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知乎作者赛博格关于交易问题的思考总结。该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投资类图书。作者将自己近年来在交易之路上的经验总结毫不吝啬地与读者分享,对于交易者建立与完善交易体系有很大帮助。书中关于交易系统的四种情形和临界点、交易中不可能三角的描述分析,是国内难得的关于交易系统底层逻辑的原创思考。
作者介绍
陈侃迪,1989年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就职于浙江中大期货、双犀投资私募基金公司。2019年加入华尔街见闻担任财经编辑。现于上海财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部分摘录:
交易系统的本质是对市场某一状态的描述,但市场状态本身非常不稳定且并不纯粹,尤其是市场在转换自身状态时的过程异常魔幻,有时候是逐步渐进的改变,有时候是迅猛强行的改变。
均衡观念是公理系统的产物。经济理论的结构类似于逻辑学或数学,它建立在某些公设的基础之上,所有的结论都经过逻辑推理以公设为前提推导而来。
均衡的非现实性无损于逻辑结构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将假设的均衡看成现实的模型就会出现严重的失真,正如应用欧氏几何描述非欧几何的空间时将会发生的情形。
——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首先这节不会把资金与仓位管理的问题在一开始就混进交易系统一起讨论,因为这会使我们看不清系统中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系统本身就有的,而非资金管理的问题,也因此我希望在讨论交易系统时是孤立的,排除了其他所有影响因素的。在这一部分我所谈论的交易系统都将不考虑加减仓和资金问题,更不考虑多个系统叠加后的情况。
交易系统的本质是对市场某一状态的描述,但市场状态本身非常不稳定且并不纯粹,尤其是市场在转换自身状态时的过程异常魔幻,有时候是逐步渐进的改变,有时候是迅猛强行的改变。这也就导致了交易者的假设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得到验证的,它需要在市场的反复无常中一点一点地显现。
也就是说,交易者假设的实现不是单纯依靠某一两笔单子解决的,而是依靠一系列交换逐步得到验证。只要交易者承认他并不知道市场状态转换的准确时长,那他也就必须要承认其不可能仅通过一笔交易就将假设实现。
只要是依照着假设而进行的交易,那么这一系列的交易和市场之间都应该具有相应的联系,因为在这背后体现的是市场走势和交易者假设逐步开始重合或分离的过程。如果交易者的假设是成立的,则随着时间的推进,假设会逐步在市场中得到确认,交易者的胜率也随之提高,如果没有成立,那么各种麻烦的问题就会频繁出现。
因此如何应对基本假设与市场状态之间的关系是重点所在。我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情况:系统有效,系统误判,系统失效和系统死亡。
当基本假设与市场状态大致符合时,系统有效,当市场正处于状态切换或调整时,系统可能出现误判,也可能进入失效,而当市场彻底转变为另一种相对立的状态时,系统死亡。
对于系统有效我想这无需多言,你的假设将与市场走势逐步重叠,一切都按照剧本来演。关键的是,只要市场状态和基本假设相符,那么交易者就要持续不停地交易,当系统有效时,正是交易者理应获得回报的时候。只要系统有效,就要不停地按照系统信号交易,不用担心那些小亏损,最终一定是大幅盈利的。
最为棘手的是系统误判与系统失效,在讨论这两个之前先让我对以下要出现的几个词做解释。
①临界时刻:指交易者的假设将要与市场走势开始重合,但又未完全重合。
②临界点:指临界时刻的大小,时间越长越大,反之亦然。
当基本假设所描述的特征将要在市场中显现,但还未彻底显现时,交易者的假设与市场状态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模糊不清。
例如出现了一轮上涨和回撤,回撤结束后,立马又恢复上涨,但很快又全部跌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对趋势假设来说,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处于既死又活的状态。
我把这种情形称为临界时刻,它代表着交易者的假设与市场状态之间暧昧不清的关系,多一分则假设成立,少一分又不成立。
交易者并没有预测行情的能力,因此每一次临界时刻的到来对于交易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它既可能是一次机会,也可能是一次风险。
而一部分风险的来源正是由于形式系统的不完备性,系统可能会产生误判,错把震荡的某一段判定成趋势的开始,但对交易者来说,在临界时刻尚未结束前两者并没有明显区别,当临界时刻过去后,市场走势完全相反,则系统误判产生,交易者就要果断止损。
也有可能在临界时刻中,市场始终不给出明确走势,反复拉扯,这种情况下则归于系统失效,交易者应当迅速离场观望。
系统误判是市场给出了应答只不过是错的(基本假设在当前暂时不成立),系统失效则是市场非但没有给出应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形势越不明朗(无法确定基本假设在当前到底是成立还是不成立)。
临界时刻过后,要么系统有效继续持有,要么系统误判或者失效,坚决止损。但在临界时刻尚未结束前,交易者需要承受期间所有时间乘以波动的风险,并且交易者也不确切知道要承受多少风险才能换来结果。
此处即指临界点,临界点越大,则交易者所要承受的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临界点越小,风险也就越小。
市场中最让人头疼的风险来源莫过于此,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都有相应的办法去处理,然而在临界时刻,交易者并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交易者的假设在此时属于半死半活的状态,提前离场也就不可能获得利润,想要得到最终的结果就必须要承受这段不确定的风险。
临界点的狡猾之处还在于,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临界点本身还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
在交易者入市后,可能一开始临界点在不断地变小,即随着时间的变化,交易者的假设是否成立很快就会得到答案,那么当前这是对交易者较为有利的状况(此处有利并不是代表能产生收益,而是代表交易者只需要承受较少的时间乘以波动的风险就可以得到应有的答案)。
但随后,突然风格大变,市场开始脱离剧本朝着无序波动的方向发展,临界点在此刻又变大了,即假设是否成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得到验证,相反还更模糊了。当临界点在不断变大时,交易者在随着时间的推进中非但不能得到假设是否成立的回答,还要承担更多未知的风险。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系统失效的由来,市场无法给出交易者假设成立与否的答案,迅速离场并观望一段时间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不然所要承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可能亏损一大笔钱,也可能在反复进出中持续亏损。
当然,是否要参加所有的临界时刻完全由交易者自己决定,面对临界点的变化,交易者要承受多少风险、是否值得,将参考其他的因素来考量。
当临界时刻反复出现,但却屡屡失败,即总是得到系统误判的结果,这时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意味着市场状态已经彻底改变,系统已进入死亡阶段。
系统死亡非常好理解,在当场的市场状态下,交易者的假设完全不存在,任何企图使用不符合市场状态的假设,最后的结果都是亏损,一直到市场状态彻底改变为止。例如相对于趋势交易来说,在标准的震荡市场状态里,趋势交易系统就是死亡的,而和趋势基本假设相反的那一套震荡交易体系则渐渐开始有效了起来。
注意区分系统死亡、系统误判及系统失效,前者意味着如果继续使用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并且长期如此,而后两者只是暂时性的亏损和离场,形势并不会一直不利于交易者,可能一两天,可能一两个星期,市场状态又会回到正轨上来。
在系统死亡时,交易者只有两种选择,买张机票去好好放松一下,或者更换另一套符合当下市场状态的交易体系。
系统死亡在时间上还要相对地分为长期和短期,短期的系统死亡通常是类似于市场状态发生了切换,但过一阵子又会变回来,这一类情况是非常普遍的,通常几年后,死亡的系统还可以卷土重来。但长期的系统死亡可能会持续更久,例如我们所用的技术分析是以人类社会群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但如果某一市场或某一品种的参与人数太少,流动性也极差,那么这样的市场是不具备使用技术分析的条件的,任何由技术分析所衍生出来的交易系统在这样的市场里就是长期死亡。同样如果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造假,那么使用财务报表来观察上市公司的价值这类基本面交易系统也将处于长期死亡状态。
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简单地把市场按有效市场假说来分成三类,那么一些系统的有效和死亡将持续更长时间,这背后需要一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等都发生巨大变化。当然市场并非就可以这么简单地分类,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一个市场或者一个品种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离开这个市场并寻找合适的土壤才是最佳的选择。
最后,再把系统的四种情形总结一遍。
系统有效意味着假设在当前是成立的,在系统有效时我们应该坚定持有,并在之后准备进行加仓。
系统误判意味着假设在当前并不成立,在系统误判时无论盈亏都应该及时离场,但并不是彻底放弃交易,机会还可能再出现。
系统失效则是无法判断出假设是成立还是不成立,一切仍然处于未知,这种情况下交易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系统特点以及盘面波动幅度做出合理决定,继续持有也可能会出现转机,但也可能会增加风险,及时退出并观望待情况好转时再进入也是可行的方式。
系统死亡则意味着假设在当前彻底不存在,交易者需要更换品种,或者更换另一种符合当前市场的系统,并且这一持续时间远比上两种状况来得要长,可以以年为单位来计算。
用更具体点的话来说,以趋势交易假设为例,在平静的趋势中是有效的,在波动的趋势中可能误判可能有效,在波动的震荡中会误判,在平静的波动中会失效。放到更大一个周期级别中去,在长期的震荡里,系统就是死亡的。
除了四种情形外,还引出了临界时刻和临界点这两个概念,它们是交易者的假设映射在市场中时必然会出现的状况,交易者在此处将承受风险,同时系统的四种情形也会在之后得到确认。
如果交易者无论如何都无法确认系统的四种情形,那要么是基本假设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假设不够完善,也可能是内部发生了矛盾,需要对基本假设重新规划,要么就是对市场的分类不够完善,不能识别出市场的变化,这说明交易者对市场的理解仍然有缺陷。
能够一直坚持按照某一套正期望系统来交易,那么最终盈利是必然的事情,但这仅仅只是盈利,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在加仓、获利平仓、控制回撤等问题上下更多的工夫,尤其是对于一个自上而下式交易体系而言,因为系统的状态可直接得到市场的确认,虽然是后知后觉的确认,但这足以让交易者逃过一劫。
能够良好地处理系统的四种情形并保持一致性,是交易员走向成熟的标志。许多人将交易的长期盈利与否归结于系统的复杂性,我认为这种理念是误人子弟的。系统的复杂性只和盈利亏损周期有关,并不能完全避免系统的四种状况,越精妙的系统崩溃时也越猛烈,有效时间持续越长同时也就意味着死亡时会有多惨。有些系统长期有效,并非彻底地避免了系统死亡,而是在死亡的量级上和有效的持续时间上做了转换,通过增加系统死亡时的风险量级来换取长时间的系统有效,历史上许多崩溃性的案例都表明了这点,相对应的,某些系统经常性的死亡,则换来的是一旦有效则有效的量级异常巨大。
一些系统专注于描述“白天鹅”,另外一些则专注于描述“黑天鹅”,这就不难明白某些系统的超额收益正是来源于其他系统的土崩瓦解。在收益来源于风险这点上,市场从来不含糊,风险是不会自己凭空出现和消失的,它要么是被转移到了别人身上,要么就是叠加起来变成了一个更大的风险并在合适的时候爆发出来。
当然,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流派或者技术超群,确实在短期可以获得巨大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早晚会反应过来,更何况新的体系和技术不会常有。因此从长期来看,能够完美地把握系统的四种情形再加以心理优势才是我们所需努力的方向,前者属于可遇不可求,而后者才是发扬光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