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有诈:5000年来的谎言,伪造与谣传-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6) 177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献给所有欺骗艺术家和他们取得的成就,
纵观历史,他们推动了人类事业的进步。
-----------------------------------------------------------------------
5000 年来,人类历史上最荒谬、奇葩、有趣的骗局故事!
从公元前两千八百年马雅历法开始,一路骗到 2016 年特朗普当总统。
科学、金融、艺术、政治、探险、医疗……只要有人的领域,必有人诈骗与被骗。
有图有真相!
虚构的理想地图、捏造的文件手稿、模糊不清的尼斯湖水怪与大脚怪背影照片……
每则骗局皆有珍稀罕见配图,即使亲眼目睹也可能被骗!请随时保持质疑。

作者介绍

伊恩·塔特索尔(Ian Tattersall),美国古人类学家,曾在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考古学、人类学和地质学,197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荣休主任,是学界公认的研究古人类化石的领军人物。塔特索尔著述甚丰,除了已经出版的大量专业著作外,还撰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
彼得·内夫罗蒙特(Peter Névraumont),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环球影业的助理制片人、Névraumont出版社的出版商,曾制作很多获奖科普作品,并与世界顶级科学家合作。

部分摘录:
伪古生物学 公元1997年 “辽宁古盗鸟” \44/ 通过分析生命世界中的物种多样性,人们已经能够确信这个星球上的生物都系出同源。然而,只有化石才能让我们捕捉到生命进化的细节。大多数脊椎动物化石(我们人类也归属其中)是矿化的骨头和牙齿,它们在动物死后保存在沉积岩中,后又因为侵蚀暴露出来。
由于这一进程错综复杂,考古学家在古地貌中觅得的化石大多是孤立的牙齿、带几颗牙的下颚碎片、来自骨架的破碎骨骼等。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能找到完整的全身骨骼,连半副骨架的情况也很少见。极度稀有的完整骨架保存了灭绝生物海量的信息编码,是脊椎动物考古学家的圣杯。
过去几十年,中国已经成为脊椎动物新化石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细粒沉积物中保存的完整骨架被发掘出来,填补了人们对许多群类进化知识的空白。由于认识到这些化石在科研上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很早前就禁止了化石出口,将其视为国家资源。
然而在中国,大部分蕴藏在岩石中的化石都是被耕耘土地的贫穷农民挖掘出来的。他们发现,将化石卖给黑市(可惜非常庞大)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更加有利可图。在某些地方,非法倒卖化石已经成为一个微型产业。然而盗掘活动会减少化石遗留的科学信息,粗糙的挖掘技术只会破坏样本和本就贫瘠的物源信息。
当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辽宁古盗鸟化石时,发现它由88块独立碎片拼凑在一起,来自至少2个,实际上最多可能是5个不同的个体。
1997年夏天,中国东北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在劈砍页岩采石场的一块白垩纪(约1.2亿年前)岩石时,发现了几块带有化石的岩石板,却不小心将其破坏成无数小碎片。随后,他将岩石板带回家,用胶水粘贴成半完整的骨架,使之更有商业价值。一个当地的化石贩子——尽管不清楚他多大程度上参与了造假——拿到了一份伪造的许可,将黏合的化石出口到美国,并在一个珠宝矿物展上卖出了8万美元的价格。
买家是犹他州一个小型恐龙博物馆的馆长史蒂芬·赛克斯(Stephen Czerkas)。赛克斯很快就注意到石板中的生物与迄今发现的任何生物都不同。它的上半身和胸腔布满了翅膀羽毛的痕迹,看起来似乎是一只远古齿鸟,肩部结构像著名的燕鸟,它长而坚硬的尾巴则是食肉恐龙小盗龙的典型特征。
尽管细节晦暗不明,但据说是中国东北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发现了这块珍惜的齿鸟化石。它从中国走私出口,随后被贩卖给一个私人恐龙博物馆,也成为《国家地理》一则重大报道的主角。该化石已被证明是合成的。
赛克斯迅速联系了加拿大恐龙专家菲尔·柯瑞(Phil Currie)和《国家地理》杂志。在1999年11月号中,杂志高调但显然未经深思熟虑地刊登了记者克里斯托弗·斯隆(Christopher Sloan)的文章。文章将该物种命名为辽宁古盗鸟,并称赞它为恐龙和鸟类之间缺失的真正环节。
但在此之前,样本已被送交得克萨斯大学的蒂姆·罗(Tim Rowe)用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蒂姆马上意识到,带有化石的上层石板是许多碎片的合成物,它们最初分属不同的石板,而整个上层石板又都被粘贴在下方的一整块页岩上,使化石呈现出一副完整的骨架。值得注意的是,该生物的尾巴与其下腹部并不吻合,而且两条腿实际上是来自同一条腿(石板经过化石挤压会在上下都留下压痕) [1] 。
柯瑞和赛克斯都现身扫描现场,但不知为何《国家地理》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对罗的结论有所耳闻,继续发表了这篇轰动性报道(杂志的信源是独立的,以一位检查过化石的标本制作人员的证言为据)。报道中的发现迅速被全国媒体捕捉到,并大张旗鼓地宣扬。
报道立刻受到史密森尼学会斯托尔斯·奥尔森(Storrs Olson)的抨击。但重创发生于2000年3月,《国家地理》悄无声息地刊登了一则来自中国专家徐星的简短来信。徐星是此前被派来研究新化石的学者(随着中国专家的到来,化石也注定要回到故土,保存至今)。
回到中国后,徐星将辽宁古盗鸟的尾巴和小盗龙的身体放到一起观察,他马上意识到“辽宁古盗鸟是一个合成物……由小盗龙的尾巴和一只鸟类的身体组成”。起初徐星还在信中将辽宁古盗鸟称为“假”化石,但最终减弱了措辞的强烈语气,称之为“合成物”。同月,《自然》发表了蒂姆、徐星、柯瑞关于化石欺诈的联合说明,替代了原本计划刊登的“不再丢失的一环”。
伪造辽宁古盗鸟的流程。
最终,在2000年10月,十分尴尬的《国家地理》发表了一篇由独立调查员撰写的文章。文章揭示了这个可悲故事的种种细节,其中充满过失和抵赖,大多数事件关切者都对此进行了指责,只有最初的发现者/造假者深感恼怒。报道给辽宁古盗鸟事件画下了明确的句号——但并非是这块化石故事的终结,因为事实证明早期鸟类和小盗龙作为新物种的代表都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