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清醒地活-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5) 182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畅销书作家、瑜伽和冥想大师迈克尔·辛格从崭新的视角带你探索内心、认识自我内在能量的来源和觉察束缚你心灵成长的阻碍,为你正经历的烦恼、压力、纠结、痛苦找到一味良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救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于清醒的自我。
面对漫漫人生之旅,我们都会迷茫、焦虑,会不知所措,会被卡住,那是因为我们受到了自己习惯性思维、情绪和能量模式的影响,从而迷失了自我。当我们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内心世界就会打开,内心蕴藏的无限能量就会被激发出来,生命将畅通无阻地在你身上自由流动。
《清醒地活》分五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带你觉察清醒的自我。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倾听头脑中的声音,与内心的室友对话,从而唤醒自己的意识,找到清晰的自我。然后,你才会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能量,学会现在就放手,拔掉内心的刺,超越封闭的自我。最后,你要做的就仅仅是拥抱和享受当下的生活。
如果你愿意全然体验、悦纳和臣服于生活,而不是与之抗争,你就会被深深地感动。当你达到这个境界,你就会开始看到心灵的秘密。能量需要流经心灵,才能支撑你。这种能量激发着你,滋养着你。

作者介绍

迈克尔·辛格(Michael A. Singer)
1947年生,1971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觉醒,进入隐居状态,专注于瑜伽和冥想。他展开了长达40年的臣服实验,意外让自己从一名隐居者一路成为10亿美元估值的医疗管理公司创始人。
同时,他也是瑜伽、冥想大师,畅销书作家,这本《清醒地活》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赞誉,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奥普拉的枕边书,并在土耳其、巴西、西班牙、瑞士、日本、中国台湾、荷兰、丹麦、芬兰、波兰、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版发行,他由此成为全球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导师。

部分摘录:
“该死,我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她叫什么来着?真倒霉,她走过来了。她到底叫什么?莎丽?还是苏?她昨天刚告诉过我的。我这是怎么了?待会儿一定会很难为情的。”
也许你没有注意到,你的脑海中一直在进行着无休无止的心理对话。对话滔滔不绝,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你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它是如何决定说什么以及什么时候说的?它说的话中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你现在听到一个声音,“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的脑海里没有任何声音”,那么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声音。
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你就会停下思绪,从中抽离出来,仔细研究这个声音,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可问题在于,你离它太近,无法做到客观。所以你必须离得远一些,才能观察它是如何交谈的。当你在开车的时候,你会听到诸如此类的内心对话:
“我不是应该给弗雷德打电话的吗?我应该给他打电话的。哦,天哪,真不敢相信我居然把这事给忘了!他一定会很生气的。他可能再也不会和我说话了。也许我应该立刻停车并给他打电话。不,我现在不想停车……”
注意,这个声音同时充当着对话的双方。它并不在意自己正在充当哪一方,只要能一直说下去就行。当你累了,想睡觉的时候,你脑海里的声音会说:
“我在做什么?我还不能睡觉。我忘了给弗雷德打电话了。我在车上想到过,但当时我没打。如果我现在不打的话……哦,等等,现在太晚了,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打扰他。我都不知道我刚才是怎么想的。我得去睡觉了。哦,真可恶,现在我睡不着了。我已经不觉得累了。但是明天有很重要的安排,我必须早起。”
难怪你睡不着!你为什么要忍受这个一直在对你唠叨的声音?即使它说的是一些亲切、抚慰的话语,它也干扰了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花些时间观察脑海中的这个声音,你就会注意到,它永远都不会停止。当你不理会它时,它就在那里自说自话。想象一下,如果你看到有人一边走来走去,一边不停地自言自语,你一定会觉得他很奇怪。你会想:“如果他既是说话者,又是听众,那么他在说话之前显然就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了。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呢?”你脑海里的声音也是如此。它为什么要说话?说的人是你,听的人也是你。当这个声音与自己争论不休时,它究竟是在与谁争论?谁有可能在争论中获胜?这让人越琢磨越困惑。请听:
“我想我应该结婚。不!你知道你还没准备好。你会后悔的。但我爱他。哦,拜托,你以前还觉得自己爱汤姆呢。如果当初你嫁给汤姆会怎样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声音只是在努力寻找一个舒适的憩息点。它会在瞬间改变立场,只要这么做可以帮助它达到目的。就算是发现自己错了,它也不会安静下来。它只会调整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继续说下去。如果你仔细关注一下,你就能轻松识别这种心理模式。当你第一次注意到你的大脑在不停地说话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你甚至可能对它大喊大叫,让它闭嘴,但收效甚微。接着,你会意识到这其实是那个声音在对它自己大喊大叫:
“闭嘴!我想睡觉。你为什么非要说个没完?”
很显然,你没法就这样让它闭嘴。要让自己摆脱这种没完没了的唠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中抽离,客观地看待它。就把这个声音看成一种发声机制吧,它能让你觉得有人正在你的脑海中和你说话。不要去想它,注意到它就可以了。不管这个声音在说什么,都没有什么区别。不管它说的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俗世的事情还是宗教的事情,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说到底,它只不过是你脑海中的一个声音罢了。事实上,唯一能让你远离这个声音的方法就是停止辨别它在说什么。别再将它说的一些话看作你本人想说的,而另一些则不是。如果你听到它说话,很显然说话者并不是你。你只是那个听到声音的人,是那个注意到它正在说话的人。
它说话的时候你的确能听到,对吗?那么你现在就让它反复说几声“你好”。你能听到脑海里的“你好”吗?当然可以。有声音在你的脑海里说话,而你则注意到这个声音在说话。问题在于,你很容易注意到这个声音在说“你好”,但你却很难意识到,不管这个声音在说什么,它都只是一个在说话的声音而已,而你则是听者。这个声音说的任何一句话都绝对不会比它说的其他话更能反映真实的你。假设你正注视着三样东西——一个花盆、一张照片和一本书,然后有人问你:“你是其中的哪一个?”你会说:“一个都不是!我是那个正看着你摆在我面前的东西的人。不管你摆在我面前的是什么,我始终是那个观看者。”你瞧,这就是主体感知各种客体的一种行为。听到脑海里的声音也是如此。这个声音究竟在说什么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那个意识到它的人。只要你还认为它所说的一些话是你本人想说的,而另一些则不是,你就依然没有客观性。你可能想把自己当成说好话的那一方,但说好话的其实仍然是那个声音。你可能喜欢它说的话,但说话者并不是你。
对真正的成长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你并不是脑海中的声音,而是这个声音的倾听者。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会纠结于无数的声音中究竟哪一个才是你。人们以“试图找到自己”的名义不断改变自己,想要发现在这无数的声音中,在他们的种种个性里,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答案很简单:全都不是。
如果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脑海中的声音大多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事实上,无论脑海中的声音说些什么,生活的大部分内容都会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展开,而这些力量远不是你所能左右的。这就好比你晚上准备休息时,心里担心明天早上太阳还会不会升起。无论如何太阳都是要升起的,也都是要落下的。千千万万件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着,你可以任意想象,但生活照样继续。
实际上,你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远比你期望中的要小得多。如果你愿意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有的思想,你会发现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除了对你,它们对其他人、其他事毫无影响。它们只能让你对现在发生的事、过去发生的事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感觉好一点或差一点罢了。如果你花时间盼望明天不要下雨,那你就是在浪费时间。你的思想阻止不了下雨。有一天你会发现,内心的喋喋不休是徒劳的,也没有必要执着于把一切都弄清楚。最后你会明白,问题真正的根源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思想给生活造成的混乱。
这就引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脑海中的声音大多是无意义且不必要的,那么它为什么会存在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要发出那样的声音。例如,有时候,脑海中发出声音和茶壶发出哨声是出于同一个原因,即内心积聚了能量,需要释放出来。如果你客观地观察,你会发现当内心积聚了紧张、畏惧或基于欲望的种种能量,脑海中的声音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当你生某人的气,想骂他的时候,这一点尤其明显,甚至还没见到他,你已经在内心骂过他很多次了。当能量在内心积聚,你就会想干点什么。发出声音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平静,发声可以释放能量。
但你也会发现,即使你并没有被什么事打扰,脑海中的声音还是会出现。当你走在街上,它会说:
“看那条狗,是拉布拉多猎犬!哎,那辆车里还有条狗,真像我的第一条狗——‘影子’。喔,那儿有辆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是阿拉斯加牌照,在我们这里很少见哦!”
这时,这个声音实际上在向你叙述你身边的世界,但你真的需要这样吗?你已经看到了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脑海中的声音向自己重复又有什么益处?这需要好好地分析一下。对于任何事物,只要随意看上一眼,大量的细节就会一下子映入眼帘。当你看到一棵树时,你会毫不费力地看到树枝、树叶、花蕾。那么,为什么要把看到的事物转化成言语呢?
“看那棵梾木,绿叶衬着白花,真是漂亮极了。看看它开了多少花,哇,树上都开满了!”
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样的叙述会使你和身边的世界相处得更加融洽,就像在后座上指挥别人开车,会让你感觉好像事情基本上在你的掌控之下,你好像和那些事物产生了联系。这棵树不再是这世上与你无关的一棵树;这棵树被你看到了,描述过了,判断过了。通过心中的言语,你把自己对世界最初的直接的体验带进了你的思想王国。在那儿,它和你的其他思想融合,比如那些构成你的价值体系的思想和过往经历。
请花一点时间想一想,你对外界的感受和你与内心世界的互动到底有什么不同。当你仅仅是在思考时,你的脑海中可以自由地产生任何想法,这些想法会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你非常习惯于在心灵的操场上创造和操纵思想。内心世界是在你控制下的一种替代性环境,而外部世界却依照其自身的法则运转。当声音向你叙述外部世界时,那些思想就与你的所有其他思想平等共存。这些思想会相互融合,并影响你对周遭事物的感受,因此,你的感受其实是你个人对世界的表述,而不是对外部世界未经过滤的直接体验。这种对外部体验的内心操纵可以使现实在进入内心时得到缓冲。比方说,在任一特定时刻,你可以看到无数的事物,但是你只会叙述其中的几个。你的思想会进行阐述的这几个事物对你而言必定很重要。你以这种微妙的预加工方式控制你对现实的感受,以使其能与你的其他思想共存。你的意识所感受到的实际上是你用现实构建的心理模型,而不是现实本身。
你必须关注这一点,因为你一直在这样做。当你在冬天外出,开始战栗,有声音会说:“天很冷!”这对你有什么帮助?你已经知道天很冷,你正在感受着寒冷。它为什么还要告诉你天冷?你在心中再塑世界,是因为你虽然不能控制世界,却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这就是这个声音向你说话的理由。如果你不能把世界变成你喜欢的样子,你的内心就会用言语表达、判断、抱怨,然后决定要对它做什么。这会使你觉得自己更有力量。当你的身体感觉到寒冷,你也许没有办法改变气温,但当你的内心说“天很冷”时,你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快到家了,还有几分钟”,这样你就会觉得好受一些。你总能在内心世界做些什么来控制自己的感受。
基本上可以说,你在内心重造了外部世界,然后便住了进去。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会怎么样?如果你决定不进行内心叙述,而只是有意识地观察世界,你会感觉更加开放,更加坦然。其实你真的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你的大脑已经习惯于帮助你。它帮助你的方式是加工你当下的体验,使其符合你对过去的看法和对将来的想象。这一切帮助你制造了一个掌控全局的假象。如果你的大脑不这样做,你就会变得非常不舒服。现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实到难以接受,所以我们会通过大脑缓和一下。
你会发现大脑一直在说话,因为你赋予了它这个工作。你把它当作一种保护机制、一种防卫手段来使用。说到底,它会使你感到更加安全。只要你想,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断把大脑当作自己和生活之间的缓冲,而不是亲历生活。世界在不断展开,它其实和你以及你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关系。在你到来的很久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而在你离开很久之后它也还会存在。你名义上是想把握世界,但实际上你只是在力图把握自己。
真正的个人成长应该超越你自身存在问题且需要保护的那部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始终记住,你是在内心中注意到有声音在说话的那个存在。这就是你的出路。那个存在觉知到你始终在对自己叙说着自己,但它始终保持沉默。它就是深入你自身存在的入口。能觉知到自己正注视着脑海中的声音说话,就可以开始奇妙的内心之旅了。如果使用得当,那么原本是担忧、烦恼和大多数神经症之源的脑海杂音就可以变成真正的精神觉醒的起点。了解了正在关注脑海中的声音的那个存在,你就了解了造物的伟大奥秘之一。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