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情商优势-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2022年6月27日

简介

本书针对情商专家和读者的修改建议,对全书内容做了全新修改,使之更易于读者学习和运用。书中先帮你厘清情商的概念、构成及对你的影响,再详细介绍了可准确测量情商的情商量表2.0(EQ-i2.0)的16种能力,最后教你如何通过评估和练习有针对性地提高情商。此外,书中通过测量调查,分析了情商对各领域精英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了在各行业中哪些情商能力有重要作用;帮你准确评估自身的各种情商能力,并通过练习快速提升较弱的情商能力,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作者介绍

史蒂文·J.斯坦博士
与情商大师丹尼尔·戈尔曼同级的情商大师、临床心理学家,全球著名情商评估公司―― 多维健康系统公司(Multi-Health Systems Inc.,MH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情商测量量表EQ-i2的共同研究者,加拿大心理学基金会的前主席,安大略心理学会会长,很多知名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角色筛选人。除五角大楼的特殊部门、联邦调查局、多伦多枫叶队,以及众多的公司和非营利部门的客户外,他还曾向美国空军和加拿大武装部队提供咨询。他经常在北美和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举办情商相关演讲,还曾在几百个电视、广播、网络节目和平面媒体中亮相。

部分摘录:
第1章 情商初探 对智力的重新定义及其成果
你还记得高中毕业时的状元吗?或者班上那个成绩永远是A,被老师、家长当成一路奔走在成功道路上的学霸同学吗?也许现在的你、能讲出名字的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同学,并不是当初成绩斐然、众人眼中的尖子生了。这些已经创业成功的老板,或者颇有名望的社区领袖,也许当年只是成绩勉强及格的学生。他们通常是朋友众多,在别人学习时跑去地下室练吉他,或者偷藏在车库里摆弄奇奇怪怪零件的普通学生,并没有人能够想象,他们会有今日的成功。他们的光芒是在步入现实社会后才得以显现的。
大多数人都知道,用狭隘、单一的方法来衡量成就的学校教育体制并不适合所有人。更确切地说,这种刻板的模式限制了个人才能的发挥。历史上有太多头脑聪明、成就卓著的人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学校体制内的优等生,甚至曾遭到老师和辅导员的冷遇。即使如此,公众仍然倾向于相信在学校中成绩优秀的人会在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或者至少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成功。现在,这个观念将被彻底颠覆。
大多数人从骨子里相信,学校里的尖子生和社会上的成功者有很大的区别,即‚书本智慧‛(School Smart)与‚街头智慧‛(Street Smart)之分。前者自不必说,而后者难以捉摸,也更加有趣,因为这涉及适应社会、审时度势、与他人沟通、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现在,通过EQ-i,就可以用科学的数据证明以上这些能力与智力的关联甚微,而与是否能够获得长期的成功密切相关。
什么是成功?不如把它定义为设置并达到个人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能力,无论其具体目标是什么。
听上去简单,其实不然。成功的含义对于个人来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肩上的责任也会不同,人们也就需要不同的东西,追求不同的目标。年轻时的梦想会让位给成熟后的现实及必要的妥协。主观或客观因素的不同导致妥协的程度不同,这还取决于人们所扮演的角色,如员工、配偶或父母。在当下,人们主要关心什么?希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希望享受美好甜蜜的婚姻?还是养育自己的孩子、给他们指导?也许,人们正身患重病,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只要活下来便是成功。所以,成功的定义看似简单,实不简单。但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基本的目标,无论人们的环境如何不同,人们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或者自己可以接受的条件)取得成功的,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
社会上的成功观也是经常在变的,人们也谈了很多。由于追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的人们长期将智商视为成功的奠基石,正如拥有物质财富一直被看成高智商的基本成果一样。但很多时候,这是不成立的。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怀疑:如果你够聪明,为什么你没那么有钱呢?直到近些年,人们才意识到情商与成功之间的密切联系。这里的成功是更高层次、更令人满意、更全面的成功,它包含了工作、婚姻、人际关系、社会声望,以及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想想你身边的朋友、家庭成员、你的同事或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你认为他们之中谁最成功?谁的生活最幸福美满?他们的成功是由于智力或分析能力比别人更胜一筹吗?
仔细想想看,他们是不是具备了除智商外其他的品质或能力,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了!就是情商!更确切地说,你在情绪和社交智商方面的能力越强,你的生活就越有效率,越容易有收获。基于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几十年的研究,我们有了这样的结论:情商、社交商至少与认知或分析的智商一样重要。
智商与情商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说,智商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认知、分析、逻辑和推理能力的,因此与语言表达、空间思维、视觉、数理等技能相关。智商测试的是:学习新鲜事物的速度、专注于任务和练习的时间、记住和回忆客观信息的时长、进行推理过程的速度、处理数字信息的时长、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用已有知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如果你的智商很高(平均为100),你就可以在各项测试中大获全胜,(顺理成章地)在智商测验中得到高分。
这听上去当然很不错,但谁不认识一两个在智商测验中拿高分却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或职业生涯搞得一团糟的人?他们通常对生活愤愤不平,感到自己怀才不遇,或者不善于人际交往,离成功遥遥无期。更可怕的是,他们往往不知道导致自己痛苦、迷茫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原因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讲,是情商低!那什么是情商,情商的定义又是怎样的呢?鲁文·巴昂将情商称为‚一系列非认知性的能力、资格和技能,影响人们有效应对环境的要求和压力‛。创造了‚情商‛这一术语的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将其描述为‚了解和控制自身情绪、揣摩及驾驭他人的移情作用,通过情绪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类才能‛。在EQ-i 2.0中,情商被定义为‚影响人们了解和表达自己、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应对挑战、有效和有意义地使用情绪信息的一系列情绪能力和社交能力‛。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能够让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前进的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生活、社交和生存等全方位的能力,还包括那些在生活中难以捉摸的,但对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直觉判断力和敏感性。通俗地说,情商其实就是人们平常说的‚街头智慧‛,或者被人们称为‚直觉判断力‛的不常见的能力。它既与人们客观评价自己优势的能力有关,也与能否客观看待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的假设、无意识的偏见,或者避免目光短浅或自暴自弃等问题有关。情商还包括人们解读、适应、美化周边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敏锐地了解他人的需求及其优缺点,在压力面前保持镇定,以及善于与他人交往并具有亲和力等能力。
情商简史
情商从何而来?简单地说,它是伴随人类的发展而来的。人们应对、适应环境并与他人和睦共处是在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早期社会中生存的关键能力。人类的大脑将这些关键的生存能力作为确凿的事实反映出来。复杂的映射技术近来证实,许多思维的过程都要经过大脑的情绪中心,即将外界的信息转换为个人行动的过程反射在生理层面上。
情商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早在19世纪70年代,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第一本讨论情绪表达对于人类生存和适应的作用的书。情商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提出并得到发展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谈到他称为‚社交商‛的概念。此后,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之一,大卫·韦克斯勒也认识到‚情绪因素‛的重要性。到了1940年,韦克斯勒在一篇论文中极力主张将‚一般智力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列入‚完整的‛智商量表中。在这篇论文中,他也提到了‚情感的、意识的‛能力(基本上属于情商和社交商),认为这些能力将引起广泛的重视。遗憾的是,这些因素并没有体现在韦克斯勒的智商量表中,在当时也就没有引起关注。
1948年,另一位美国学者R.W.利柏提出‚情绪思维‛的想法,并相信它有助于‚逻辑思维‛发展。但是到此想法提出后的30多年内鲜有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循着这条思路展开研究(在此期间,阿尔伯特·艾利斯的著名研究是个例外,他在1955年开始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其过程包括指导人们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情绪)。1983年,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撰文谈到‚多元智能‛的可能性,以及‚身体内部能力‛(其本质是一种内省的能力)和‚个人智能‛。
此时鲁文·巴昂已经在这个研究领域相当活跃了,并且创造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一词。‚情绪智慧‛这个术语是由新罕布尔大学的约翰·梅耶和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于1990年提出的。他们发展了加德纳教授的观点,给予了情商明确的定义。他们还与同事大卫·库索一起开发了一个不同的情商量表。与自述式的EQ-i不同的是,这种测验是基于能力的。这个测验被命名为梅耶-沙洛维-库索情商测验(MSCEIT),在过去的9年中衍生出相当多的研究项目。我们曾在开发这个测验的过程中与他们一起工作,并希望通过两个不同的方向对情商进行研究,从而加深对这个重要能力的了解。我们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谈及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
认知智商
在过去的100年中,智商及其衡量标准——智力测验,被社会公认为个人潜能的主导因素。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和他的同事、精神病学家西奥多·西蒙一起开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比奈受巴黎学校委员会之托,寻找一种能将孩子按能力分类的方法,其目的是不善良的:剔除那些‚低能‛的学生,不让他们从公益体系中受益。比奈一直相信,智力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它包括判断、解决问题和推理。现在他可以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他和西蒙完成并发布了一项智商测验,一开始主要是针对儿童的,但这也让他有机会为各年龄段的人制定标准。这些成果构成了后来‚心理年龄‛测试的基础。从测试结果可以得知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平均生长水平及智力发展的关系。
1910年,比奈-西蒙测验进入美国。与此同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亨利·戈达德在新泽西州建立了自己的‚低能‛儿童训练学校。后来,斯坦福大学路易斯·特曼对比奈-西蒙测验进行了修订,使之更适合众多的美国人,并且能够适用于成人和儿童,修改后的测验被称为斯坦福-比奈测验。
在这个阶段,对智商的衡量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仅可以区分那些‚低能儿‛,让他们接受特殊教育,还可以挑选出那些高分的人,让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智商因此得到了广泛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智商不但在上学时能起到主要作用,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智商也因此饱受诟病。
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传与环境之争,即智商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激烈的争论又延伸到文化和人种的差别。智商测验的反对者声称,人们实际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被武断地贴上了标签——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倒退,又回到了当初歧视‚低能儿‛的年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认知和推理因素对衡量整体智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更好的量表,即使人们意识到原来对待智商的那种观念是不科学的,智商测试仍然被视作一个标准。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