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17年版》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27年版》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30年版》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在黑格尔那里是同一著作三次出版,是一本书,三个版。这一著作每个版本的核心构成是三个部分,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每一个版本都是一本书,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样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本书。但是黑格尔的一些学生和友人在黑格尔逝世后给他出文集时却完全改变了他这一著作的原则和制式。在这个大家通称为“友人版”的文集内,《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的编者是专取黑格尔这一著作1830年第三版,在其内另加大量“附释”,将其一本书内的三个部分扩展成各各独立的三本书。这样一来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第三版这本书在友人版那里就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大本书。这带来了严重后果,使人误以为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似乎就是他们所编成的那三大本书,这种误解流行于无数业余爱好者,也流行于许多专业工作者。它完全不成其为“纲要”。那些“附释”的编辑杂乱无章。编者甚至擅自改变黑格尔的本文。由于这类致命的缺陷,德国黑格尔档案馆在战后编辑出版黑格尔新的文集时,彻底否定了友人版的那种做法,完全抛弃友人版编撰的那三本书,按照新的出版学原则恢复了黑格尔这一著作的原来制式,把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这一著作照原样出成1817年,1827年,1830年三个版本。译者所根据的就是黑格尔档案馆编出的这一著作的这三个版本,在翻译它们时力求达到它们之间同者使同,异者使异。
作者介绍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家,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哲学史集大成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他建立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世界史哲学是其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摘录:
导论. §. 1.
哲学缺少对其他科学有利的那种方便,可以把它的各个对象假定为直接由表象附加的,和可以把有关开端与进展的认识方法同样假定为已经被接受的。它诚然首先与宗教共同拥有自己的对象,两者都以真理为它们的对象,且是在最高的意义上,亦即从上帝是真理和唯有上帝是真理这一意义上。其次两者也都探讨有限东西的领域,探讨自然和人的精神的领域,探讨这二者彼此的关系和二者同作为它们真理的上帝的关系。因此它当然能够假定对自己的对象的某种熟识关系,它甚至还必须这样做,适如它此外必须假定对自己这些对象的某种的兴趣,这至少是因为意识在时间上就对象作出表象要早于就对象作出概念,甚至思维着的精神也只有完全穿过表象活动,并且借助于这一活动,才会进展到思维着的认识和概念把握。
但是在进行思维着的考察时却立即就显示出这种考察在自身内包含着一种要求,要求指明它的内容的必然性,既得立即证明它的对象的存在、也得证明它的对象的各个规定。这样那种对对象的熟识就显现出是不充分的了,而作出假定和保证或者使它们有效,就是不允许的了。但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作一开端的困难,因为一个开端作为一种直接的东西在作出一种假定,或者毋宁说其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前提假定。
§. 2.
哲学首先可以被一般地规定为对一些对象的思维着的考察。但是如果说人是通过思维使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这点是正确的(这当然也将是正确的),那么一切人性的东西之所以是人性的,就都是通过思维而促成的,并且惟独是通过思维。但是由于哲学乃是思维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是那种思维由以才成为认识活动与概念认识活动的方式,所以哲学的思维和那种在一切人事内活动的思维、那种甚至促使人事的东西达于人性的思维,具有一种差异,不管它与后者是多么之同一,自在地与之只是整一思维。与这一区别相联系的是,意识的通过思维论证的、那人性的内蕴起先不是显现在思想的形式内,而是显现为感觉,直观,表象,显现为须同作为形式的思维区别开来那些形式。
认为人通过思维而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这是一种古老的成见,一种已变得陈旧的说法。它可以显得是陈旧的,但如若需要重新提到这样一种古老的信仰,那它定然就会显得也妙极了。而重提这一信仰可以看作是一种需要,因为现今时代有一种成见,它把感觉和思维如此之甚地分离开来,以致它们竟当是对立的,甚至还是如此之敌对的,以致认为感觉,特别是宗教感觉,会被思维玷污,被思维颠倒,甚或近乎毁灭,而且宗教和宗教心志本质上在思维内也不具有自己的地位和根本。由于作这样的分离,只有人才能有宗教这一点就被忘记了;但是动物却不具有宗教,同样地法权和道德也极少能归属于动物。
当那种宗教与思维的分离被加以坚持,其脑海里浮现的也总归常常不是一般的思维,而毋宁是那种可标之为再思的思维,即那种反映着的思维,它把思想本身当作它的内容并使思想本身得到意识。由于只有人才被归于具有宗教,法权和伦理,而且这仅仅是因为人是思想着的存在物,所以在宗教的,法权的和伦理的东西中,无论其是感觉情感,还是信仰或表象,思维一般地就未曾是非能动的;它的活动和其产生就是包含在那些东西之中的。但是,具有这样一些被思维规定的和渗透的感觉和表象,同具有关于它们的思想,那是有差别的。那些通过再思产生的关于意识的那些方式的思想,是反映和推断以及诸如此类东西被统括于其下的东西,然后哲学也被统括于其下。在此就曾发生一种误解,这一误解还曾常常占了上风,那就是这样的再思曾被断言是我们达到对永恒东西与真理东西的表象、并将其当真的条件,甚至是于其上达到这些的唯一的道路。例如关于上帝存在的那些(现在更多是当作先前的)形而上学的证明,就曾这样被说成是如此,认为事实上或者仿佛然通过它们的知识和对它们的信仰,关于上帝存在的信仰和信念就能单独地从根本上被促成。这样的论断和说我们如不直到自己先学得有关营养物的化学、植物学和动物学规定的知识就不能饮食,说直到我们学习解剖学与生理学毕业就必须得推延消化,毫无二致。假使事情果真是那样,那这些科学在它们领域内,当然就会如同哲学在自己的领域内一样,大大地赢得功益,它们的功益甚至也就登临绝对的和万万不可或缺的境地了。但是这时毋宁说所有这些科学本身就将不会存在了,而不是不可或缺。
§. 3.
充满我们意识的内容,无论其是哪一种,构成了各种感觉,直观,图像,表象,目的,义务等等,和思想与概念的规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感觉,直观和图形等等都是那一保持是同一的内容的形式,不管这一内容是在被感觉,被直观,被表象,还是被意求,也不管它是仅仅被感觉,抑或在被感觉、被直观等等时掺杂着思想,或者完全纯然不杂地被思维。在这些形式的任何一种形式内,或者在它们诸多的混合内,内容均是意识的对象。但是在这种对象性内,这些形式的规定性也使自己参与内容,以致相应于这些形式中的每一种形式都会显得有一种特殊的对象产生,而自在地是同一的东西也能够看起来是一种有异的内容。
由于感觉,直观,欲望,意志等等的规定性在其是被意识到时,一般地被称为表象,所以一般地就可以说哲学是以思想和范畴来代替表象,更贴切地说是以概念。表象一般地可以看作是思想和概念的比喻。但是以人们具有种种表象这一点,人们还并没有认出它们对于思维的意义,也就是说也还没有认识到它们的思想和概念。反过来说拥有思想和概念,和知道与之相对应的表象,直观和感觉是怎样的,这也是两回事。人们所称的哲学的不可理解性,其一个方面是同这点有关。困难部分地在于没有能力抽象地进行思维,也就是说不能抓住纯粹的思想和不能在它们之内进行运动,而这种无能状况本身不外是没有习惯而已。在我们习惯的意识中思想是与常见的感性和精神性的材料结合在一起,把它们作为外衣,在进行再思,反映和推断时我们也把感觉,直观和表象同思想掺合在一起(在每一具有完全感性内容的命题里都如此,如说这片树叶是绿的,就已掺进个别性和存在这样一些范畴)。但是把思想本身不加掺杂地作为对象,就是另一回事。那种所称不可理解性的另一原因是没有耐心,意欲通过表象方式当下得到在意识内作为思想和概念存在的东西。于是出现一种说法,我们不知道我们在一个已被掌握的概念那里该当思维什么。但是在一个概念那里除了概念本身而外,并没有更进一步的东西须得思维。那种说法的意思是追寻一种已然熟知的常见的表象的渴望,意识在此觉得连同表象的方式一起,它向来据以拥有自己稳定而安妥处所的基地仿佛给它撤去了。当它发现自己已被移入概念的纯净领域,它就不知自己在世间何处了。因此一些作家,传教士和演说家等等就被发现是最好理解的,他们向自己的读者或听众现讲种种事物,这些事体他们的读者和听众能复述如流,对他们是家喻户晓的:它们乃不言而自明。
§. 4.
首先在我们的普通意识方面哲学须该说明需要有哲学的特有的认识方式,或者甚至唤起这种需要。但在宗教对象方面,在一般的真理上,它须该显示出具有从自己出发来认识这些的能力,在同宗教观念表现出的某种差异上,它须该给自己具有分歧的规定提供理由。
§. 5.
为了就所说到的区别和就与之相联系的明见作一种先行的了解,看到我们意识的真实内容是被保存在将这一内容迻译为思想和概念形式这一过程之内的,甚至是在这一过程内方始得到其特有的昭示,可以重提一下另一古老的成见,这即是:为了经知各种对象和事件,以及感觉,直观,意见和表象等等上什么是真理东西,再思是需要的。然而再思无论如何至少也会做到一点,把各种感觉,表象等等变成思想。
只要唯有思维是哲学为自己的业务的特有形式所坚持要求的东西,而每个人天然都能以进行思维,就会借助于这一抽象说法出现另一看法,它和前面已经提到的说哲学不可理解的怨言正好对立。这门科学常常遭到蔑视,情形是连那些在它上面不曾下过工夫的那种的人,也来抒发想象,说他们自来就懂得哲学具有什么性状,如同他们在一种通常的教养中,特别是从宗教情感出发来处世与行事那样,他们也有能力作哲学思考和对它作出判断。人们承认,为了了解其他的科学,人们必须得先已研究过它们,承认人们借助于这样的知识才有权对它有一判断。人们承认,为要制作一双鞋,人们必须得先已学习和练习过这种事,尽管每个人在自己的脚上都有有关的尺寸,而且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并且手上都拥有做所须事务的自然性的技能。惟独对于哲学思考本身这类的学习,研究和辛劳应该是不必要求的。这种舒舒服服的意见在最近时期通过直接知识学说,通过直观知识学说,获得了对自己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