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不论是同历朝历代的君主们相比还是同明朝的列祖列宗们相比,崇祯帝都不能算是一个很差劲的皇帝。他好学勤政,严于律己,人也相当聪明干练,具有这样全面素质的帝王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实在是并不多见的。但他生不逢时,正好赶在一个最不利于实施统治的时代登上了君临天下的宝座……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崇祯帝的秘极进取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如果在明末天子宝座上的是一个比较昏聩无能的皇帝,比如万历或是天启那样的皇帝,明朝的国祚也许还能再苟延一段时间
因积极振作而误国、亡国,最终还不得不把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这本身就是个足以令人震惊的结局。
崇祯帝是怎样把自己一步步逼到了这样的绝路上?史学专家苗棣抽丝剥茧地对人物命运多重意味的精妙分析,对今人极具深刻借鉴意义,这正是作者选择《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作为“回顾丛书”第二本的重要原因。
作者介绍
苗棣,1951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致力于明清史研究,著有《魏忠贤专权研究》《崇祯帝》等专著。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从事电视、电影艺术及电视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部分摘录:
一 深宫少年 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京城里鞭炮声此起彼伏。这天是立春的日子,又接近岁末,人们刚刚在严寒中祭过能够上天言好事的灶神,正忙着准备过年。紫禁城里的嫔妃和宫女、太监们也都随着新年的临近而忙碌兴奋起来,蒸点心办年货,裁绸缎制新衣,贴春联剪窗花,宫里还要设鰲山,扎彩灯,备办烟火,真是热闹非常。就在这一片喜庆热闹当中,一个男孩在紫禁城东华门内的慈庆宫里哌哌坠地了。
男孩的父亲是慈庆宫这组庞大建筑的主人,当时的东宫太子朱常洛。朱氏家族统治明朝帝国已经200多年,到万历年间更换过13个皇帝,新诞生的婴儿是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世孙。在200多年间,太祖朱元璋家族的子孙十分兴旺发达,此时各枝各脉的男性皇族宗室已多达60万有余,但每一位宗室成员由于同代代相传的皇朝天子血缘关系远近不同,地位悬殊,有着天壤之别。远枝别脉的小宗子弟衣食都没有着落,有些人年过半百还娶不上妻室;而大宗的亲王、郡王们却拥有数万顷良田的资产,在王朝中有着至尊至贵的崇高地位。作为太子的朱常洛在整个宗族以及天下万姓之中又是地位仅次于当今天子的第二号人物,一旦万历帝去世,他就将继承皇位成为帝国最高的统治者。
但这位当今皇帝的法定继承人此时的心情却并不很愉快。因为尽管在生活上有洞房清冷、锦衣玉食,身边又是妻妾成群、僕婢盈堂,但他总是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皇储地位并不稳当。他的父亲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明显地不喜欢这位长子,而且宫中朝中乃至京城的市井之间,近年来一直都在流传着一些听起来不像是全无根据的流言,大体上都是说皇帝和他宠爱的郑贵妃想要找机会废掉现任太子,改立郑贵妃亲生的皇三子福王朱常洵。有些流言甚至有鼻子有眼地勾勒出郑贵妃一党阴谋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太子宫中的上下人等听了难免有些不寒而慄的感觉。
虽说是处在有点朝不保夕的焦虑之中,但年还得过,而且得到一个儿子毕竟还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太子这年已经29岁,(按本书中所提到的年龄,除特别指出者外,均系当时习惯使用的虚岁。)正妻太子妃郭氏没有生育过子女,另外几个侍妾却为他生了不少儿女。这最近一个出生的儿子排行第五,生母是在太子宫中地位相当低微的一个小妾刘氏。生母地位的微贱和在兄弟排行中的劣势似乎决定了这位新出生的小王子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远大前程。根据明代的宗室封爵成例,如果朱常洛最后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的全体儿子除了由最年长的继承帝位之外,都要封为亲王,但也仅只是亲王而已,照例要远徙他乡,严禁干政。由于这样的原因,慈庆宫里趁着过年的机会,为这次弄璋之喜小小地庆祝了一下,但比起当年朱长洛的长子朱由校出生时张灯结綵的一番热闹相差得很远,紫禁城中其他宫廷院落里忙碌着的人们对于这件事也没有引起什么注意。
小王子正好在立春这一天出生,如果是在民间,或许会因此得到一个“春生”之类的乳名。但皇家体制森严,没有民间那些世俗的习气,在这个男孩出世后不久,宗人府就根据太祖皇帝钦定的子孙排行字序为他择定了一个郑重其事的嘉名,叫作朱由检。
在幼年,小王子朱由检一直生活在一种沉闷而又冷峻的气氛中。太子地位不稳定造成的人心惶惶使东宫中的姬妾、宫女和太监们宁可明哲保身,尽量少出头少说话;前途的莫测又加剧了宫廷中本来就层出不穷的钩心斗角、相互仇视和中伤。这位小王子也算是命途多舛,他的生母刘氏并没有因为给太子生了儿子而母以子贵起来,反而在哺育儿子的期间遭到太子的冷落与厌恶。刘氏为此郁郁寡欢,竟然积郁成疾,在她的儿子才只虚岁5岁(实际只有3週岁)的时候,就抛下了亲生骨肉,死了,当时只有23岁。
小王子自有乳母餵养着,而且太子还指定了一位宠妾李选侍(康妃)作为这第五个儿子的直接监护人。但缺乏生母之爱还是给这小王子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十几岁上,他受封为信王,曾经留意向宫中的老太监打听:“听说生母刘老孃娘葬在西山申懿王坟附近,你知道吗?”老太监说知道,他就拿出银两,祕密派人前去祭奠。后来登上帝位,他隆重地追封生母为孝纯皇太后。此后,又急切地想要找人画出生母的遗容——因为无论他对于亲生母亲怎样思恋怀念,却没有办法靠着幼时的记忆为自己提供一个具体的形象。后来仍然是由几位老太监在宫中选择了一个相貌较为相似的宫女做模特,再凭着回忆指点,总算绘出了一幅刘太后的遗像。他的外祖母刘老夫人那时候还健在,见到画像认为也还说得过去。崇祯帝对着遗像大哭了一场,才算了结了自幼留下的遗憾。
太子朱常洛总共有过7个儿子和10个女儿,分别出自他的一大批侍妾,但这十几个儿女中的大多数都在婴儿时期就夭折了——宫中虽然奢华富有,医疗卫生条件却并不比民间好多少,婴幼儿的死亡率极高,哪一位龙子龙孙或是金枝玉叶能够坚持到长大成人,全凭运气。在朱由检童年的生活中,可以算得上兄弟伙伴的只有大哥朱由校(后来的天启帝)、三哥朱由楫,以及后来封为乐安公主、遂平公主和宁德公主的三位小妹妹。但几个兄弟都被各自的生母或是养母把持着,作为日后兴旺发达的政治资本,每个人身边又都簇拥着一大群宫女太监,相互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也没有机会像百姓家的小孩子那样集合在一起玩耍打闹。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没有童年的伙伴,本来就十分寂寞难耐的深宫生活更显得沉闷无聊。
在生母刘氏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慈庆宫里却突然发生了一件引起极大轰动的事件,打破了深宫的沉寂。
那年五月初,宫里正在忙着准备过端午节的时候,一个手持枣木梃的中年男子不知怎么混进了东华门,突然窜到慈庆宫的门前。此时太子正好没有住在宫里,因而宫门的防卫不严,在慈庆宫守门的只有两个六七十岁的老太监。那汉子不顾门卫的阻拦,用木棍打伤了值班的两个老太监,径直闯进宫里,到了正殿前才被蜂拥而上的太监们制服。闯宫的汉子立即被押送到刑部进行审问,得知,此人名叫张差,35岁,是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一个无家无业的游民,平日靠砍柴卖草为生,至于这次闯宫的目的和背景,他交代得语无伦次,前后龃龉。在歷史上,各朝各代这类莫名其妙的擅闯宫禁事件层出不穷,大体上以精神或是智力方面有缺陷的疯傻人员居多。初审的刑部司官们也就依照疯子闯宫的路子,在所录供词中强调主犯的“按其迹,若涉疯魔”,希望就此了结此案。但这一次的事件(后来被称作“梃击案”)因为涉及了太子地位不稳这个极其敏感的背景,立刻就引起了朝廷上下猜疑四起,终于纠集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政治死结。
朱由检的祖父万历帝有8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是正宫皇后所生,按照传统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长子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成为法定继承人。朱常洛的母亲本来是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宫中的一个宫女,生出这位皇长子完全是事出偶然,并非真的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万历帝喜欢的是郑贵妃,两个人情意绵绵,而且那爱情持久、执着,至死不渝。郑贵妃也为万历帝生过两个儿子,皇三子常洵和皇四子常治(另有一个皇二子少年即夭折)。万历帝很想立郑贵妃所生的常洵为太子。这样,皇帝的意图就同传统的礼法发生了激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