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为着更加富裕、便利的生活,我们每天奔波劳碌。
然而从某天起,街边作坊里敲敲打打的声音止息了,接下来,蜻蜓和萤火虫不见了,山川本来的颜色也失去了……
我们,是不是太快了?这么快的速度,我们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想知道,那些过去的手艺人,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
停下,站住,回顾。也许能看到一条指引我们的新道路。
本书是日本采写名手盐野米松,继引起广泛关注的谈话录《留住手艺》之后的同名续作。
1999年,初版《留住手艺》试图呼吁人们关注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今天,手艺人总体仍在消逝,但也有一批批的年轻人开始接过手艺的传承;醉心于追求高效的人们,对于过去生活的记忆逐渐模糊,但也有人开始跳出现代化的轮盘,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本书采访了十九位默默无名的传统匠人,他们的技艺人生是过去生活的剪影,对于今人来说,仿佛熟悉,又很陌生。他们的语言真挚,朴实,不经雕琢;他们心手合一,所制作出的物品都刻印上自己的人格。愿这些以一技之长走过一生的匠人,为读者带来鲜活的启迪。
作者介绍
盐野米松
1947年出生于秋田县角馆镇。用三十年时间走访全日本,对各地的手艺人进行采写,用手艺人的语言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技艺,被公认为日本采写D一人。曾因创作《古老的地图》《加油的日子》和《空巢》等作品四次入选芥川奖候选人。2003年凭借《夏天的池塘》荣获日本绘本大奖。同年,为了表彰他常年坚持不懈的写作活动,国际天文联盟将第11987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
部分摘录:
河上的最后一代捕鱼人
职业捕鱼人 大桥亮一
(1935年2月21日生)
导语
大桥工作的地方在长良川(日本岐阜县的一条著名河流)。他是一名捕鱼人,隶属于长良川下游渔业工会,工会的办事处就在岐阜市的忠节桥附近。这里除了大桥以外,还有十几个职业捕鱼人。在日本,能让捕鱼人满足的丰饶河流并不多。长良川有这么多职业捕鱼人,足以证明这条大河的丰饶。我曾几次探访长良川的上游,上游的河水非常清澈,但是当流经岐阜市和羽岛市的时候,就已经变得相当浑浊了。大桥的家就在羽岛市的小熊町,从他家走出去不远就是长良川。以前我总以为捕鱼人的家就应该紧挨着河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停船的码头在另外的地方,从他家去码头还需要开车。他的弟弟也是职业捕鱼人,就住在他的隔壁。据说使用同一条船的捕鱼人必须是相知相通的伙伴。大桥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和弟弟一起在长良川上捕鱼。他们是这条河上的第三代捕鱼人。在他们两家的门前吊着一些渔网和好像是用来捕鳗鱼用的竹筒、铅坠和浮子等。一般人也许看不出来,那些工具中的每一个都经过他们的细心加工。这也正是他们为了提高捕鱼量而下的功夫。没有这些工具,他们是不能很好地工作的。河流是在不断变化的,捕鱼的工具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职业捕鱼人需要根据自己所在河流的变化、捕鱼方式的变化,不断地开发新的工具。
捕鱼不是游戏。但是对于渔师们来说却是无比快乐的一件事。他们一年四季都能捕鱼,自己的河流进入休渔期的时候,就会远征到其他河流继续捕。
他们的渔船有着独特而优美的造型。长良川上的渔船都是用杉木或扁柏木制造的,船身细长,船舷距离船底较高,这样是为了方便捕鱼师将膝盖抵在船舷上撒网。现在能够造出这种渔船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在长良当地已经没有了。
大桥说,因为河岸都用水泥加固了,所以河水已经不再清澈,无法将这个工作再传给他们的下一代,自己做最后一代河流上的捕鱼人就行了。在日本,变化最显著的应该就是河流了,仅仅经历了一代人,这里就不再适合捕鱼了。当然,变化的不仅仅是河流的形态,栖息在这里的鱼和其他的动物正在慢慢地消失。大桥在谈话中讲述的是鱼类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的故事,以及以这些鱼类为捕获对象的捕鱼师们的自豪和尊严。
大桥亮一口述
我是大桥。现在我们长良川那里正是捕捞香鱼的季节,是最忙的时候。
我家到我这代已经是第三代职业捕鱼人了。也就是说,长良川里曾经有那么多的鱼,现在跟从前相比已经少了很多了。昭和四十年(1965年)前后,由于公害污染,打上来的都是带着一股臭味、根本不能吃的鱼。和那个时候比起来,现在长良川基本上已经回到从前那种清澈的状态了。有一个阶段,这条河完全是一条臭水河。
从前这条河里能捕到的可以卖钱的鱼是非常多的,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年轻的媳妇们都不吃鲤鱼和鲫鱼了。(笑)以前,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吃这些鱼的,现在大家都是去超市买那种收拾好的、切成一块一块的鱼。所以我们捕捞上来的东西里卖得比较好的也就剩下大口大马哈鱼、香鱼和螃蟹了,也就是这几种吧。在长良,我们管香鱼不叫“ayu”,叫“ai”(“ai”和“爱”的日文发音一样)。(笑)
香鱼的价格,是根据个头的大小来定的。个头大的大概有二十五厘米长,一公斤是十条左右,一条鱼的价格大概是一千日元左右。在市场买的话,大概就是这个价。
我和我弟弟在一起捕鱼,一般是从五月到九月,差不多五个月的捕鱼期吧,大概能捕到一吨到一吨半。拿到市场去卖的时候,是把香鱼装到木盒子里,一个盒子能放一公斤左右,五个月下来大概能卖出一千五百盒左右吧,也就是差不多一吨半的量。
仅长良川的下游就放流了差不多六吨的香鱼。
现在,野生香鱼增加了很多,已经有点过多了。但是,鱼都长不大。为什么长不大呢?以前长良川里都是大石块,但是后来疏浚河道,这些大石块被搬走了,只剩下了沙砾。实际上,没有大石块的话,香鱼就不会到长良川的下游来了,因为沙砾里没有饵料,鱼长不大。
香鱼一般是吃附着在石头上的苔藓。野生的香鱼自身会带有一种类似西瓜的香味。但是最近,我们买的鱼都要把鱼肚子掏干净以后再卖。因为香鱼在河底找吃的,而河底又净是沙砾,野生的香鱼想吃河底的苔藓,就会把沙砾也一起吃进去。客人买了这样的香鱼烤着吃的话,就会连沙子也一起吃了,会觉得牙碜,吃完鱼还要再吃点魔芋把沙子排出去,这样多不好。(笑)所以我们打捞完鱼,还要在河边把鱼肚子掏了再拿去卖。
曾经清澈见底的长良川
我大概是从四十四五年前开始打鱼的。那时候的长良川啊,河水清得就像镜子一样,一眼能看到底。长良川曾经是很美的一条河,那时候我们还小,常跟在父亲的后面去打鱼。河底下能看到很多很多的香鱼,可是父亲每次却打捞不了多少。我就对父亲说:“河里有这么多香鱼,为什么就打这么一点儿呢?”那时候我想的只是为什么不多打一点儿,当时还觉得是不是父亲的技术不怎么样。但其实他已经打了不少香鱼呢。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是没有游泳池的,大家都跑到河里去游泳,一到暑假,我就和伙伴们到河边去玩水。小时候常常跟着爸爸去打鱼,打鱼这种事情,一般男孩子都会很喜欢的,老跟着去,渐渐地自己也就喜欢上了。后来,我和弟弟都成了捕鱼人。去河里捕鱼的时候,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两个人一起最合适了。一个人在船头划船,一个人下网,最好了。
而且,最好还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因为再怎么吵架,亲兄弟就是亲兄弟。我弟弟和我一样都很喜欢打鱼。
我手边正好有捕鱼的工具,就说说我们是怎样打鱼的吧。这个网眼比较大的,在长良川是专门用来捕miyaji和大口大马哈鱼的网。每张网的长度在一百二三十米左右。大口大马哈鱼这种鱼会从海里逆流而上,游到河的上游,我们就在河的上游沿着河的横截面把渔网呈弯月状撒开,鱼从下游游到这里的时候正好钻进网眼比较粗的一面,然后朝着这边游,就黏在网上了。这个网是两层的,这一边的网眼有这么大。
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这是为了让这一边的网有富余,这样就更容易让鱼缠在网上。要是拽得特别紧,鱼撞上网就跑了。
我这个网是两层的,现在流行的都是三层的网,两侧都有这种粗网眼的网,这样鱼不管从哪边来都会撞网,进去以后就出不来了。但是用这样的渔网捕到的鱼,鱼鳞全被渔网给刮没了,即使抓到了,鱼也成了咸鲑鱼(腌制过的鲑鱼)那样,根本就没有鱼鳞了。
逮到的大口大马哈鱼就是商品了。我们会给买家看鱼,要是你买,你是喜欢难看的呢,还是喜欢好看的呢?那肯定还是喜欢好看的。(笑)所以我们把鱼拿去卖给餐馆的时候,卖相比较好的价格自然也会高一些。如果是鳞片全部刮没了的鱼,饭店的人就会说:“什么玩意儿,这鱼怎么丑了吧唧的。”
人们都喜欢卖相好的鱼。所以我们都是用双层的网,这样一来,假如鱼黏在网上了,它还能马上退到这边来。但是如果是三层网的话,鱼会往前钻,这么一折腾,所有的鳞片都被网刮没了。三层网虽说鱼是跑不了,但是卖相也不会好。我们为了不伤到鱼,还会不惜把网剪开,用剪刀“扑哧”一下就开了。剪开以后马上把鱼放到我们船上的鱼槽里,鱼还能继续活着。
这就是职业捕鱼人。
我们一般是从四月二十号左右开始捕捞大口大马哈鱼。从四月二十号到五月末都捕大马哈鱼。然后是香鱼,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五个月都是香鱼的捕捞季。十月一日藻屑蟹解禁,我们就开始打捞螃蟹了。
你看这个螃蟹,这是母的。圆脐的是母螃蟹。(笑)这个叫蟹脐,三角形的是公的。这只是母的,那只是公的。吃这种螃蟹的话,母的好吃,公的不好吃。(笑)但是香鱼的话,正好跟螃蟹相反,如果母鱼满肚子都是鱼子的话是不好吃的,必须吃公的。从现在开始,正是吃公香鱼的好时候。
还有,大口大马哈鱼一般会从海里先洄游到长良川的上游,十月末到十一月在河里产卵。这种鱼水温超过二十度就死了。产卵后,小鱼会在河里生活一年。第二年十一月,它们会顺着水流游到伊势湾。这时候,每条鱼的重量大概有七八十克,身长有十五厘米左右。然后它会在海里生活五个月到半年,这个时候大的能长到一公斤半,体长能达到五十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