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南宋不忍细看:一窥南宋历代君臣的真实面目-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7) 174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南宋,一个匆匆成立于败军之际的国家,一个从成立之初皇帝和大臣就仓皇奔窜的政权。从“靖康之难”到“崖山覆亡”,南宋经历了152年艰苦卓绝的生死图存,面对内忧外患,上至居庙堂之高的股肱之臣,下至处江湖之远的忠义之士,大多数人都在苦苦寻找国家的出路和心灵的家园,虽然也不乏无耻之徒与奸佞小人,但更多的贤臣良将和志士仁人,用自己的思想、智慧、信念、勇气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正气歌”。但那么多忠臣良将,那么多铁骨丹心,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变南宋败亡的命运? 本书用一个个人物,串起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让南宋那段“不忍细看”,又值得细看的史实如画卷般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介绍

晏建怀,中国作协会员,株洲市作协副主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者》《意林》等报刊发表和转载其文1200多篇,其文入选《盛世危言集》《中国杂文精选》《历史深处的悲凉》等多种选本。 作者潜心研究宋史十多年,查阅大量宋朝正史、野史、笔记以及近代相关著作,终成此书。本书展现了南宋一朝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力图透过南宋的曲折历史,启发人们进行深层次反思。

部分摘录:
自北宋亡国至南宋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这十余年间,南宋与金互派使者的现象十分频繁,特别是南宋,一支支求和的队伍奔波于使金之途,一个个南宋官员冒险出使,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其中,宇文虚中就是比较知名的一个。宇文虚中在南宋以资政殿大学士、祈请使身份使金,结果被扣押。金人以高官厚禄招降,宇文虚中遂变节投降,为金廷服务达十七年之久。在金期间,他以才华和能力效忠于金廷,获得高度肯定,官至礼部尚书,被遵称为“国师”。然而,这样一位变节的“贰臣”,在南宋朝廷不但一直未受到追究,反而在死后不断追赠官爵,还赐国姓赵氏,备受殊荣。在把忠君忠国当成伦常之首的封建时代,一个叛国忘君的臣子却受到如此礼遇,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反常而又奇怪的事情吗?
一、一个引狼入室的盟约
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成都华阳(今成都双流县)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宇文虚中高中进士,他本名黄中,进士及第后,宋徽宗赐名虚中,以后,他就以宇文虚中之名行世。
入仕后,宇文虚中在多地任过地方官,后来入京做官,历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同知贡举、中书舍人。宇文虚中天资聪慧,加上经多岗位锻炼,熟谙国事民情,特别是在京期间,有机会在皇帝身边工作,使他眼界更宽,拿事更准,对朝内外大事洞若观火。
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最大的历史败笔恐怕就是北宋末年与金国所订的所谓《海上之盟》。何谓《海上之盟》?简单地说,就是宋、金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燕云地区(今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故地,也是对付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屏障。自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国后,收复燕云地区便成了中原王朝的梦想,北宋在建国初就曾为此与辽国多次兵戎相见,但最终未能收复。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北宋与辽缔结《澶渊之盟》,虽然盟约规定宋向辽每年纳贡,但从此宋辽友好,再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北宋末,辽国日衰,金国日强,宋徽宗在太尉童贯、宰相王黼的鼓动下,再次把收复燕云地区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当时,金国正攻打辽国,宋朝设法与金国取得联系,于宣和二年(1120)商定:宋、金夹攻辽国,宋军负责攻取辽国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金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地区,辽灭亡后,燕云之地归宋,宋将原给辽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因为宋、金陆路不接壤,接洽需要绕道渤海,故这一盟约又称《海上之盟》。
看似一个完美的计划,宇文虚中却洞察出其中的危险性。当时,作为参议官的宇文虚中向宋徽宗上了一道奏章说:“用兵之策,必先计强弱,策虚实,知彼知己,当图万全。今边圉无应敌之具,府库无数月之储,安危存亡,系兹一举,岂可轻议?且中国与契丹讲和,今逾百年,自遭女真侵削以来,向慕本朝,一切恭顺。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女真藉百胜之势,虚喝骄矜,不可以礼义服,不可以言说诱,持卞庄两斗之计,引兵逾境。以百年怠惰之兵,当新锐难抗之敌;以寡谋安逸之将,角逐于血肉之林。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宋史·宇文虚中传》)
宇文虚中在奏章中至少表达了这几点:一是目前宋朝军备不足,国库空虚,没有开战的基础;二是宋、辽百年友好,没有战争,特别是金国侵辽之后,辽对宋更加友好,堪称友好邻邦;三是金国正扩军备战,四处侵略,如同虎狼。辽国不灭,宋、金之间则有缓冲之地,边境无事,倘辽国一灭,金国就成了新邻,无异于引狼入室。故他有“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之叹,还断言“将有纳侮自焚之祸”。
然而,宋徽宗被收复燕云地区的梦想所迷惑,非但不为宇文虚中的奏章所动,反而在王黼的谗言建议下,把宇文虚中降职为集英殿修撰。同时,一意孤行,轻易开启了与金夹攻辽国的战争。
二、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金国的疯狂进攻下,辽国步步败退。北宋宣和七年(1125)二月,辽国天祚帝在应州被金人俘虏,辽国灭亡。辽国一灭,金与宋就由只能海上相通变为陆路直接交界,金国此时又拥有精锐的兵力和贪婪的野心,战事一触即发。于是,在辽国灭亡后仅仅几个月时间,即当年十月,金国便撕毁盟约,兵分两路南下侵宋,一路自西进攻太原,一路自东进攻燕京(今北京),宋朝黄河以北地区,顿时陷入一片战火之中,百姓遭殃,生灵涂炭。这一结果,正印证了宇文虚中所断言的“将有纳侮自焚之祸”。所以说,《海上之盟》,既是一个引狼入室的盟约,更是一个国破家亡的盟约。
宋徽宗听到金人南侵,特别是听到城池不断失守、国土不断沦陷、金人直逼京城开封的消息后,顿时忧惧惊慌,茫然不知所措。他非常后悔当初没听宇文虚中的建议,他召来宇文虚中说:“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若此,奈何?”但事已至此,如同病入膏肓,宇文虚中纵是良医,也无药方可开了。最后,宇文虚中建议宋徽宗下一道“罪己诏”,收拾一下人心,然后广开言路,加强战备。然而,这也不过是治表之策,至于治本,时机已过,无力回天啊。所以,宋徽宗虽然听从了宇文虚中的建议,下了一道“罪己诏”,但一道“罪己诏”又怎能抵挡住金国南侵的铁蹄呢?于是,知道无力回天的宋徽宗随后就将帝位传给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竟然带领一班人以“南狩”之名,逃之夭夭了。事到临头只知道撂担子,一走了之,这就是一代帝王的担当!不亡才怪。
在金国步步进逼的重要关头,北宋以宋钦宗为首的皇帝大臣们却在关于战与和的问题上争执不休,结果延误战机。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国南征副帅完颜宗望所率东路军便在攻破檀州、蓟州和北宋刚刚收回的燕京后,迅速进逼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满朝文武顿时慌作一团。宋钦宗看到京城兵力不足,赶快任命宇文虚中为资政殿大学士、军前宣谕使,让他与部分人一起,分头去各地调集军队进京勤王。此时,在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的主持下,闭城坚守,金人暂时攻城不下。不久,老将种师道和被喻为“小太尉”的姚平仲等将领,率泾原路、秦凤路大军前来勤王。
在这种情况下,宋钦宗派人到金营与完颜宗望谈判,希望金军退兵。完颜宗望却给出堪称“天价”的撤军条件,不但索要巨额金银,要求宋朝皇帝尊金国皇帝为伯父,还要求宋割让河北太原、中山、河间等三镇给金国,并派亲王和宰相到金国为人质,如此等等。软弱的宋钦宗几乎答应了金人的全部条件,还把弟弟康王赵构、宰相吕颐浩等送往金营做人质。这时,宋朝开赴汴京的勤王军队越来越多,金人的条件又大都获得了满足,于是,完颜宗望准备撤军。
但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意外插曲。李纲因反对和议,不但扣下了宋钦宗割让河北三镇的诏书,还安排姚平仲率军出城突袭金营,结果姚平仲全军覆没。准备撤军的完颜宗望因此震怒,又开始攻打汴京。在此情况下,宋钦宗又只得派人前去金营解释、乞求,但金人震怒之下,出使如同赴死,谁都不敢去。这时,宇文宇中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出使金营。此后,他多次前往金营,与金将谈判,一方面做了一些补救工作,让金人答应退军;另一方面,他与金人反复协商,把扣押在金营的康王赵构换了回来。事后,宋钦宗任命他为签枢密院事。因宇文虚中向金人履行了宋钦宗答应的割让河北三镇的有关手续,朝中反对议和的大臣便给他扣了一顶“卖国”的帽子,多次弹劾他。结果,宇文虚中被逐出朝廷,罢为青州知州,随后落职奉祠,不久还贬往韶州,流放到岭南去了。说到底,这不过是代宋钦宗受过罢了。
三、金人的“国师”
1127年,金人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赵氏宗族上至皇帝、下至亲王,大都被金人俘虏北去,唯独康王赵构当时不在汴京而幸免。不久,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金人听说赵构登基,立马又挥师南下,想把南宋朝廷消灭在刚刚草创之时,而且,沿着宋高宗逃跑的方向,一路紧追,直逼得宋高宗东躲西藏,慌乱如丧家之犬。
在这种情况下,建炎二年(1128),宋高宗下诏征聘出使金国的“祈请使”,名为祈请徽、钦二帝南归,实则是向金乞和。流放外地的宇文虚中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应征,慷慨请行。于是,宋高宗恢复了宇文虚中资政殿大学士一职,任命他为祈请使,杨可辅为副使,一同赴金。当时,宋金还处于战争状态,出使是非常危险的,之前之后有去无回的使臣并不少见。第二年春,这群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臣虽然受尽金人的嘲弄和侮辱,但幸好未被金人扣留或处决,金人意外地遣送他们回国。其他人如释重负,赶快就道,只有宇文虚中拒绝南归,他说:“我奉命北来请归二帝,如今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从此,他留在了金国。
金国侵占了大面积的北宋领土,这些土地上的人民大部分都是汉人,要想更好地统治他们,需要许多熟谙汉族文化和民族特点的官员,能用南宋官员,特别是学问深厚、口碑良好的南宋官员,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于是,凡有南来使臣,他们总是有选择性地将其扣留在金国,然后许之以高官厚禄招降。比如,后来曾经四次使金的王伦,就多次被金国扣留,多次遭到金人的威逼利诱,王伦却始终不投降、不变节,金人最后恼羞成怒,竟然将他缢杀而死。宇文虚中诗词好,文章好,尤其是制词,即皇帝的诏书起草得好,这就是金人需要的人才,而且是凤毛麟角的人才。宇文虚中不如王伦刚烈,在金人的劝说下,他稍做思考就答应了,从此,他成了金国的大臣。
从南宋建炎三年(1129)降金开始,宇文虚中就再也没离开过金国,一直为金廷服务,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后封为河内郡开国公,又进阶金紫光禄大夫。作为南宋降臣,宇文虚中在金廷可以说是拥有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享受到了极高的政治待遇,金人甚至还尊称他为“国师”,堪称人臣之极。金人为稳住宇文虚中,还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向南宋当局索要宇文虚中的家属,将他的家人全部接到了金国。
然而,位高人愈妒,许多金国大臣的位置还低于一个战败国的降臣,他们便有了一些想法。加上宇文虚中恃才傲物,与金朝大臣们之间的协调工作亦未做得尽如人意,一些“羡慕忌妒恨”的金人便联合起来,伪造材料,罗织罪名,弹劾宇文虚中。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六月,宇文虚中以谋反罪被杀,家属百余人全部被活活烧死。从降金开始,宇文虚中为金廷服务达十七年之久,最后落得焚死灭族的悲惨结局,倘他地下有知,不知会做何感想。
四、原来是位“双面间谍”
宇文虚中虽然为金国服务了十七年,但奇怪的是,在《宋史》本传中,既未将他列入《奸臣传》,也未将他列入《叛臣传》,而是把他列入了正常的人物列传中,甚至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更奇怪的是,宇文虚中死后,南宋当局不但未追究他的叛国之罪,反而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肃愍,庙号仁勇,后来又加赠少保,赐姓赵氏。这可是只有为朝廷立过大功的大忠臣才能享受的政治待遇啊。同时,宇文虚中全家被杀,后继无人,南宋当局还将他同族后人宇文绍节过继给他的儿子,为他“续香火”。
从这一系列的安排可以看出,在南宋赵氏当家人的眼里,宇文虚中不仅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臣,而且是有贡献于南宋朝廷的大功臣。倘若他是投降金国的“贰臣”,其他不说,赐其国姓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他对南宋的忠心是得到了南宋几代皇帝认可的。
而这种对南宋朝廷和赵氏皇族的忠贞,从正史列传和一些野史笔记中,还是能够得出一些印证的。《宋史·宇文虚中传》载:“(宇文虚中)知东北之士皆愤恨陷北,遂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意思是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曾经秘密联络沦陷区的义士,准备联合反金。明代钱士升《南宋书》载:“宇文虚中为太上祈请使,遂留金……虽仕金,乃心不忘王室,以蜡丸密奏不一事。”这段记载说明宇文虚中在仕金期间,心系南宋,多次与南宋当局秘密联络,做了很多谍报工作。
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转载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的话说:“宇文诗有‘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绍兴十五年,谋挟渊圣(宋钦宗)南归,为人告变。虚中急发兵直至金主帐下,金主几不能脱,事不成而诛。”意思是宇文虚中于绍兴十五年(1145)计划偷偷把宋钦宗送回南宋,被人告发,他见事情泄密,最后孤注一掷,带领一班人冲进金主完颜亶帐中刺杀金主,最后失败被杀。袁枚还在随后的文字中说:“淳熙间,赠(宇文虚中)开府,谥肃愍,又赐姓赵。则《北窗炙輠》之言,必非虚妄。”
这段记载为我们揭开了事情的真相。宇文虚中表面为金廷服务,暗地里却一直在计划着如何把宋钦宗接回故国,而且与南宋当局多有密信联络和奏请商议。可以说,虽然他为金廷服务长达十数年,但他一直是一位忠于南宋的“双面间谍”。
不过,宇文宇中一片舍生忘死的努力中,却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在宋高宗赵构的心里,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兄长宋钦宗归国的,宋钦宗归来,如何安置呢?对自己的帝位必然构成威胁嘛。所以,宋高宗给予宇文虚中的,便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帮助了,但他又不可能明确否定宇文虚中的忠勇,于是表面不反对,暗地却并无支持,或许还曾经有过阻止,甚至出卖。清代全祖望在《鲒埼亭集》中就说:“虚中伪受金官,志图挟渊圣南归,事已垂成。秦桧以其蜡丸泄之金,遂与同谋高士谈阖门受害。”宇文虚中救宋钦宗归国,事情快成功了,结果秦桧向金国泄密,致使宇文虚中一家和同谋高士谈被害。所以,宇文虚中唯有忠勇,却不懂政治。最后横尸金廷的他,知道自己是被自己人出卖的吗?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