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性格修正:如何突破你的原生性格-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5) 166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沉迷于做九型人格、MBTI、DISC等各种性格测试,容易引起共鸣却慢慢发现所获寥寥?感觉人生陷入了停滞,却找不到破局的方法?因为受过创伤,便放弃了对新生活的期待?我们往往认为性格只能被找到、性格以类型划分、性格固定不变、性格来自过往经历、性格是真实自我的反映等,但这却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再勇敢,逐渐走向平庸,甚至有深深的无力感或陷入困局。 本书通过丰富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利用性格测试和自身过去等定义“真实自我”和“原生性格”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并在阐述性格真相和常见五大性格误解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正确看待过往、自信定义自我、调整限制自我提升的错误观念和习惯等,在创伤、身份认同叙事、潜意识、环境四大性格影响因素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建议,让读者可以从狭隘的性格观念中解放出来,走出困境,实现直接、高效的成长转变。

作者介绍

[美]本杰明·哈迪 (Benjamin Hardy) 克莱姆森大学组织心理学博士、演说家,在线撰写关于自我提升、心理学和创业等方面的文章,每月阅读量超百万,并连续四年在平台Medium.com排名第一。《今日心理学》和《企业》杂志的定期撰稿人,其文章曾登上《哈佛商业评论》《纽约时报》《福布斯》《财富》等媒体。著有畅销书《意志力陷阱》(Willpower Doesn’t Work)、《谁来做而不是怎样做》(Who Not How)、《你想的是差距还是收益》(The Gap and the Gain)。

部分摘录:
性格测试险些毁了我的人生 因为一个性格测试,我的妻子——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女人(我们还有五个优秀的孩子)——险些没跟我结婚。
在上大学时,我们身边特别流行“色彩密码性格测试”(the Color Code)。它将人分成四种颜色:“红色”人积极进取,雄心勃勃,注重自身利益;“蓝色”人关注内心,注重人际关系;“白色”人善于内省,常常偏消极;“黄色”人喜欢追求快乐,也会带给他人欢乐。
劳伦是“红色”人,所以当发现我是“白色”人时,她的家人都非常担心。劳伦的前夫是个自私的家暴男,也是“红色”人。她父母从她对我的兴趣推测,觉得她可能是矫枉过正,也可能是因为先前的婚姻经历而变得过分谨慎。
与许多其他笃信性格测试的人一样,劳伦的家人认为色彩密码有一定合理性和真实性。他们通过测试来将人划定为四种类型中的一种。
他们真的担心“红女白男,阴盛阳衰”。“她需要一个真爷们儿,而不是一个‘白色’男人。”
她也有同样的顾虑——“红色”女人真的能搭配“白色”男人吗?“白色”男人晋升机会少、耳根子软。他们是梦想家,但却很少能坚持完成长远目标。
幸运的是,劳伦给了我一次机会,并开始逐渐了解我。交往后,我们的关系很好,于是她不顾自己对“白色”男人的偏见和父母最初的顾虑,突破了固有信念。
现在,我和劳伦婚姻幸福,育有五个孩子,两人接受了共14年的正规心理学教育,对这些往事只是付之一笑了。但事实仍旧是事实—— 性格测试险些毁了我们共同的人生。
被性格测试误判或因此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绝不止我一个人。事实上,你可能也会深受这种“流行病”的祸害。色彩密码只是当代文化中无数流行“性格”体系中的一种,其他“罪犯”还包括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DISC评测、温斯洛性格测试(the Winslow Personality Test)、NEO、HEXACO、伯乐门(Birkman)测试、九型人格(Enneagram)、罗夏墨迹(Inkblot)测验等等。[1]
我现在还可以往下列举,而且列举不完,并且以后也列举不完。几乎每天都有几百种新测验被发明出来。
人们对“性格”的迷恋已经达到了荒唐的地步,以至于2019年脸书不得不禁掉了性格测试和其他“无用”应用。而在这之前,为了得到性格测验答案而交出个人信息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8700万。
性格测试可能有趣、好玩、令人愉悦,这没错。但是,性格测试也有现实的阴暗面以及一整套“性格”概念,而这套概念包含着限制(有时更是 毁掉)无数人生活的东西。
人们的主流观点是“你的性格就是真实的、真正的你”。你的性格是“固有”的,大多数情况下是 不可改变的。于是,你作为人的任务就是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和经验——也就是找到合适的性格测试——从而充分“发现”你的“隐藏”性格。
一旦完成了这项无比重要的发现,你接下来就可以围绕这个性格来构建自己的整个人生。这种人生未必是你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是命中注定。除却这些,都是灾难、痛苦和幻想。
这一切贯穿着一个隐含的假定: 你是怎样一个人,是天生的,而且你无法改变它。
但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性格。伊利诺伊大学的最新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报告中,90%以上的人声称对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甚至整个性格不满意,并想要换成更好的性格。
尽管人们有意做出改变,但他们却一直被引导着去相信自己无从改变。许多流行的心理学流派也都主张个性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和确定的。
性格之所以被认为是固定的,是因为心理学家通常极其重视和强调过去。许多性格理论的核心论点是, 过去是预测未来最重要的因素。它源于常见的“因果决定论”(causal determinism),即万事万物的发生或存在都是由先前的状况或事件导致的。按照这种看法,人是由先前的事件 导致(cause)的,就像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一样。
“导致”在这里是一个极端的用法:不是“影响”(influence)或“引导”(guide),就是“导致”。被过去“导致”意味着你在“自己是谁”“可以做什么”的问题上没有选择权或可能性;你不得不接受注定的性格,不管它是什么;现在的你不过是被你过去的经历推倒的一块“骨牌”;你不能改变过去,只能 发现和更好地理解自己 真正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试图发现或者“找到”自我、寻找“自己”是谁。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设想并创造自身和个性的观念简直像魔法一样荒唐。
但非这样不可吗?你的性格真的是固定不变的吗?
不,不是的。有大量证据,尤其是新发现的证据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曾尝试对人生做出重大改变,却有被困住或泄气的感觉,这本书恰好就是写给你的。本书的主张是“性格” 无关紧要。更重要的是,性格并 不是你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方面。相反,性格是 表层的、易变的,是某种深刻得多的事物的副产物。
人最根本的方面是要有做出选择并坚持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维克托·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所说的人类的终极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选择自己的道路至少有两层关键内涵:决定为你希望发生的事情做什么以及选择如何回应已经发生的事情。人之为人,就在于选择自己的道路——你越能把握自己的决策,你的人生和成就会越受你的控制。
做决定和“选择自己的道路”未必轻松。你做选择的能力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和严重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情绪素养。情绪方面的修养越高,受过往经历和外在环境的限制就越少。
你将不再是固定的人,而会成为 灵活的人。你不再逃避或压抑情绪,而是会接纳情绪,并通过情绪实现自身的转变。
你会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不管这在现在的你或身边的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或多么困难。你将要应对一路上遇到的任何情绪、教训或挣扎。经验教训会让你实现人生的转变。你的境遇也会随之变化。
从这一刻起,你可以把愚蠢的性格测试和“性格类型”忘掉,自己决定自己是怎样的人,以及要变成怎样的人。
要成为怎样的人是一个选择题,它是只有你才能做出的选择。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智慧巫师阿不思·邓布利多就懂得这一点。当哈利·波特向他求教,想要弄明白“分院帽”(Sorting Hat)为什么建议他加入斯莱特林(Slytherin)学院时,邓布利多解释道:“哈利,是选择而非能力显示了真正的我们是怎样的人。”
哈利·波特并不是“天生”的格兰芬多(Gryffindor)学院人。他没有格兰芬多学院人的固有性格。加入格兰芬多学院是他的选择,这个选择和随之而来的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
尽管邓布利多是虚构人物,但他的教导却是认识性格真相的关键。你会成为你选择成为的人。然而, 完全地选择自己是怎样的人和将要成为怎样的人的人是很稀有的。我们一直被洗脑去相信我们自己对这些无从选择。而且,选择自身道路的责任与自由确实会令人生畏。
正是因为惧怕和风险,许多人更想听从“分院帽”的指示,让它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许多人将自己的决定、潜能和身份认同委于外物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有一个可以退回去的“盒子”会大大减轻情绪的压力——“对呀,我现在觉得不舒服,它肯定不适合我”,哪怕“盒子”会限制你的自由、眼界和创造力。
创新是有风险的。你必然会遭受挫折,也必须要有勇气——在这条路上你很可能会犯错和失败。创造力和勇气并不会确保成功。另外,创造力是难测的,可能会把你带到意料之外的地方。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年纪越大创造力越弱,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我们都希望事情是稳定且可预测的。我们宁愿别人告诉我们能做(和 不能做)什么,也不想承担创造自我和自身经历的风险,这也不足为怪。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