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南朝的遗产-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6) 177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汉人大世族崔浩的悲剧有什么偶然和必然? 力推汉化的孝文帝有哪些遗泽与遗祸? 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府兵制对隋唐有什么影响? 《洛阳伽蓝记》除了记录佛寺,还记录了哪些精彩? 粗犷平实的北朝文化,除了《木兰辞》还留下了什么?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分裂时代,这是一个价值重整与制度重建的时代,也是文化大碰撞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说起,到581年杨坚篡北周,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共143年。鲜卑族自东北的大森林中发迹,入主中原,其兴起、强盛与衰落有何独到之处?仅仅活了33岁的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不顾一切也要推动汉化、迁都洛阳、南征,进行一场场没有退路的政治豪赌?对应于南朝的君王,北朝的皇帝又有哪些特色?游牧民族如何影响北朝文化……越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就越需要理出一个头绪来,这本书将呈现历史上真实的北朝。

作者介绍

叶言都,1949年生于澎湖,祖籍北京,父系为满族叶赫那拉氏,叶嘉莹先生侄子。 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曾师从许倬云先生。曾任《英文汉声杂志》研究员、世新大学兼任讲师、时报旅行社顾问、古迹台北故事馆咨询顾问等,现任东吴大学历史系暨创意人文课程兼任助理教授、洪建全基金会敏隆讲堂讲师、台北市长官邸艺文沙龙讲师、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代表作: 《我爱温诺娜》,获第8届时报文学奖科幻小说首奖;《1649》,获第11届时报文学奖推理小说首奖,并改编为电影《游戏规则》。其他作品还包括:科幻小说集《绿猴劫》;谈中国历史作品《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南朝的遗产》《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部分摘录:
南北朝时,双方边界地区经常发生战争,刀光剑影、血流漂杵的场面几乎贯穿整个南北朝历史,为一种不断间歇发作的武力对抗,很像疟疾,成为此时代的特色。这些南北战争双方都曾经发动过,所以南朝虽然文化优美,其帝王将相却绝非爱好和平之人,他们造成许多血淋淋的战场与惨案,史不绝书。
南朝北伐与北朝南侵 南朝发起战争的原因大多是希望扩张领土,当然最好能消灭北方政权。由此可见,当时南方的最高政治与军事领袖虽然不见得对本身实力有自知之明,却仍然胸怀大志,奋力向前,并未只顾偏安,这是南朝与南宋的基本不同之处。
南朝主动的北伐战争有:宋文帝时的元嘉北伐(430年、450—452年)、梁武帝萧衍的北伐(505—507年、514—516年、524—529年)与陈宣帝时的北伐(573年、577年)。这些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而北伐失败就意味着北朝会乘胜南侵,再加上北朝主动的南伐,惨烈的南北战争不断,双方接界的地方沦为拉锯的战场,被兵火严重蹂躏。对双方而言,每一次南北战争与其胜负,又都会影响到内部政局,连串的南北战争,便以这样的力量塑造着南朝的形貌。
南北战争第一阶段:南朝宋北伐与北魏南侵 南北朝时期南北大规模战争的第一阶段,发生于刘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包括几次由南朝主动挑起的战争,总名“元嘉北伐”。
刘宋在420年篡晋后,于10年后才北伐,原因在于刚建国时内部不稳。刘宋皇室是一个乱世中发迹的军人家族,可想而知,内部必然充满血腥暴力。刘裕死于422年,以后的几年里,经过武力角力后,皇帝家族内部、帝室及大臣间的问题也告解决,才有意愿与能力北伐。继任刘裕的少帝因“失德”,于424年被一批仍想如东晋时代控制皇帝的大臣废杀,他们迎接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继位,即宋文帝,年号元嘉。宋文帝坐稳皇位后,立刻翻脸,在426年又把这些人一一诛杀,从此大权在握。
430年之战
刘宋建国不久内部就发生纷争,无暇顾及北方边界,北魏乘机蚕食刘裕北伐所得的土地。到430年(元嘉七年)时,鉴于内部的问题已经解决,而且南方经济繁荣,宋文帝自认国力充沛,决定恢复中原,就发动了北伐。他派大将到彦之[1]率军五万,利用水路进军山东,攻入北魏国境。当时北魏军主力正在北方作战,黄河以南驻守兵力不足,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只得纷纷撤退。宋军顺利取得很多土地,推进到黄河南岸,占有洛阳,前锋直指潼关。
此时宋军主将到彦之希望巩固战果,可是战线已经推进到黄河边,东西绵延极长,全面驻兵守备之下,立刻暴露出兵力不足的弱点。不久进入冬季,黄河冰封,非但不再是险阻,反而变成骑兵的通道。果然北魏自北方调军,大举从冰面越过黄河突袭,冲破宋军薄弱的防线,连克洛阳、虎牢[2]等重要城池。到彦之大惊之下,率领残兵经水路返回南方,刘宋面临全面挫败。
宋文帝并不承认失败,再派遣大将檀道济率兵北进,支援战局。檀道济勇敢善战,有“万里长城”之称,他仍采取从山东进兵的路线,与北魏军接连打了三十几场硬仗,重挫北魏军,但本身也损失惨重,粮草、武器等几乎用尽。檀道济意识到危险,引军南归,北魏军则从宋军降兵处得知对方缺粮,于是进一步切断宋军的运输线,准备全歼宋军。危急时刻,檀道济放出惑敌的烟雾,先于夜间在营中准备大量沙土,再诈作盘点存粮,将沙装进袋子,还大声报出数目,把沙袋堆成小山,在上面放一些仅剩的粮食,制造军粮充足的假象。北魏军的密探将这种情况传报,魏将难辨真假,不敢深入追击。檀道济乘机亲率全军以缓慢速度南行,北魏军更加相信宋军并不缺粮,撤退是诈,必有埋伏,于是杀掉降兵,放弃追击,檀道济才能率军全身而退。这个青史留名的计策被称为“唱筹量沙”,“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的小竹板。
刘宋的第一次北伐便如此以失败告终。当时北魏在两面作战中能够抽调南下的兵力应该不会很多,但仍能获胜,可见南北方的军事力量确有差距。
对保全军队回来的檀道济,宋文帝在嘉奖之余却暗生猜疑。当时的形势是,刘宋其他部队溃散,檀道济却威名远播,他拥有的实力得以保全,在对比之下宋文帝对他的猜疑陡然增加。即使没有檀道济谋反的证据,宋文帝仍深感威胁,竟选择在檀道济返回防区的路上将他逮捕,随即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处死。檀道济被捕时脱下头巾大呼“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成为中国历史上冤死的著名武将之一,实在可以称他为“南朝的岳飞”。
檀道济的死讯传到北方,北魏将领都弹冠相庆,庆祝未来在战场上少了这个难缠的对手。其实宋文帝也应该知道杀掉檀道济将削弱己方军事实力,但仍毫不犹豫地下手,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刘氏皇室起自基层,与檀道济并非世族出身的背景相同,如果檀道济有一天造反,那些“王谢袁萧”“朱张顾陆”等世家大族必然袖手旁观,他这才把心一横,先下手为强。由此可见南朝政权中君臣关系的紧张,也反映出南朝乱世政治的特殊丛林法则。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檀道济,被又一次南北分裂时期的南宋大诗人陆游用来自许,留下这首名诗:
书 愤
南宋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前线军事指挥官与后方君主间必然存在矛盾,檀道济就牺牲在这种亘古长存的矛盾中。陆游在诗的结尾极力推崇诸葛亮与他的《出师表》,可能是想到《出师表》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劝诫,赞扬诸葛亮为此预做防范与尽力化解,千载难及,相形之下,从檀道济想到自己,发出处在南宋初年局势中无奈的感叹。
450—452年之战
第一次南北大战后,刘宋转入休养生息时期,北魏一则忙于统一北方的最后阶段,二则必须面对北方新兴游牧民族柔然的威胁,故近二十年间双方都没有尝试大举进攻。到450年(元嘉二十七年)春,北魏已经统一北方(439年)一段时间,也暂时解决了柔然的问题,就开始动起统一中国的念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十万大军从首都平城[3]南下,发动南侵,攻击刘宋淮河以北地区,大肆掳掠,刘宋守军坚强抵抗,双方作战极为激烈。在悬瓠[4]包围战中,攻城的北魏军死亡枕藉,尸体在城墙外越堆越高,后来甚至变成一道尸桥,魏兵竟可以踩着同袍的尸体直接到达城头,与宋兵面对面厮杀。战报传来,宋文帝决意采取攻势作为,下诏再度北伐,南北大战再起。
宋文帝此时起用王玄谟统率主力部队,仍走从前的路线进军。起初攻势顺利,深入黄河下游,包围滑台[5]城。宋军侦知城内多是茅屋,部下建议火攻,王玄谟恐怕烧毁城中所藏的粮食及军需,不准,结果错失破城时机,围攻二百多天不下,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的大批救兵已至。王玄谟见势不佳,拒绝部下列成车阵与对方野战的建议,下令南返,沿途部队死伤逃亡将尽,刘宋第二次北伐又以失败告终。滑台包围战中王玄谟始终不愿火攻,只为了城里的存粮与军需品,可见南朝军队深入北方后,粮食与补给为难的问题有多严重。
北魏军在皇帝亲自率领下士气高昂,一路追击,攻占南朝的扬州地区,直抵长江北岸的瓜步[6],与刘宋的首都建康隔江相望。北魏军摆出一副准备渡江的架势,宋文帝也将水军全部集结在南岸,严密防守,还亲自登山眺望双方形势,最后的渡江决战似乎一触即发。然而451年(元嘉二十八年)的阴历正月初二,北魏太武帝忽然退兵。这个决策应属正确,因为北魏虽然取得胜利,但军队已损失过半,难以继续深入,后方也出现埋怨之声,何况春天将至,天气会渐渐转热,北方人将不易适应,不如见好就收,到此为止。北魏退兵沿途依然大肆烧杀劫掠,一来一往,原属刘宋的人民被杀或掳掠至北方的有数十万。北魏军凶暴残忍,甚而用槊尖挑着婴孩戏耍,许多村落被荡平,房屋全毁,鸡犬不闻,原在家屋筑巢的燕子只能将巢筑在树上。经此一战,刘宋元气大伤,转向衰落,更大的影响也落在南方人的心理层面。原来自东晋以来,南北双方虽然常有战争,但始终是在淮河流域与汉水流域争夺,包括关系到南方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战,然而此次北魏南侵直抵长江,前所未有,整个南方大为震动,自信心因此丧失,再也无法恢复刘裕时代的气势。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回到北方不久就被杀身死,北魏内部动荡。452年(元嘉二十八年)不死心的宋文帝决定再次北伐,希望能挽回一些上次的损失,并保留一些颜面。此次北伐仍由王玄谟领军,有人建议应直攻黄河以北,但宋文帝决定只以黄河以南为目标。王玄谟等诸将开始进攻后,发现北魏防守严密,己方实力不足,无法攻破坚城,只得再次退还。消息一出,有些部队不战自溃,即使宋文帝派了监军督战也毫无办法。这次出兵含有赌气与遮羞性质,结果非但无尺寸之功,反而再度暴露己方弱点,南朝武力弱于北朝的形势至此浮出水面,完全确定。至于两度挂帅的王玄谟,史书说他严苛寡恩,甚至从未在人前笑过,导致军中有耳语说:“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这样一位将军能得到宋文帝的宠信与重用,自有其原因。
宋文帝一直有志于北伐,平时常与主张北伐的徐湛之、江湛和王玄谟等人商议,曾深受感动地说:“观(王)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狼居胥是漠北的山名,即今蒙古国肯特山,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攻抵漠北,登上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向上天呈报北伐匈奴大功告成之事。宋文帝和三个臣子一阵议论,大家慷慨激昂,互吹大话,就在效法汉武帝的心态下营造出北伐的气氛与决策。宋文帝这句不明实情、自我膨胀的结论由史官记录,七百年后被南宋的豪放派词家辛弃疾评为“草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
“草草”之下,烽火照亮扬州路,南朝的底牌被老狐狸拓跋焘摸清,南弱北强的局势就此底定。
宋文帝北伐失败导致魏军直逼长江,幸好北魏主动撤兵,也未派兵留守一度占领的地方,刘宋才能收复部分失土。此后刘宋以开放互市等政策维持南北和平,可是军事失利,北魏南侵,民怨严重,宋文帝的声望与地位急剧下降,政治斗争随之而起。太子刘劭一向反对北伐,宋文帝主导的两次北伐全盘失败,证明太子有先见之明,其声势日渐高涨。感受到威胁的文帝计划废黜太子,刘劭干脆先下手为强,在453年(元嘉三十年)弑父,刘宋陷入新一波的政治危机。宋文帝在北伐问题上谋国不慎,非但赔上国家的前途,还贴上自己的性命。一千五百多年后,丘逢甲在台湾于甲午战争前夕读到这段历史,还曾吟出:
读南史杂咏 十首之六
清 丘逢甲
饮马长江虏志雄,佛狸来处燕巢空。
围棋坐夺投鞭气,莫怪苍生念谢公。[8]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