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文选 - 全六册套装-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5) 179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汉魏以来,文人别集日益繁多,学者难以遍读,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文选》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按体裁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八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
《文选》选文注重文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多录骈偶之作,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精华,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文选》内容丰富、选录精审,很多名篇依赖《文选》得以流传至今,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文选》所录诗赋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典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所体现的文学、文化思想,兼有文学批评、文体论、修辞学等多方面价值。《文选》作为总集之首,其编纂体例对后代的文学总集具有示范意义。《文选》保留了大量先唐时期的语言材料,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字学价值。《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必读教科书,具有教育史、科举史的研究价值。
《文选》原为三十卷,唐李善注本析为六十卷。此次出版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文选》原文以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之清胡克家重刊宋尤袤本李善注《文选》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每篇作品都有题解和作者介绍,分段加以注译,便于普通读者阅读理解。全书一共六册,每十卷为一册。书前有总目,各册有分册篇名目录,书末附有按音序排列的《文选》著者索引和《文选》篇名索引,检索方便。

作者介绍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被立为皇太子,不及继帝位而卒,谥曰“昭明”,后世称为“昭明太子”。《梁书》(卷八)、《南史》(卷五十三)均立有萧统传。萧统著述颇多,除今存《昭明太子文集》(已非原本,有残缺)和《文选》三十卷外,尚编有《正序》十卷、《古今诗苑英华》二十卷,今均不传。萧统喜欢文学,史载他所住东宫藏书将近三万卷。萧统重视有文学才能的人士,例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就曾担任东宫通事舍人,受到萧统的礼遇。萧统经常与他门下的文人学士们一起探讨古代文献,《文选》就是他和门下的刘孝绰等人共同编纂的,约成书于普通七年(526)至大通三年(531)间。萧统在《文选序》中概括了文学发展和文体产生的历史,说明了不选经、史、子部文章的理由,阐明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艺术标准。东宫丰富的藏书、萧统及门下文士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精心编纂,使《文选》成为一部内容丰富、选录精审的诗文总集,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部分摘录:
京都上 班孟坚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幼年聪慧好学,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治学不为章句,通晓大义而已。二十三岁时,继续撰写其父班彪未完遗稿《史记后传》,被人以私改国史告密,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明帝阅其著作初稿,十分赞许,立予释放,并拜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后奉旨完成其父遗著,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为世所重,奉为“史家之圭臬”。他又是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辞赋家,作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晚年因窦宪谋反事被株连免官,又被仇家洛阳令种兢借机捕系,死于狱中。
两都赋序一首 【题解】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出现了统一而长期稳定的中央政权。经过汉初七十年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进入鼎盛时期。经济实力雄厚,物资空前富饶,涌现了二十多个新兴大城市。特别是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更加雄伟壮丽,规模比当时欧洲著名的罗马还大三倍多,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世界罕见的大都市。本赋描绘了长安雄伟的山川、富饶的田园、壮丽的宫室、盛大的田猎;结构宏伟,气势磅礴,内容充实,语言典丽,是最早描绘大城市艺术形象的名篇。
两都指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今属河南)。前者为西汉京都,后者为东汉京都。班固写《两都赋》的创作思想是对西都的繁华游乐暗含讽意,对东都的仁德礼法明予颂扬。但由于他是一位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对西都的描写虽也暗讽了帝王贵族的奢侈逸乐、迷信神仙等消极现象,但更主要的是反映了西汉首都繁荣富裕的现实,表现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蓬勃兴旺的景象,使人读后意气风发,精神振奋。
或曰[1]:“赋者,古诗之流也[2]。”昔成康没而颂声寝[3],王泽竭而诗不作[4]。大汉初定,日不暇给[5]。至于武宣之世[6],乃崇礼官[7],考文章[8],内设金马石渠之署[9],外兴乐府协律之事[10],以兴废继绝[11],润色鸿业[12]。是以众庶悦豫[13],福应尤盛[14]。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15],荐于郊庙[16],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17],以为年纪。故言语侍从之臣[18],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19],朝夕论思,日月献纳[20];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21],时时间作[22]。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23],著于后嗣[24],抑亦《雅》《颂》之亚也[25]。故孝成之世[26],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27]。
【注释】
[1]或:有的人。
[2]流:流变。此指变体。一说,支流,流派。
[3]成康:指周代极盛时期。成,周成王,武王之子,名诵。康,周康王,成王之子,名钊。相传成康之世,制礼作乐,重视教化,刑措不用,逾四十年。颂:指《诗经》的颂诗。寝:停息。
[4]王泽:帝王的恩泽。《孟子·离娄》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
[5]日不暇给:指汉初忙于解决百姓生活困难,恢复发展生产,来不及倡导礼乐文教。
[6]武宣之世:西汉鼎盛时期。武,武帝刘彻,景帝子。他雄才大略,对内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对外清除边患,开拓疆土,创西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局面。宣,宣帝刘询,武帝曾孙。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对西汉之继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7]礼官:掌礼仪之官。
[8]文章:这里指礼乐法度。
[9]金马:即金马门。《后汉书·马援传》:“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后遂沿用为官署的代称。石渠:即石渠阁,汉宫中藏书之处。
[10]乐府:此指汉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协律:汉置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为掌管音乐的官员,简称协律。一说,校正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11]兴废继绝:振兴继承成康之后业已废止的礼乐法度。
[12]润色鸿业:以礼乐文教,弘扬立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润色,使有光彩。
[13]悦豫:喜悦,欣愉。豫,悦乐。
[14]福应:吉祥的征兆。
[15]白麟、赤雁、芝房、宝鼎:都是汉武帝时所出现的“福应”。李善注引《汉书·武帝纪》曰:“行幸雍,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又曰: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又曰:甘泉宫内产芝,九茎连叶,作《芝房歌》。又曰:得宝鼎后土祠旁,作《宝鼎》之歌。”
[16]荐:进献。效庙:设于郊外的宗庙。
[17]神雀、五凤、甘露、黄龙:都是汉宣帝时所出现的“祥瑞”。李善注:“《汉书·宣纪》曰:神雀元年。应劭曰:前年神雀集长乐宫,故改年也。又曰:五凤元年。应劭曰:先者,凤皇五至,因以改元。又甘露元年。诏曰:乃者凤皇至,甘露降,故以名元年。又曰:黄龙元年。应劭曰:先是黄龙见新丰,因以改元焉。”
[18]言语:文辞。这里指文学著作。
[19]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虞丘寿王:《汉书》本传作“吾丘寿王”。字子赣,从董仲舒受《春秋》,高材明辨。武帝时拜东郡都尉,后为光禄大夫侍中。《汉书·艺文志》有吾丘寿王赋十五篇,今皆不传。按,“虞”“吾”古通用。东方朔:字曼倩,武帝时为郎。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枚皋:字少儒,枚乘之子,武帝时为郎。善为辞赋,才思敏捷。《汉书·艺文志》载他有赋一百二十篇,今多不传。王褒:字子渊,宣帝时待诏。与扬雄并称“渊云”。有《甘泉赋》《洞箫赋》等名篇。刘向:字子政。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写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外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
[20]献纳:此指向皇帝进献著作。
[21]御史大夫:汉代官名。地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以及掌管图书秘籍。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成帝时曾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倪宽:李善注引《汉书》曰:“倪宽修《尚书》,以郡选,诣博士孔安国,射策为掌固,迁侍御史。”太常:官名。秦置奉常,汉时改称太常。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孔臧:李善注引《孔臧集》曰:“臧,仲尼之后。少以才博知名。稍迁御史大夫,辞曰:‘臣代以经学为家,乞为太常,专修家业。’武帝遂用之。”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拜太常,五年(前124)坐事免。《汉书·艺文志》载孔臧有赋二十篇。太中大夫:汉代官名。掌议论。董仲舒:少时攻读《春秋》,三年不窥园。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著有《春秋繁露》。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所采纳,设五经博士,以五经取士,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宗正:官名。秦置,汉沿之。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刘德:字路叔,少修黄老术,有智略,汉武帝谓之为千里驹。昭帝初为宗正,迁太中大夫,后参与拥立汉宣帝,封阳城侯。太子太傅:为西汉时辅导太子的官名。萧望之:字长倩。以射策甲科为郎,宣帝时累官至御史大夫,左迁太子太傅,授太子(元帝)经。为汉代著名经学家。
[22]间作:抽空创作。
[23]雍容:温文和缓。指“抒下情而通讽谕”这类作品的文风。揄(yú)扬:启发宣扬。指“宣上德而尽忠孝”这类作品的文风。
[24]著:昭著,显示。
[25]抑:用于句首,无实义。亚:次。
[26]孝成:汉成帝刘骜,字太孙,元帝子。徐天麟《西汉会要》中叙述他“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术数,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27]炳:光辉显耀。三代:指夏商周。
【译文】
有人说道:“赋是古诗的变体。”当成康之盛世已成过去,颂扬的歌声即随之停止;先王的恩泽既已竭尽,赞美的诗章也随之消逝。大汉初年忙于百姓生计,其他事业均无暇顾及。直到武帝、宣帝鼎盛时期,才开始崇尚礼乐考核文章。宫内修金马门召词臣著述,建石渠阁把秘书珍藏,宫外还设立乐府机关,将协律作乐之事承当,从而振兴礼乐教化,对大汉的丰功伟业予以弘扬。于是广大百姓心情欢畅,各种瑞物呈示吉祥。白麟、赤雁、芝房、宝鼎纷纷出现,据以作歌并进献祖先;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不断降临,据此瑞物而改变纪年。所以凭借文学以侍从君王之臣,如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乘、王褒、刘向等等,朝朝暮暮议论创作构思缀文,计日计月把作品进献朝廷;而公卿大臣如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人,则用从政余闲作赋进呈。有的抒发臣民衷情而通讽喻之意,有的宣扬君父恩德而尽忠孝之心,从容和婉地阐发宣扬,使大汉的业绩在后世昭传,这些词赋的价值与《雅》《颂》相去不远。汉成帝时加以评论并录目汇编,总计进奏御览的作品已千有余篇。从此大汉的文章和一般朝代显然不同,它光辉灿烂与夏商周三代是同样文风。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