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高中生穷忙族:“看不见的贫困”的真相-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022年6月26日

简介

在日本,每7个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状态”,每2个大学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请奖学金。高中生穷忙族在外打工挣钱、在家忙于家务,哪怕成绩优异,靠借贷型奖学金完成学业,也可能因债务压力而陷入更深的贫困。然而,即便拿出确凿的数据,认为“贫困并不存在”的人依然随处可见。
“哪里穷了!这不是还用得起智能手机吗?”
“衣服不也是干干净净的吗?”
“明明还有过得更艰难的人,真矫情。”
为让“看不见的贫困”可视化,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展开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采访和跟踪调查,用数据和实地采访还原出真相,将现代贫困的根深蒂固性一览无遗地暴露在大众面前。

作者介绍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秉承“实验性”“独家性”和力求“感动”大众的一贯理念,大胆创新取材方式,敢于挑战各种话题,致力于挖掘事件真相。几十年来,制作播出电视节目数千部,并陆续推出了《无缘社会》《女性贫困》《老后破产》等大量反映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的书籍。

部分摘录:
高中生的烦恼 这是一名尚有些稚气的高中女生。
无忧无虑的笑容,乍看之下似乎没有一丁点儿的烦恼。其实,她的成长历程着实令人瞠目结舌。父母对她不管不问,完全抛弃了抚养子女的责任,这让她再也无法忍受同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如“弃子”般的她在中学时便离开了家。那之后,她一边在镇上的工厂里工作,一边在定时制高中(1)学习。可是,镇工厂是一家恶劣的黑心企业。“反正家长不在,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吧?”工厂的社长看准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少女不敢反抗,开出的工资几近于无,低得毫无道理。社长以“宿舍费开销很大”为由,每月只发14 000日元。这点工资既存不下钱,也不足以支撑她逃离工厂。
即便如此,少女也毫无怨言,只是埋头工作,努力去高中上课。不过,高中的老师察觉到“工作地点的情况有些奇怪”,少女这才离开工厂,去其他地方打工。逼迫少女几乎无偿为其工作的工厂社长为防止少女逃跑,一直对其严密监视。因此,少女只能在深夜偷偷逃离魔窟。
只是,哪怕换了工作,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也极为艰难。即便如此也不想回到父母身边的少女拼命打工,节衣缩食,勉强维持着正常的学校生活。
一名高中男生,母亲罹患癌症,他既要照顾卧病在家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又要去拉面店打零工贴补家用,每日的生活非常紧张忙碌。
这名高中男生,粗粗看去性格开朗活泼,是那种随处可见的男孩子。可是,他一天的日程安排过于紧凑,我们甚至打心底里担心他长此以往可能会把身体累垮。
早上6点起床,做早饭,安排弟弟们吃饭。然后,打扫房间,洗衣服。做完早上的家务马上出门,连停下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早上9点半开始在拉面店打工,一直做到下午4点。结束了6个半小时的工作,他得先回趟家照看母亲。由于不太熟练,护理很费时间,“定时制高中的第一节课总是迟到”。上完课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过后。但是,还有没做完的家务在等着他——收拾晒好的衣服、清洗碗碟餐具,继续忙个不停。
如今,为了维持家计而不得不工作的孩子增多了。
不工作,就上不了学甚至吃不上饭的孩子增多了。写到这里,肯定会有不少人想:“不是有生活保护(2)吗?”可是,应当办理生活保护手续的家长如果拒绝接受保护或者无法办理的话,孩子们就会被逼到死角。结果便是,为了保护自己或家人,他们便不得不开始工作。我们迎来了这样的时代:询问高中生打工的理由时,大部分回答是“为了家计”。
我们在序言中提到,NHK特别节目《看不见的“贫困”》是本书成书的基础。本书内容还包括原班人马跟踪采访、无法完全在节目中播出的取材成果。我们曾将这部分取材成果单独制作成一期节目,那就是于2017年4月在“目击!日本”栏目播出的《高中生穷忙族》。
之所以会想到将节目的焦点对准“高中生穷忙族”,是因为我们从现场采访的编导那里听到了令人震惊的报告。
编导们初遇“高中生穷忙族”,是在2016年3月。当时,首都圈的高中生们自发成立了执行委员会,正在开会商讨组织一场以“没有钱就不能去学校上学吗?”为主题的游行活动。
参加集会的有20多名高中生。我们也有幸在现场听到了他们的故事。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2名高中生,其他高中生的故事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残酷的现实,身心受到极大的冲击,已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参加集会的高中生个个开朗、礼貌、认真,让人不禁会生出他们“将来会肩负起日本社会吧”的感慨。然而,了解到他们各自家庭的现状后,我们才知道他们身处的是何等窘困的境地——如果没有他们努力工作获得的打工收入,家庭将会走向崩塌。
很难想象,在平价服装连锁店花最少的钱保持穿戴得体的他们,竟然面临着不工作就上不了学的严峻状况。仅从外表根本不能发现,也就是“看不见的贫困”,它就在人们的身边。
而且,父亲极其不知节俭啦,有个完全不工作的哥哥啦——他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以致无法接受生活保护。一旦他们的收入中断,马上就没法继续学业,不得不忍痛放弃升学,家庭生活也会随之陷入绝境——高中生穷忙族们肩上的负担实在太重了。
高中生们按照原计划在市中心举行了游行活动。让我们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遮住脸,毫不畏惧。会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我们担心,如果他们不遮住脸或隐去姓名,正大光明地进行控诉贫困的活动,可能会遭受外界的各种非难。
“穿的衣服看上去很贵。”
“有电脑或是智能手机。”
有人会找出算不上“贫困”甚至看上去还挺奢侈的部分,在网上进行各种指责,称其“根本就不算贫困”,引爆全网话题。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但是,乍一眼完全看不出为生活所迫的高中生们,事实上却在打工贴补着仅靠父母收入根本难以为继的家计——这样的现实的确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工作,连上学都是难事——不论高中生们是不是面临这样的困境,仅是因为表面上“并不穷(看不见贫困)”就要受到非难的话,这才是对“看不见的贫困”的无知和不理解吧?
《穷忙族》后10年 序言中也提到过,我们录制组制作那期真实反映“穷忙族”生活现状的节目是在2006年。“穷忙族们”从早到晚拼命工作也只能获得低于生活保护标准的收入。如今,距离那期节目播出已经过去了12年。
在节目中,我们将“穷忙族”的概念定义为“获得的收入无法满足宪法第25条所保障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即生活保护标准)”的那部分人。
“穷忙族”的“穷”,即贫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我们将其定义为收入无法满足宪法所保障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的人群,试图掌握急速增加的“穷忙族家庭”的全貌。
当时,在城市中工作的年轻人,很多都属于非正式雇用的劳动者。
2004年,制造业内的派遣劳动雇用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被固定下来,不得不从事低收入且不稳定工作的劳动者的比例急速增加。在汽车相关产业等一派繁荣景象的制造业企业中,非正式雇用劳动者的数量激增,超过了雇用劳动者总数的30%,令人震惊。
同时,派遣劳动者住在企业的“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几乎都是将公寓或社区住宅作为宿舍使用),存不下钱,也掌握不了必要技能,因此也得不到晋升,只是徒增年岁。他们没有余裕的存款和精力,也就无法结婚,与社会的接触也少,随着年龄的增加将会陷入难以跳槽的境地。
另一方面,冲击地方城市的,是全球化的巨浪。
便宜的农产品和乳制品通过贸易大量进口,导致地方经济疲软。穷忙族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的2004年,日本人的主食大米的贸易实现自由化。大米价格暴跌,米农陷入赤字。
日本的米农中,兼职从事生产的零散农户很多。像东北、北陆这些生产大米的地方,多数农户冬天会在建筑工地赚钱,到了春天又回归米农身份,种植水稻维持生计。而随着米价的暴跌,扣除种子、肥料、农药等支出,陷入赤字不过是时间问题。为了填补赤字,更加需要不辞艰辛地外出务工。结果,农村里只剩下了年迈的老农户,年轻人都涌进了城市寻找工作。
留在农村的老人们想着“至少要坚持到自己这一代”,无论如何都希望能守住农田,就用养老金填补赤字,自掏腰包雇人种植大米。
可是,这种状况延续下去的话,农村里弃农即放弃农业生产的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农田中林立着“土地出售”的牌子,这般凄惨光景也将越来越常见。
在人去地荒的“乡下”,野猪和貉子旁若无人地生活着。米农的崩溃带来了“乡下”的衰败,这也渐渐地招致日本人的心之归处“米文化”的消亡。
农村传承已久的“祭典”等传统仪式中断,无后继之人的神社被废弃,都市圈外的地方日益陷入无法逆转的崩塌进程。
如今,各地自治体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政策,比如低价提供空置房屋等,以期吸引有意U turn(回乡)、I turn(移居农村)的年轻人。确有一些曾经去城市生活的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厌倦了城市生活,重新回到了地方,可即便如此,地方也很难一举恢复以往的活力。
去城市务工的年轻人也好,留在农村一直从事第一产业的老年人也罢,他们都被经济困难逼得无处可逃,变得越来越穷。在NHK特别节目《穷忙族》播出后7年,即2013年,家庭储蓄率终于出现了负值。
这意味着,“仅靠收入无法满足生活所需、要动用储蓄维持生活的人群以及根本没有存款进行存储的家庭增多了”。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家庭储蓄率曾经排名首位,如今却“转为负值”。这则新闻揭示了明显的异常事态。
那么,《穷忙族》播出后10年又是什么状况呢?
这10年间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穷忙族的多重化”。可以说,日本的格差社会已经变成了多重格差社会。劳动力不足的日本社会中,作为低廉的单纯劳动力,在穷忙族阶层的最底层出现了新的阶层——“老年穷忙族”。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