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022年6月28日

简介

耕耘生活的同时,别让心田荒芜了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是一部修心著作,由当今深具影响力的作家希阿荣博堪布历时七年撰著而成,针对现代生活特点,结合传统心灵修持的次第和方法,详细完整地介绍了调柔内心、降服烦恼的修行方法。
在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时代,大多数人忘记了精神世界的修持,拥有得越多,内心越空虚浮躁,终日不得安乐自在。为了使更多人受益,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在调伏烦恼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觉察和关照自心、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获得身心轻安。
其实,在与烦恼开战的日日夜夜中,你并不孤独,这本书将成为你的友伴,指引你通过缺憾重重的生活,发掘深藏于心田的安乐之源。

作者介绍

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是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颇具影响力的弟子之一。 幼年即开始跟随家乡寺院的高僧大德修学佛法。二十一岁到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继续修学佛法。二十四岁获得堪布学位。之后在五明佛学院传讲显密法要,同时协助法王如意宝管理佛学院各项事务,全力护持四众学员的闻思修行。 二十余年来,他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发起、组织规模宏大的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教弟子闻思修持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 1995年,在德格玉隆阔建立扎西持林闭关院、养老院和医院,为藏族僧侣开设系统完整的佛教课程,并对周边众多寺庙的发展给予护持,支持帮助培养僧才。同时,堪布长期资助众多贫困家庭,解决就医和孩子上学等问题。为在家众提供各种修行的便利条件。当今颇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曾影响十几万人的生命轨迹。 堪布对佛法的开示精妙而平实,由其开示、随笔结集出版的《寂静之道》《生命这出戏》《透过佛法看世界》,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佛教类书籍中的畅销书。

部分摘录:
解脱的第一步是生起出离心,知苦离苦。然而,厌离轮回,追求解脱,又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
对多数人而言,轮回二字恐怕主要还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模糊概念,与自己的切身经历并没有建立起多大的关联。
在你的印象中,轮回,指的是一个充满痛苦的地方,或者可以干脆把它比喻成一座监狱,里面的囚犯分成六个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最低级的,地狱里的重刑犯,没日没夜上酷刑。比他们稍好点的饿鬼和畜牲,活着尽挨饿受苦,终日为了争抢一点可怜的食物打架打得你死我活。从人往上,算有点尊严了,可也好不到哪里去:人活着大部分时间在发愁或在生病;对阿修罗而言,生的乐趣在于争斗;天人是无所事事混日子,都很没意思。尽管如此,这种等级的划分如果是一经确定永远有效的话,能一直做个高级囚犯也不坏,但问题在于它不是永远有效,囚犯们得轮流到各个牢房去受苦。所以,如果想一直活得舒服,还是应该脱离这个叫轮回的地方,而那种一直都比较舒服的生活状态,就叫解脱。
很难说,这样去理解轮回和解脱,是不是对真正的解脱会有所帮助,因为这个“轮回”只存在于佛教知识的范畴里,充满其间的痛苦也只停留在你的概念里。“轮回及其痛苦”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你差不多只有在百忙当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功课的时候,才会想起还有“轮回”这么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这时候,你或许会想:轮回是个可恶的东西,的确应该像上师说的那样去摆脱轮回,寻求解脱。解脱后就过上幸福生活了。这辈子不会再生病,永远不衰老,夫妻恩爱,子女乖巧,反正现在生活中所有麻烦、发愁的事都没了,做什么都称心如意。下辈子起点更高,从一开始就没完没了地享福,因为摆脱轮回了。
如果这就是你追求的解脱,那恐怕没有比这种解脱更真实的轮回了。
佛陀初转法轮宣讲了苦、集、灭、道四谛。苦,是说我们的一切经历都不离痛苦的本质。集,痛苦的成因。灭,痛苦是可以止息的。道,止息痛苦的方法。实际上这就是解释了什么是轮回、轮回是怎么来的、是否有可能结束轮回(即解脱)以及如何解脱。虽然在四谛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灭是果,但佛陀在宣讲这两对因果时,却是倒过来先讲果再讲因,这是因为在实际修行中,是按苦、集、灭、道的顺序,而不是按因果的顺序来修的。你先要认识到六道轮回中所有生命的生存状态都具有苦的特质,这个“苦”不仅包括粗大剧烈的痛苦、伤害,也包括细微的不适、不如意等等。当你对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正确认识,远离痛苦就成为一股强烈的意愿,它让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生命中无所不在的缺憾——苦。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苦的成因后,才会知道原来苦是有可能终结的。于是,你通过各种途径远离痛苦、趣向安乐。修行中很多旨在去除痛苦根源的方法本身看上去也很苦,所以如果没有巨大的信心,相信只要去除根源痛苦就会消失,如果没有冷静理性的分析判断支持这种信心,我们恐怕很难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坚持下去。这也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先讲灭再讲道的原因。
解脱之道始于对苦的正确认识,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从正确认识痛苦着手,脱离轮回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大多数所谓学佛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脱?因为大家在心底不觉得轮回真有那么苦。虽然你也承认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东西会带来痛苦,应当想办法远离,比如灾难、暴力、贫穷、疾病等,但生活也有美好积极的一面,像爱情、亲情、理想等,至少这些东西还是值得去追求和拥有的。所以,只需运用佛法重点对治生活中痛苦、阴暗的层面,在遇到困难或倒霉的时候求助于佛法,请佛菩萨帮忙渡过难关就可以了。佛法不是讲离苦得乐吗?痛苦了才用得上佛法呀,而无灾无病、春风得意时,只宜尽情享受生活,才不愧到人间潇洒走一回。大概许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你看现在书店里有关佛教的书籍经常是和心理治疗、心灵鸡汤、励志之类的书摆在一起的。他们说,在你失意、痛苦的时候看看佛陀是怎么教你舒缓情绪、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修习佛法确实可以达到远离怖畏、病痛、沮丧等目的,佛门有求必应,此话一点不假,但你能从佛法中得到的益处远远不止于此。
有些人或许并未遭遇不幸,不需要佛菩萨来救苦救难,但却是通过佛法去获得别人的肯定、赞叹和供养。他们发现,如果求一点法,然后装模作样去修行、闭关一番,或者把刚刚从上师那里听来的佛法,现买现卖地跟其他人讲一讲,加上自我推销推销,自然就会有人把鲜花掌声、衣食供养送到面前来。龙树菩萨曾把依靠佛法换取名闻利养的行为称为“自欺”(1)。如果自身没有能力消化信财而滥用信众的供养,将来的果报会很惨烈。
当然,多数人不会抱着“贩卖佛法”的心态和动机去学佛,却也不是为了解脱轮回去学,而是为了生活美满、升官发财,来世投生善趣。以这种求人天福报的心,持戒、修行,哪怕修无上大圆满法也不是解脱、究竟证悟的因。实际上,在轮回中追求圆满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迷惑。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生活里之所以问题不断,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如果都想到、做到了,事情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于是我们很努力、很用心地去生活,可不论我们多在意保养、锻炼,身体照样会生病、衰老;不论我们多么爱身边的亲人,他们早晚还是会与我们分离。事业,家庭,一切,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常有人跟我诉说生活中的痛苦烦恼,事业不顺利,婚姻出问题,失眠厌食,等等,希望我能教给他们一个方法把这些麻烦都解决掉,像看医生那样,得到一系列建议,然后按照步骤一二三四,一步一步去做,然后就万事如意了。我想我大概常常让他们失望,因为我总是说:对生活要求不要太高了,好好修行呀!我希望他们少受痛苦,但我更希望他们明白:轮回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的。烦恼无尽的纠缠,这就是生活。
无始以来,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自己能过得更好、更安全、更快乐,然而,这种追求至今没有结果。是时候停下来重新思考了。如果我们不纠正两个错误,很难得到真正持久的安乐。一个错误是在缺憾中寻求完美,另一个错误是只想自己快乐。
二、发心 我们永远在为自己着想,而我们至今仍然痛苦;一心为众生着想的人,他早已成佛,获得了永久的安乐。
——寂天菩萨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动机是什么?我们对这件事的基本态度是什么?这就是发心。发心对修行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途径。
发心的不同 前面我们讲到修行的各种动机和态度。为了获得人天福报而修行,发善心,做善事,自然会修得善果,这一套思想和修行的体系可以称为下士道人天乘。下士道非常强调做人要正直善良,因为这是获得人天福报最关键的要素。
为了自己能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而修行,是中士道声闻缘觉乘的发心。为了一切众生究竟解脱而立志成就佛果,是上士道大乘的发心,也称为菩提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大乘佛弟子,不要因为自己发心更殊胜,遵循的思想体系见解更高卓,而看不起声缘乘、人天乘。一般世间有德行的人都值得恭敬,何况天人,他有他的善果。声缘乘修行人发愿不伤害众生,谨言慎行,想想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么精密严格的持戒,而我们很多嘴上说学大乘的人却经常轻易就伤害别人,真的应该惭愧呀!
马鸣菩萨在《修世俗菩提心论》中写道:“上士道亦应取下士之善趣行与中士之寂静行,以其为上士殊胜出离道之支分或助伴之故。”人天乘的行善积德、声缘乘的寂静之行,乃大乘行仪的组成部分。其实,法无大小,人心自有等差(2),所以阿底峡尊者说:大小乘以发心别。我们只需时刻检视自己的心,确定自己的修行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就好了,不要枉自在行持上分别我是大乘、你是小乘、他是不求解脱的愚人。众生的意乐根机不同,我们只是比一些人更有热情、更有勇气、兴趣更广而已,相信不仅是自己而且所有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
发菩提心 菩提心一般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指现见法界实相后生起的智慧。世俗菩提心又称广大意乐菩提心,指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解脱而精进修行、成就佛果。
我们尽己所能地帮助众生,希望他们丰衣足食,免受匮乏之苦;享受平等、关爱,免受歧视、孤独之苦。而同时我们知道,衣食资具会穷尽,内心的感受会变化,真的很难面面俱到,让人们长久地幸福下去。所以在救济眼前的疾苦之外,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尽量教人们取舍因果的道理。长远的丰足安乐只有靠改变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行为才能实现。
有人说:“我只想自己成佛,不想那么辛苦地利益众生,可不可以?”事实是,如果你只想自己解脱并且很精进地修持相关的法教,那么最终你可以获得解脱,成就阿罗汉的果位,但不是圆满无上正等觉的佛果。圆满觉悟(或说成就佛果)意味着智、悲、力三者圆满,其中,悲指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悲心,若在因地修行时没有此悲心,果地也就不会有圆满觉悟。
在这方面,另一个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面对穷人、病人、流浪猫狗以及其他需要帮助、抚慰的众生,你也许会说:“我的目标是度众生成佛,不是帮他们解决一时之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怎样呢?他们还不是无明?”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大家是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吝啬和冷漠找借口。
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成就佛果,这是广大意乐菩提心,也是我们一切身语意行为的基本动机,是修行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金刚乘和上师 而在听闻、观修、行持金刚乘法的时候,我们还要努力生起与实相相应的清净观,即“我与无边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了知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这又称为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金刚乘被称为速疾解脱之道,具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所以不需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也不需要肝脑涂地等极大的苦行即能证果。这对于生在末法时期比较没有耐心、比较脆弱的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金刚乘的教法又有远道、近道、捷径三种。根据一些续部教言,虽然依靠外续事、行、瑜伽三部,在五世、七世或者十六世内能成就佛果,却不容易修学。尽管依靠近道玛哈约嘎和阿努约嘎,一生一世能成就佛果,但如果生起次第的本尊如小指大小的形象也不能浮现于心、圆满次第一呼吸的气息也持不住,那也难以修成。而依靠光明大圆满,数年数月就能成就双运果位。
修行大圆满必然要借助上师的窍诀,否则不会修成。进一步说,要证悟大圆满心滴部之甚深密意,唯有依靠信心和上师的意传加持。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