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逆流而上的我-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5) 162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人生总是危机不断,有的人即使面对痛苦的境遇也能保持积极心态,有的人则会消沉。这种差异就在于个体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国际上备受瞩目的心理学理论,日本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将为你深度解析心理韧性理论,通过塑造心理韧性的20个途径,以及多个真实案例剖析,助你在人生之路上以强大的心理适应力“自力推进”!

作者介绍

[日] 加藤谛三,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2009年被授予“东京都功劳者表彰”,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绶章”。多年来著名笔耕不辍,出版著作超600部,版权被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引进。他在日本各地开展演讲50年之久,主持日本家喻户晓的《电话人生咨询》栏目长达半个世纪,帮助无数深陷困境的人找回生活的希望。

部分摘录:
接纳现实,从悲伤中获得真实的力量 这是一名47岁中年女性的故事。
5年前的某一天,正当她的丈夫出差之时,家里的孩子生病了。她急忙给出差的丈夫打电话,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他。丈夫归家后,在她的一再询问之下才坦白:自己其实并没有去出差,而是到情人家里过夜了。对方是33岁的女性,和自己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既然妻子已经知道丈夫偷情的行径,那就没有必要再遮掩下去了。破罐子破摔的丈夫希望能尽快离婚,并开始连日夜不归宿。面对这种情形,她是怎样做的呢?考虑到丈夫往后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回家,她便马上在家里设置了一片区域,专供夜半归家的他使用。
虽然角度比较片面,但从速战速决的行动中不难看出,她的确在认真地面对现实,而换句话说就是她拥有着心理韧性。遇事主动出击是这类人的特征之一,不会坐在那里干等着幸福的来临,亦即之前所提到前摄行为。有事而不怕事,当下即刻处置,绝不会任由事态自行发展以致失控。从反面来看,缺乏心理韧性的人呈现出被动反应的特征。笔者虽对反应性人格的人的有关描述知之甚少,但私以为其典型表现便是“日夜哀叹”,事情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却不做任何对应。这位女性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积极面对现实,以心理韧性的基准做判断的话,应该就是心理韧性强劲者无疑了。
但不容忽视的是,“应对”的核心在于“不逃避”,因为应对的意愿固然重要,但事情总是不遂人愿的,能否成功应对那就是后话了——关键在于从此过程中获得自信。若是拒绝面对并逃避现实,即便最后的结果尚算差强人意,仍旧会强化自身的刻板印象,认定了自己就是无法解决困难的人。如此一来,自信心最终也会消失殆尽,进而极端追求表面的虚张声势与夸大的自我形象。这也正是卡伦·霍妮所强调的“神经质的自尊心”之表现。拥有心理韧性的人对自身的处境有着清晰认识,明白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也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这使得他们精通如何有的放矢并将做事的效率最大化。
言归正传,还是刚才那位47岁的中年女性,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但事与愿违,丈夫与33岁情人的爱意日渐浓厚,想象中的归家团聚更是遥遥无期。不出意料,她患上了轻微的抑郁症。刚才不还说她的言行举止体现着心理韧性吗?很遗憾,从后续结果上看她并不拥有这种品质,毕竟抑郁症说明了一切。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前摄行为在对事态度上得以体现。无论这位女性看起来多么有前摄行为,但还是把重点搞错了,因为她虽认真地“面对”现实却没能“接受”现实,或者又称为不善于审时度势。心理韧性虽以“积极应对”为特征之一,但它的前提条件却是认清与接受现实。这位女性对丈夫心怀憎恨却郁结而不得发,时刻都在无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恨意,不憋出病来才怪。当机立断地认定“丈夫一定会回来”的款款深情,于她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单这么看的话,这种心理韧性可谓完美无瑕,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将信念坚持到最后,是确信事态“会发展成这样”的乐观主义,乃至“一定、毋庸置疑地会发展成这样”也不为过。
包括亚伦·贝克等专家在内的许多观点都认为,抑郁症的特征就是“消极预测”;而“我肯定做不到”的抑郁症消极式预测态度,与“我一定能行”的心理韧性乐观主义之间存在着决定性差别,且二者的判断都毫无合理根据。
这位女性“坚信”丈夫必然归家,但拒绝接受“自己已经失去了丈夫”这一现实。这种对现实矢口否认的态度,恰恰站在了心理韧性的对面。不忍直视的现实让内心痛苦顿生,而她为了逃避却选择了自顾自地“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这种“坚信”实际称不上“坚信”,更像是“想要去相信”而已。拒绝接受现实,对丈夫的看法至今仍未改观;依旧沉溺于过往对丈夫的印象当中,无法和过去告别……这一切只会让她越陷越深,其心扉亦未曾向不断变化的外界打开。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兰格的“正念”理论,指的正是这种现象。
这位女性本可以从失去丈夫的悲伤中再次重振,但她却拒绝体验这份悲哀。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感受失去对象的悲伤体验”这一重要环节并没有得到落实。“丈夫一定会回来”的想法本质上是“想让丈夫回来”的愿望的一种外化,这不过是通过现实中的丈夫形象达成内心愿景的手段。眼中所见的绝非实情,而是虚构的具象化形态,她借由此逃避到了自我的幻想世界中。
拥有心理韧性的人不会放任事态自流,他们常在肯定现实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元气。没有对现实的接纳自然亦不会有心理韧性的诞生,对现实的否认即对心理韧性的远离,无法坦率地接纳不幸;而前者不仅在苦难当中甘之如饴,身处逆境时也必然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力。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