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个世界上每天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本质在共同影响着成人与儿童。事实上,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单纯、肤浅,当我们认真去了解“孩子们”如何看待世界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有着完全不逊色于大咖作家们的敏锐与深刻,他们同样有欲望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本书就是一部通过孩子的绘画,让“大人”真正了解他们如何看世界的绘本集。全书由六个不同主题的图文故事集结而成,分别讨论陪伴、友谊、挫折、校园暴力、女性污名化等话题。当我们能够像重视自己一样重视孩童的“绘画思考”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作者介绍
开开 独立出版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过七年的策划编辑工作。目前担任北京抓马宝贝.Playlab艺术工坊总策划。 2019年成立SHU SHU工作室,打造与成长相关的独立出版物与周边产品,这些作品大都是描绘和讲述孩子们自己的故事、思考和见解。
部分摘录:
2019年,12岁的嘉佳和豆豆进入抓马教育的“直面鸿沟”青年剧团,开始排演她们的第一部大戏《麦克白》。麦克白本是军中大将,在一次凯旋途中,被三个女巫预言将成为未来的君王。自此,麦克白起了篡位之心,整部剧也是关于他如何实现欲望野心,又如何走向堕落的。麦克白的转变从遇到三个女巫开始,为什么女巫的预言会搅乱麦克白的内心?女巫又代表着什么?在各种疑问和讨论中,孩子们对女巫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对它的溯源。
我们先是找寻历史中对女巫的定义,讨论它的演进以及不为人知的事实和传说。随着对女巫历史了解更多,由女巫延展出的话题也越来越深入,正值青春期的两个女孩发现,女巫是中世纪起就开始的一种对女性的污名和打击。但是,现代社会对女性的污名消失了吗?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从女性本身出发的视角,进入历史、艺术、社会新闻和观念,联系自身步入青春期后身体和意识正在发生的变化,最终进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女性的思考。我们的话题从女性开始,再到女权、女巫,最后又回到女性——掇取《麦克白》中的女巫以及女巫延伸出的女性话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不断翻新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围绕女巫的一系列女性问题如女权、女性污名化以及女性解放等种种话题像波浪一样泛开。《豆荚》第二期“谁是女巫?”由此开启。
这个过程对于两个女孩来说非常珍贵。似乎由于身体变化带来的感知,她们笔下的这些画面也变得非常丰富。经典的绘画作品和当下的新闻,都变成了她们笔下生动的形象,而这一次的创作也将作为她们告别童年、进入青少年的仪式。我们和孩子们共同面对的终将是“我们是谁?”的命题,画下这些人类历史中的不幸和群像,也许是她们从“我不愿成为”到“我要成为”的开始。绘画和研究同时进行,最终汇集成我们最新的这期杂志。
“这真的是两个13岁女孩做的杂志吗?”
2020年的艺术书展上,几乎一半以上拿到这本杂志的成年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
“我想这些大人已经忘记自己13岁时的样子和想法了吧。”豆豆说道。
“你们怎么看待你们正在经历的青春期?”
豆豆长叹一口气:“我觉得‘青春期’就是大人给我们贴的一个标签。本来这个阶段我们有很多困惑和问题想要向他们求助,结果他们说:‘不用去管他们,他们现在就是青春期。’这是大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他们直接用‘青春期’这样一个标签就把我们打发了。”
“青春期都会有什么问题呢?”
“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其实是社会和家庭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只是在这个时候被孩子表现出来了而已。”
“那为什么是在这个年龄段呢?”
“因为这个年龄的我们不再是小孩了,开始有一些自我和自主的想法了啊。”嘉佳补充道。
这次短暂的对话提醒了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孩子们了,因为她们开始进入人生新的阶段,她们的“青春期”拒绝标签化。她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如此清晰、强烈,并且能表达出和成人世界的矛盾,甚至带着一种历史的意识看待自身和社会的问题。
也许,过去七年和孩子们实验碰撞的东西,除了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挥洒想象力的空间,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以及和我一样的成年人:孩子每一天都在变化成长。他们每天都需要将自己的各种经历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而记录下自己的经历,这一过程就是珍贵的学习。因为“看见”了自己,他们便更善于了解自我的感受。艺术并不是一种结果,孩子们也并非只是学习艺术技巧。七年来,虽然和她们一直在以绘画、视觉的形式工作,但这些都是她们成为自己、看见自己、获得自我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远比获得艺术技巧更加重要,甚至更加紧急。
《豆荚》目前两期作品所呈现的,远不及我们日常的讨论和体验。上面短暂的对话,看似漫不经心,但相互间一次次的发问和回答,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见对方和自己。希望更多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也能从中获得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