蜕变成长的青春,卖掉金山就相当于把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夷为平地。在听到张旋龙和求伯君的这个出售建议后,雷军的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是真的?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张旋龙和求伯君经常会在不同的地点约见雷军,三人每次面谈的时间都超过了两个小时。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竭力劝说三年多前离开金山的雷军在危局之下重返金山。在新的产业更迭的周期里,金山集团的各项业务正在面临从1988年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几个季度以来,西山居工作室的网络游戏业绩持续下滑,《金山毒霸》软件依然在PC(个人计算机)端遭遇前所未有的凶狠狙击,公司内部气氛非常动荡,员工的信心降到了冰点,人力资源部办理离职的同事络绎不绝。在产业大环境中,旧世界的秩序已经被打破,而金山还没有掌握新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这样的节点上,如果再没有强有力的施救措施,也许这家公司最终会走向穷途末路。历史上,一家公司因为没有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而出现系统性风险,最终走向灰飞烟灭的结局并不是危言耸听。
很显然,在雷军离开金山之后,寻找一个新领袖来接班的计划已经失败。而此时,作为金山创始人的张旋龙和求伯君知道,想要救公司于水火之中,求助对金山各项业务都了然于胸且令员工十分信服的雷军,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样的请求却让雷军左右为难,尽管他现在还是金山的副董事长,并且持有金山大约10%的股份,也和金山有着强烈的情感连接,但是就在一年多之前,他已经启动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不但几位新的合伙人已经陆续选定,A轮4 100万美元的融资也已经到位,而一款历经磨难的产品,马上就要在三个月之后面向市场,目前他手上的问题还千头万绪。
可以说,这几乎是雷军最不可能回归金山的时刻了。目前这个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创业计划是雷军思考酝酿了两年时间才开始付诸行动的,他的决心不言而喻。尤其是他知道,创业就是跳悬崖,每一次创业都是一次生死未卜的豪赌,他好不容易才克服了巨大的恐惧。另外,这次创业被他视为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成人礼”,在某种程度上,他认为能够实现自己操盘才是他对过去的完全告别,是他通往某种精神自由的开始。如果此时回归金山,不仅和他的人生规划完全冲突,也让他没有办法向几位合伙人交代。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婉拒。但是今天,这个出售公司的方案一经抛出,除了让雷军感到震惊,也让他第一次意识到,金山这家让他付出全部青春的公司,可能真的已经濒临绝境。
一时间,雷军的头脑里热血奔涌,他坐在这间办公室里,在金山打拼的一幕幕闪回在脑海。他在想,金山在陷入步履沉重、挣扎求生的状态之前,也曾拥有过多么光芒四射的时光!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1991年11月4日,第一次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见到“WPS之父”求伯君的雷军只有22岁。当时高大英俊的求伯君身穿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从展台前面走过,那个光彩照人的形象至今让雷军印象深刻。在那个展览会上,雷军将一张只印着自己名字和寻呼机号码的名片递给了求伯君,而求伯君递给雷军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几个字——“香港金山副总裁”。
“我当时有点儿被震到了。”雷军说。
雷军也是程序员出身,当时刚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87级软件二班毕业。作为一名年轻而活跃的极客,他对于WPS和求伯君这样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充满了天然的迷恋。在遇到香港金山总裁张旋龙之后,24岁的程序员求伯君在其鼓励之下开始了一款文字处理软件的创作。其间他三次肝病发作,医生多次警告,他却把电脑搬进了病房。400多天过去,1989年9月,拥有122 000行的WPS 1.0在深圳蔡屋围酒店501房间横空出世,它填补了中国文字处理软件的空白。
在这个中国软件产业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当程序员凭借一己之力做出一款软件时,其就可以把名字镶嵌其中。因此,作为中国首个文字处理软件的作者,求伯君的名字每天都会在电脑屏幕启动的时刻出现,这“性感”的瞬间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斗志,也让求伯君成了一代程序员心目中的传奇。
WPS这个故事里的技术情结和极客光芒感染了白衣飘飘时代的雷军。这个故事和他大学期间读过的一本书《硅谷之火》散发的气质颇为一致。曾经,正在上大二的雷军偶然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读完这本书之后,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一颗关于未来理想的种子被悄然埋下。在操场上,他回想着这本书里记录的个人计算机革命的一幕幕浮沉往事,内心的愿景被激发了出来。那一天,雷军第一次看到了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斯蒂芬·沃兹尼亚克的名字。而正是这些名字,成了在那个转折的时代开拓未来的先锋。
雷军和金山的故事在那个时间点一拍即合。在受到求伯君和张旋龙的邀请后,1992年,雷军离开体制加盟了他们的公司,成为金山的第6号员工。从此,张旋龙、求伯君和雷军三个人的名字就这样被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
对于软件产业在硅谷的崛起雷军并不陌生,《硅谷之火》里完整地记录了从微机在硅谷出现到程序语言的发展,再到软件诞生的过程,“历史已经验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购买软件就如同购买计算机本身一样正常,由于软件的经营比硬件更容易启动,而且更容易赢利,销售软件正在成为一项规模庞大的经营活动”。而这个时期的金山其实也正在受到时代的眷顾。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软件科技的地位从此被提高到一个历史新高度。同年5月,中关村科技园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6月,香港联想开业。12月,在海淀南路一间9平方米的房间里,诞生了王文京和苏启强创办的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这是中关村创办的第一家私营企业。1989年,张旋龙的家族企业香港金山开始通过方正集团在中国推广求伯君开发的WPS,张旋龙和求伯君从那时起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很快,WPS风靡全国,出现在全国各种电脑学习班和大大小小的打印社里,书店里计算机类的书架上也摆满了《WPS教程》和《WPS使用指南》。在1990年这一年,WPS卖出了3万套,销售额达到了6 600万元,这让WPS占领了中文文字处理软件领域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雷军成长的年代和他的理想曲线非常幸运地一致,他刚刚大学毕业,就赶上了中国的“硅谷之火”开始熊熊燃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