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6) 162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你是否有以下苦恼:每天被大量信息频繁轰炸;下班后精疲力竭只想躺平;工作毫无成就感经常迷茫;老板对你的提案总是不满;找不到更好方法精进自我……
◎你需要:优化专注力、调整认知负荷、解锁内在动机、理解和习得智慧、搭建知识的体系……
◎《精进3》将教会你抢占先机的方法论:向下聚焦,成为“敏感”的人;拆解认知,让行动应付自如;激发自驱力,挖出“热爱”的种子;“明智思考”,在矛盾中取得平衡;成为学习“结构化”的长期主义者……
◎如何做:6条科学学习法则、5种高效行动技巧、6大增强思考力工具,帮你成为“价值创造”个体,破除“内卷式”职业耗竭。
◎本书打破知识壁垒,以认知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脑科学、生态学、逻辑学等多领域知识,及引用大量人文学科中的经典论述,从解决现代人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常见的认知难题出发,从专注力、认知负荷、内在动机、习得智慧、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行动技巧、思考工具等8个方面,迭代出精进3.0版的自我进化认知观与方法论,帮助读者不断拓展思维边界,找到属于自己的潜在生态位,挣脱“内卷”造成的人生困境。
◎什么是“生态位”?某一种生物,只要在特定的小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它就能生存和繁衍。我们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体,也是一样。你不必是聪明或秀的,只要找到适合的小环境,也就是“生态位”,你也能生活得很好,拥有一个很棒的人生。
◎为什么要找到“潜在生态位”?只要社会在不停运行和演变,科学技术在持续进步,人们的欲求、口味和偏好在不断变化更迭,那么,就像地壳板块的移动产生新的山峰和峡谷一样,就总会有新的生态位在变化中喷涌而出。而如果你能发现某个新的生态位,或找到某个还未被大多数人发现的“潜在生态位”,很可能你就能占得先机。如何找到自己的高价值潜在生态位?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个体?翻开这本书,它会给你答案。

作者介绍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思维方法研究者,《精进》系列作者,个人公号“采铜的创想世界”。
曾获“亚马逊新锐作家”名,以“较真儿”的精神、理想主义的情怀赢得无数人点赞。畅销书《精进》多次霸占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

部分摘录:
什么是专注 让注意焦点跟着事情走 许多人都有体会,做同样一件事情时,三心二意地做跟全神贯注地做,结果大不相同。比如看书,若是漫不经心地看、三心二意地看、装模作样地看,怎可能会有效果?市面上还有人提倡“快速阅读法”,号称稍加训练便能一目十行,十几分钟就看完一本书,甚至还拿来培训小孩子。事实上,这种阅读方法让看书的人根本没办法定位注意焦点,对信息的理解和加工根本就无从谈起。
专注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让自己的注意焦点基本保持在这件事所涉的范围之内。再简单点说,专注就是让你的注意焦点跟着你的事情走。
可为什么现在大家觉得专注越来越难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周围环境中有太多的东西会打断你,把你的注意焦点从你正在做的事情上移开。比如此时你正在看书,可是突然你的手机响了或者屏幕亮了,这时你的注意就发生了转移。另一个原因是,你的头脑中思绪太多。这个思绪可能是欲望,可能是焦虑,可能是别的情绪,或者其他各种自己冒出来的念头,它们也会让你不专注。前一种情况,分心的原因来自外部,用心理学里比较专业的说法叫“自下而上(bottom-up)”式的;而后一种情况,分心的原因来自内部,就叫作“自上而下(top-down)”式的。
让我们的注意焦点和我们正在做的事保持一致,应该是我们平时做事的一个基本原则。而以上的两种情况,都破坏了这种一致性。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位僧人得道了。
有个小和尚问他:“师父,你得道之前在做什么?”
师父说:“做饭、挑水、砍柴。”
小和尚又问:“那得道之后呢?”
师父说:“做饭、挑水、砍柴。”
小和尚说:“两者差别在哪里?”
师父说:“以前我是做饭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砍柴,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现在就是做饭的时候做饭,挑水的时候挑水,砍柴的时候砍柴。”
这个故事读着很简单,却非常深刻。我一遍一遍地读这个故事,每读一遍都是给自己的一次警醒。
我想到,我自己,可能也包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好像都处于僧人得道前的那个状态。我们总是手头做着这件事而心里想着另一件事,甚至手头做着几件事而心里却想着其他各种事,我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专注。
当我们的注意力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没有保持一致时,就出现了“事情和焦点的分离”。
这种分离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情况是,同时做A、B两件事,那么必然的结果是,没有办法让A、B两件事都被充分地施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是,一边做着手头的事,一边想着过去发生的某件事;而第三种情况是,一边做着手头的事,一边想着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某件事。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
其实有些事情确实是可以同时做的,只不过这样做的时候,完成的效果会打折扣,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带来危险。
这里我举几个生活中的场景,大家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
场景一:晚上洗漱的同时听音频类的课程
洗漱只是肢体动作而不涉及对语言的加工,而听音频课程需要对语言加工但不涉及肢体动作。因而两者占用的认知资源是不冲突的。故而这样做不仅可行,而且节约了时间。但是,洗漱动作毕竟还是会牵引走部分的注意力。我自己就尝试过这样做,尽管我尽力让自己把注意焦点维持在听音频上,但是总会有少部分时刻是专注不了的。我分心一次就会漏听一句话,分心两次可能就会漏听两句话。而音频节目呈现的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信息流,错过一两句话,结果可能就会让理解脱节,越来越听不懂。所以,边洗漱边听音频课程固然是可行的,但是在完成效果上会打折扣。
场景二:骑自行车的同时戴着耳机听歌
骑自行车的同时听歌,从占用认知资源上讲也是可行的,但是会让骑车变得更加危险。因为人在骑车时,不仅要用眼睛注意附近的车辆,还要使用耳朵。后方要是有别的自行车或者电瓶车靠近,我们是可以听到的。要知道,人类的听觉本来就具有感知环境、预知危险的功能。现在许多人将电瓶车开得很快,尤其是外卖骑手,更加风驰电掣。如果你耳朵听力正常,时刻感知四周状况,就可以及时闪避后方的来车。但是,如果你的耳朵里塞着耳机,你就很可能听不见后面的来车,就可能发生危险。
场景三: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
有些司机喜欢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或者一边开车一边用微信聊天,这似乎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如果我们从注意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很显然,打电话会让开车的专注性降低。那么,发生事故的风险会不会因此而增加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才会规定,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否则会处罚款并扣分。
根据美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报告,在美国,驾驶时分心造成每天9人死亡和1000多人受伤。仅2019年,美国就有3142人死于驾驶时分心。会令驾驶时分心的行为,除了边开车边打电话外,还包括用手机收发文字消息,吃东西喝饮料,跟车内其他人聊天,以及操作娱乐及导航系统等。收发一次手机上的信息,就会让司机的视线离开路面5秒,这足以引发一场事故。
“事情和焦点的分离”的第二种情况是,一边做着手头的事,一边想着过去发生的某件事。这种情况下,你的注意焦点其实还在过去的事情上,这样你就没法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聚焦在过去的事情上呢?可能是因为过去的某件事让你觉得懊悔,让你遗憾,或者让你痛苦。对有些人来说,尽管事情本身已经成为过往,但是他对这件事的挂念还在,他仍旧把焦点投射在已经结束的事情上,就像这件事还没有结束一样。可是,它确实已经结束了。如果他能够意识到,对某件事的关注应该随着这件事的结束而结束,他才可以真正将注意力投注到当下的事情上,并且尽可能地让当下的事情不发生遗憾。
“事情和焦点的分离”的第三种情况是,一边做着手头的事,一边想着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某件事。
这种情况常常会带来焦虑。由于未来一定是充满不确定的,没有人可以给未来打包票,所以人们就焦虑起来。如果总是在做手头事情的时候想着未来,那么注意焦点和事情也发生了分离。对未来的焦虑并不会带来益处,因为未来不是靠“意念”发动的,你焦虑中的期望或者担心并不会让未来的实质发展变好一分,却可能让当下的事情变糟,因为你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你应该注意的地方。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