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投资家的思维导图-电子书下载

经营管理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6) 173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作者曾在险资与券商担任高管,在行业浸润20余载。曾经驾驭的资产规模达到万亿,管理过千余人的团队。科班出身、对行业的深刻研究,以及与上市公司的接触,使他在投资中有清晰的脉络,降维打击,获取超额收益。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这些思想整理为一幅人人都可以读懂的投资思维导图。这幅思维导图对于投资的核心意义,如何应对市场波动,都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而这是普通投资者在自己的投资经验中难以获得的洞察。作者还从企业的视角,从商业模式真正洞悉了公司的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真实关系。从周期、硬科技、滚雪球模式等角度,将公司分类。
但这也不是一本空谈理论的书,作者的目标很明确,十年十倍股。而本书的思维导图,既是整理投资思想的脉络,更是实现财富的路线图。

作者介绍

姜昧军
大江洪流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姜昧军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于1999年获得学士学位,并于2008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UFAPKU)执行理事。
创办大江洪流前,历任证券公司研究所副所长、保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寿险公司总经理、证券公司总裁及董事长等职务。2016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第四届理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2014年,任江西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副会长。
姜昧军先生专注资本市场投资二十余年,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企业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和判断,长期管理超过千亿规模的保险资金,并积极践行集中持股、价值投资的理念。

部分摘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埃隆·马斯克与特斯拉的启示 特斯拉股价从2010年6月29日的4.778美元上涨到2021年3月9日的673.58美元,其间上涨了140倍,最高涨到833.1美元/股,创造了特斯拉神话(见图6-2和图6-3)。
2021年1月8日,美国彭博社发文称,美国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超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成为世界新首富。刚刚过去的2020年,因特斯拉股价狂飙743%,埃隆·马斯克的个人净资产飞涨超1500亿美元,达到了惊人的1850亿美元,一年之内身价暴涨7倍,彭博社惊呼,“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快的财富创造”。作为特斯拉、SpaceX、SolarCity等多家明星公司的老板,马斯克涉足的领域覆盖了电动汽车、太空旅行、光伏发电甚至是脑机接口等众多领域,在这些领域马斯克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
最惹人注目的疯狂举动在于,他创立的SpaceX仅用了10年就能用货运“龙飞船”为NASA往空间站运送货物;又过了8年,就把宇航员送入了太空,由此开启了全球商业载人航天时代。他的规划还包括梦想成为登上火星的第一人,以及让100万人能够移民火星,让火星成为地球人的第二家园。这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像是在谈论一个科幻电影情节,埃隆·马斯克正在让这一切真实地发生,因此他也赢得了“硅谷钢铁侠”的称号,成为全球科技圈最热门的领袖之一。
埃隆·马斯克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创业的全过程,为我们全方位展示了硅谷式英雄的成功之路,也让我们了解了在科技创新领域成功最重要的要素(详见下文),虽然结果令人振奋,但过程可谓九死一生,时时刻刻命悬一线。
科技创新公司,人是第一要素
创始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因素毫无疑问是一切创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显然,在完全未知的科技创新领域探索,时时“嚼着玻璃,直面深渊”的感觉对创始人更是一种持续的重压,这也注定了科技创新成为只适合少数人参与的极限游戏,也只有具备这种挑战自身极限能力的成功人士才敢于成功并且一直成功下去,就像我们在极限运动中感受到的一样。
雷军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脑子没有出问题,是不会选择创业这条路的,那不是人干的事”,普通人连尝试也不想尝试,更加接受不了失败的反复折磨,创业只适合想真正挑战自身极限的少数人。
“他一直不断向前,只有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这是马斯克第一任妻子贾斯汀评价马斯克的话。纵观马斯克创业之路,勇往直前,取得连续成功是马斯克性格使然。马斯克创业之路充满艰辛挑战,无数次濒临破产边缘,而其逆境之中爆发的超级耐力和抗压能力以及屡败屡战创业精神使其最终取得了连续的成功。
早期,马斯克先后创建了两家互联网公司:Zip2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X.com”,也就是Paypal的前身,并先后以3亿美元和15亿美元出售,而这时的马斯克只有31岁。28岁成为亿万富翁,31岁已经名动硅谷,即使那时马斯克功成身退,他也是硅谷的传奇。
但马斯克在购买了名车豪宅以后,又先后启动了SpaceX、特斯拉和SolarCity项目,这些项目每个都是需要百亿甚至千亿美元量级资本投入的重资产行业,任何一个项目失败都足以使马斯克倾家荡产,“一夜回到解放前”。
2002年6月马斯克成立了SpaceX,2004年投资特斯拉并成为最大股东,2006年成立SolarCity。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马斯克都需要同时面对三家公司的巨额资金投入,他出售两家公司获取的几亿美元根本无法满足这三家公司的资本需求,逼得马斯克又卖掉了豪宅,一度寄居在朋友家的沙发上。
即使是在融资环境发达的美国,完全没有盈利且前景高度不明朗的三家公司都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时刻都处于现金流断裂的危险之中。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更是雪上加霜,SpaceX第三次发射失败,特斯拉账上只剩下900万美元现金并且大规模裁员,他已经把自己最后仅有的2000万美元追加投资了特斯拉,赌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前妻贾斯汀当时正在发起离婚诉讼,这一切让马斯克处在崩溃的边缘。马斯克已经考虑要关掉SpaceX或者特斯拉其中的一个来换取另一个生存下去的概率,他经常半夜做噩梦并尖叫惊醒,根据他第二任妻子莱利的回忆,她那时候感觉马斯克在死亡边缘徘徊,随时都可能心脏病猝死。
马斯克在工作中其实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人,性格暴躁,不易相处。在Zip2的创业早期,马斯克跟创业合伙人为了商业决定甚至大打出手,风投进入罢免了他CEO的职位。Paypal则更加戏剧化,Paypal主要员工两次发动“政变”:第一次,主要工程师集体出走成立了一家竞品公司;第二次,在投资人帮助下又一次成功罢免了马斯克的CEO职位。到了SpaceX和特斯拉、太阳城时期,马斯克的强硬作风使其高管团队备受煎熬,一些核心人物纷纷选择离开。马斯克爱情也不顺利,他有两任妻子和三次婚姻。
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马斯克超强能力的发挥,成就其极致成就。引用马斯克第一任妻子的话:“极致的成功需要极致的个性,这就要以其他方面的牺牲为代价,那些极端的伟大人物总是强迫自己,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总能以全新的角度看到具有洞见的创意。但是,人们常常认为他们是疯子……”
毫无疑问,极限游戏成就极致成功,这些挑战人生极限的人,他们本可以选择不去做这些疯狂的举动,稳中求胜说不定也可以功成名就,是什么吸引他们疯狂地追求成功?他们是怎么考虑风险和回报的?
第1章提到的徒手攀爬家亚历克斯·霍诺德的见解可以给我们另外一个视角来理解上面两个问题。
霍诺德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难道你不怕死吗?你不害怕掉下来吗?
霍诺德的回答是:“山在那,不去爬,我永远不会满足。在她(Sanni,他的女友)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幸福,在于结交让自己生命更充实的人,好好享受一切。但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就,谁都能活得舒适快活,但如果人人都追求舒适快活,世界就无法进步。生命之意义在于当一个勇士,至于具体追求什么,倒不见得多么重要,这就是你的人生道路,你要好好走下去。你直面恐惧,只因这是实现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就是勇士精神。”
只有马斯克、霍诺德这种对极致成就有强烈追求的人,才可能在科技创新这个未知的、残酷竞争的领域生存下来,而这种精神的人是公司精神领袖和成就的原动力。
大赛道才能出大玩家
马斯克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商业洞察力,能够敏锐地识别捕捉具有宏大主题和发展前景的投资赛道。从马斯克创立的几家公司来看,在资本市场中,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所代表的行业总市值都是万亿美元量级的行业,颠覆型的创新带来的价值转移效应使新公司可以得到原有行业的大部分价值,即使在初期,考虑到巨大的需求和产业价值空间,也可以得到投资人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和青睐,在硅谷VC、私募股权投资(PE)及纳斯达克市场等完善的融资环境下公司可以得到高速发展,创新型公司可以以“十倍速”方式实现价值增长,作为创始人和主要投资人的马斯克,其财富也以火箭速度蹿升。
第一性原理,创新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是马斯克?马斯克为什么能够发现互联网支付、电动汽车、航空技术这些颠覆型的行业机会并且实践,正在被新技术颠覆的行业的传统公司都睡着了吗?还是说,这些公司羸弱且不堪一击?
事实显然不是如此,这些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机会,因此都处于高度竞争(甚至国家参与的垄断竞争)的环境中。汽车、金融、航天、能源行业都是经历过残酷竞争的行业,行业内都形成了全球的寡头垄断,几家巨无霸体量的巨头垄断了全球市场。丰田、通用、福特、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体量的寡头垄断企业,过去的几十年从来没有新的公司能够挑战它们的霸主地位。但马斯克成功做到跨越行业壁垒和行业内成功企业的“护城河”,同时在这么多不相关领域内取得成功,不但挑战原有的行业霸主地位,并且在市值上已经实现超越,投资人已经把未来的信任票投给了Paypal、特斯拉、SpaceX、SolarCity等这些马斯克概念公司。
马斯克把自己的思维模式称为“物理学第一性原理”,他认为,物理为理解那些跟直觉相悖的新事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这种框架可以应用到商业实践中。比如说量子力学就是违背直觉的,实际的运动规律与人的感觉正好相反,并且物理可以通过实验高度精确地验证。物理学之所以可以在这些违背直觉的领域取得进展,就是因为它将事物拆分到最根本的单元,然后从那里推理,这几乎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类比推理,更多采用“别人的”经验做法,类比推理可能只对经验的做法脑补了一个故事,因此也就无从创新和改造。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