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陈桥兵变,写到崖山王国,用34个人物串起两宋大事件,包括开国、北伐、文化盛况、党争漩涡、靖康之变、南渡偏安、崖山亡国等历史。全书结构清晰、文章耐读,适合普通读者梳理宋史脉络,了解宋朝人物。
作者介绍
艾公子,是公众号“最爱历史”创作团队的笔名。本书两位主创者郑焕坚、吴润凯均为《南方都市报》原高级记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系列畅销书。
部分摘录:
陈桥兵变以后,宋太祖赵匡胤失眠了。
尽管兵变成功,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可他却经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经常大半夜睡不着,跑去敲大臣的门聊天,搞得有些重臣睡觉都不敢脱衣服,担心皇帝突然半夜来访。
这种失眠持续了一年多,越来越严重,于是有个侍卫向赵匡胤进献了一把能够隐藏在手杖里的宝剑,希望皇帝能睡得安稳一点。
可他还是睡不着。
于是,就在陈桥兵变的第二年,建隆二年(961)七月初九,这一天,赵匡胤叫来助他兵变的石守信等禁军大将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间,赵匡胤又开始吐槽他的失眠症很严重:“要不是你们,我也当不上这个皇帝,我每时每刻都念着你们的功劳,但当皇帝也很不容易,我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好觉啊!”
作为曾经与赵匡胤结拜过的“义社十兄弟”之一,石守信等大将蒙了,问:“为什么?”
赵匡胤说:“这有什么难猜的,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所以我才睡不好啊!”
哎呀,石守信等人赶紧跪拜表忠心:“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失眠的赵匡胤又说:“你们是很忠心,可万一哪天也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这可怎么办呢?”
闹了一年多,这些大老粗武将才搞明白,原来赵匡胤失眠是因为这事,于是赶紧磕头求皇帝大哥指条明路。趁着酒劲,赵匡胤似醉非醉地说:“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纷纷上书请求辞职。在陆续收回兵权以后,赵匡胤终于难得地睡了个好觉。
2 可他的失眠症并没有完全好。
这一天,赵匡胤又跟作为自己秘书出身的赵普聊天,他说:“我还是睡不着啊,因为卧榻以外,都是别人的地盘!”
尽管在陈桥兵变当年,赵匡胤就平定了忠于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反攻,但是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走马灯似的换了13位皇帝,除了内乱之外,外患更是严重,北有虎视眈眈的契丹和北汉,南有南唐、后蜀等十国政权。如今既已“杯酒释兵权”成功“安内”,但如何“攘外”这个问题,北宋还没有解决好。
由于赵匡胤经常突然到访,所以赵普每次退朝,并不敢随便换衣服。有一天傍晚,开封城中大雪,赵普以为皇帝不会来了,正准备宽衣解带,突然传来皇帝御驾已到。赵普急忙出门,这才发现赵匡胤站在风雪中。不仅如此,赵匡胤还约来了弟弟晋王赵光义。
于是,赵匡胤、赵光义、赵普三个人一起在赵普家中烤肉吃。赵普的妻子敬酒,赵匡胤还称呼她为嫂子。在这雪夜密谈之中,赵匡胤提出了如何平定南北各国、统一天下的问题。
早在后周时,名臣王朴就曾经向后周世宗柴荣献出《平边策》,指出应该先南后北,先击取南唐、后蜀、南汉等较弱小的南方各国,然后再北攻北汉、契丹,夺回当初被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
但在柴荣南下夺取南唐的江北淮南十四州后,北汉与契丹不时勾结南下犯边,为此,柴荣不得不转而先北后南,夺取了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和易州(今河北易县)。尽管柴荣中途重病被迫撤兵,随后不治身亡,留下千古遗憾,但他的南北武功,还是给北宋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作为有统一天下之志的君主,柴荣没完成的大业,赵匡胤作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自然耿耿于怀。自中唐时期安史之乱(755—763)爆发造成的政治遗祸,藩镇割据在唐末愈演愈烈,最终在907年朱温篡唐自立以后,演变成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复杂局面。作为继往开来者,赵匡胤必须直面这一问题。
赵普虽然读书不多,但对于前朝名臣王朴提出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还是了然于心,于是,他向赵匡胤同样提出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吃着烤肉、喝着热酒,赵匡胤含笑点头说:“我的心意正是这样,特地来试试你罢了。”
君臣“雪夜定策”,厉兵秣马。北宋乾德元年(963),赵匡胤先是出兵平定了割据湖北的荆南和割据湖南的武平两个藩镇;乾德三年(965),北宋又攻灭后蜀,平定四川;开宝四年(971),北宋接着攻灭南汉,先后平定广西、广东;开宝八年(975),北宋又攻灭了十国中最为强大的南唐,平定江苏一带。
至此,南方仅剩下吴越、漳泉两处割据势力,向北进攻北汉虽然不能一战而定,但赵匡胤却大规模地掳掠了北汉的人口,使得北汉仅仅剩下三万多户属民,从而为后来宋太宗攻灭北汉奠定了基础。
3 尽管十几年间统一大业进展顺利,可赵匡胤还是失眠,还是睡不好。
北宋在960年建立后,尽管赵匡胤通过剥夺大将兵权、加强禁军、削弱藩镇等系列举措,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一举削弱了武将集团,但皇亲贵戚集团却取而代之、逐渐崛起。当皇帝,确实不容易。
赵匡胤喜欢搞突然袭击。开宝六年(973),有一天,赵匡胤又是突然杀到了赵普的府邸,当时刚好吴越王钱俶派人给赵普送来了信件和礼物。眼看北宋向南攻城略地,偏安今天浙江一带的吴越国也岌岌可危,作为吴越王,钱俶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派人向能左右北宋朝政的宰相赵普献上了“十瓶海物”。
赵匡胤的突然到访,使赵普在慌忙之下,忘了将礼物收好。没想到赵匡胤恰恰就看到了“十瓶海物”,于是赵匡胤质问这是什么,赵普说,这是吴越王派人送来的海边特产。赵匡胤来了兴趣,说既然是吴越王送的礼物,那一定是好东西,打开看看。结果手下一打开,才发现“十瓶海物”里面,装的竟然全部都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
事发突然,赵普急忙跪下磕头认罪,说自己并不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金,否则一定会上报皇帝,回绝这些礼物。
赵匡胤只是笑笑,说:“你尽管收下,不必多虑,吴越王还以为天下大事,都是你做主的呢!”
作为赵匡胤的家臣,赵普读书不多,史书经常说他不学无术。但赵普对此的说法是,他是以“半部《论语》助君王治天下”。
赵普的曾祖父曾在唐朝末年当过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在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家族尽管累代官宦,但也只是小吏出身。到了后周时期,赵匡胤的父亲、后周禁军大将赵弘殷在滁州养病,当时正担任滁州军事判官的赵普抓住机会,鞍前马后、朝夕侍奉药饵照料赵弘殷,由此赢得了赵弘殷、赵匡胤父子的好感,进而成了赵匡胤的家臣和秘书。
在陈桥兵变前后,赵普跟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协助紧密筹划,最终促使兵变成功,“居功至伟”。到了北宋乾德二年(964),小吏出身的赵普最终一跃而上,成为北宋的宰相,官封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在皇帝身边久了,又加上大权在握,赵普难免日益骄横。史书说赵普经常在自己办公的地方设一个大瓮,朝廷大大小小的奏折他都要先过目一遍,碰到忤逆他心意或者他看着不爽的奏折,经常就直接扔进大瓮,然后下令放火焚烧。他经常以个人喜好来定夺国事。
对于自己意欲拉拢、推荐的官僚,赵普的强势也大大出乎赵匡胤的意料。有一次,赵普向赵匡胤举荐要升某人官职,赵匡胤向来厌恶该人,就拒绝了;第二日,赵普再举荐,赵匡胤再次拒绝;到了第三日,赵普又来举荐,赵匡胤当场大发雷霆,直接将赵普的荐举书撕得粉碎,没想到赵普神色自若,竟然将撕碎的荐举书捡了起来,次日补缀成纸后,“复奏如初”,赵匡胤被逼无奈,“卒用其人”。
赵普是小官僚家庭出身,自己又不学无术,他不明白一点,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之争,一直是一个难以平衡的矛盾——皇帝需要宰相协助处理政务,但又担心宰相擅权专政、架空皇权,以致君弱臣强。南宋初期,秦桧党羽遍布朝野,以致宋高宗赵构经常在靴筒里藏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而这种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之争的结果,就是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在诛杀胡惟庸后,直接撤销了丞相这个职位,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得皇权专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不爱读书,也不太了解历史的赵普不以为然,不仅吴越王的金子要收,甚至还侵夺民田、自己开客栈与民争利;进入北宋后,由于开封周边森林被大规模开垦破坏,以致官方营造缺乏大型木料,所以北宋官方遂禁止私人买卖陕西、甘肃的大木料,但赵普却派遣小吏大摇大摆购买后,将大木料连成巨大的木筏运到开封给自己盖私宅。而他的小吏则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公开叫卖,引得满朝哗然。
赵匡胤多次隐忍不发,因为,他需要赵普。
4 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年仅34岁,尽管生有4个儿子,但赵匡胤的长子和三子早夭,只剩下次子赵德昭(951—979)和四子赵德芳(959—981)。当时,赵德昭仅有10岁,赵德芳仅有1岁多,由于当时自己的儿子都太小,加上亲人无多,赵匡胤就重点培养自己22岁的弟弟赵光义,通过扶持赵光义这位皇弟,来抗衡制约当时仍然势大力雄的武将集团。
赵匡胤共有五兄弟两姐妹,自己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的大哥赵匡济和五弟赵光赞都已去世,考虑到自己通过兵变骤登皇位根基不牢,而自己的家族中,仅剩的两个弟弟中四弟赵廷美(947—984)当时仅有14岁,因此已经22岁、年轻力壮的赵光义就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陈桥兵变前后,赵光义更是和家臣赵普上下活动,最终促成了哥哥赵匡胤的兵变成功。
所以,赵匡胤一度很爱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在五代十国皇帝更换如走马灯的暗流汹涌中,武将集团看谁势大、看谁给的利益多就跟谁走,武将集团已然并不可靠,因此赵匡胤才要扶持皇族,加码巩固自己的皇位。
赵匡胤即位后,先是封弟弟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又领泰宁军节度使。虽然殿前都虞候名义上只是禁军的大将而已,但实际上,自从陈桥兵变以后,赵匡胤就将自己一度统领的禁军大权让给了赵光义,以方便赵光义帮自己监视诸将。
陈桥兵变当年,在平定后周的李重进等反抗势力后,赵光义又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兼中书令。至此,赵光义不仅掌握了禁军大权,而且身兼宰相和首都行政长官。
在出征太原后,赵匡胤又晋封赵光义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到此,除了赵匡胤之外,赵光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同时掌握了北宋的军权、行政权,还牢牢控制着首都开封的各种人事。
通过杯酒释兵权等各种动作,赵匡胤在北宋建立后逐渐剥夺了各位大将和藩镇的军权、财政、政权,但随着武将集团的势弱,贵戚集团却随之崛起。
自从五代后汉开始,在位皇帝如果选定继承人,都会给其“同平章事”的宰相职衔,同时让其担任开封府尹的职务,统管京城军民政务,例如后周世宗柴荣在即位前,就是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开封府尹的职务。加上赵匡胤自己一直没有立太子,所以在朝野上下看来,晋王赵光义,俨然是有点储君味道的。
而赵光义,私底下也颇有点以储君自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