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者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无法继续为全球贸易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只有消除现行货币体系的缺陷,建立新的、更优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更光明的未来。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用真实的数据论证了美元霸权与国际贸易失衡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世界人民元。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设计介绍了世界元的生成路线,并且运用严谨的沙盘推演验证了世界元的可行性。
作者介绍
马霞,经济学者,独立投资人。从事金融领域工作30余年,拥有丰富的外汇交易经验。近年来,她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社会关注。截至2021年1月,她发表在社交平台的系列音频和视频讲座,点击量累计过千万;发表在公众号的作品,阅读量累计过百万,并收获了大量好评。
部分摘录:
难以为继的美元体系 中华智慧之根是正、时、度
中华智慧博大精深,笔者认为,《易经》是中华智慧之根,《易经》的核心思想可以浓缩成三个字:正、时、度。
正就是道,道即自利利他浑然一体。中国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推己及人、由小及大、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大道。所以,在中华智慧中,道就是家国天下的情怀,是人类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道的制度一定是共赢的设计。
时就是时机,就是说只做符合道的事还不够,还要把握最佳时机。韬光养晦的时候不能做鲲鹏展翅的事,要耐心等待外部环境出现最佳的时间点。等待时机绝不是消极静等,而是积蓄力量,积极营造有利的态势。中华智慧向来是动态地看待事物发展,相信事物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动态演变,所谓“反者道之动”。
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独有的智慧。度是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本能。中庸之道的灵魂就是,再伟大的创举也要适度,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已经深深融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基因密码。从中医到治国理政,从个人修为到眺望世界,从为人处事的日常点滴到军事外交的应对处理,中国人的思维处处闪耀着中庸之道的智慧光芒。
设计新货币体系,也必须以正、时、度为纲,这样的货币体系才能行稳致远,才能给人类带来稳定的金融服务。
美元只是赚到了一点“时”
行文至此,笔者用大量数据分析了欧美等国各自不同且看似无解的困局,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事实证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框架存在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货币体系回答不了最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不了最简单的市场运行沙盘推演,这足以证明这套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既不“正”,也无“度”,而仅仅是赚到了一点“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金融、媒体话语权等方面拥有垄断地位,这主要得益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先发优势,即天时的优势。因为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且产能因战争而急速扩张,战后的美国虽然负债累累,却收获了巨大的战争红利。当时美国是全球头号工业制造大国和头号贸易大国,因此,只有美元能充当国际流通货币,这才有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变成所谓的“石油美元”后,美国就走上了债务经济的不归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龙头,美国虽然引领了半个世纪的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但是,美国取得的每一份领先优势,都是以近在眼前的国家金融风险为代价的。
市场万能论是要命的“政治正确”
正即道,道即家国天下的情怀。在崇尚利己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金融安全之所以在国家整体经济制度设计中遭到严重忽视,正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治理体系缺乏家国天下的情怀。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就是市场崇拜。亚当·斯密认为,每个市场主体的逐利本能可以自动调节市场,相信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能推动经济自动走向合理运行,从而达到平衡所有人利益诉求的理想市场状态。这种设计无限放大了利己主义,缺乏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懂得没有政府的有效治理,市场不会一直健康有序地成长。几百年来,尽管西方经济危机不断,但西方经济学的“市场万能论”已经发展成一种信仰,被冠以各种“政治正确”,这导致政府监管在市场经济中严重缺位。国际金融体系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大船,在不可预测的市场大洋中自由冲撞,直到撞上冰山,引爆金融危机;一片狼藉之后,很快又故态复萌,开始新一轮的膨胀、破灭。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利己主义的集合体。亚当·斯密主义者相信,由各式各样的利己主义者汇聚起来的市场,会自动调节平衡各方利益。这种理想化的市场模型,在真实的世界经济史中却屡屡碰壁。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更激烈的冲突,包括世界大战,就是明证。市场残酷博弈的现实也已经证明,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仅仅依赖市场就能走向繁荣的理想经济模型。但市场永远有效的金融永动机的思想,在西方经济学中已经根深蒂固。这种市场自我完善的理想模型其实就是空想自由资本主义。在空想自由资本主义理论体系下,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反而成为“政治正确”。在利己主义理念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国际金融体系,自然只有丛林法则,没有多赢思维,更别指望它能打造经济全球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利己主义为中心、不受政府管控的市场经济扩展成全球化体系,必然是一个无道的零和游戏,接连不断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也就不可避免。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危机只会越来越频繁,破坏力只会越来越大。
美元的国际支付能力危机已为期不远
经济全球化必须有金融一体化支持,国际结算、信贷、储备货币的顶层设计必须能通过严谨的理论论证和沙盘推演。美国是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也就是全球最大外债存量国,稍有理性思考的人都能想明白,由全球最大外债国的货币来充当国际储备货币,这个“美元世界银行”必定是一个负债累累且资不抵债的银行。全球外汇储备约11.83万亿美元,而美国累计经常项目逆差约12.04万亿美元,可以说,全球外汇储备都填了美国的消费债,这样的货币体系如何服务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又如何能维持下去?
如今,美元已经开启了下跌模式,加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及贸易的影响,全球外汇储备见顶,美联储和白宫又印钞消费,可见,美国外债不会减少,只会继续膨胀。在此背景下,一旦国际债权人放弃美元,美元债务链出现断裂,除了崩盘,很难想象出美元还有别的结局。美元信用体系一旦崩塌,国际金融体系一定跟着遭殃。
违背基本数学逻辑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持久,最终,美国将会成为这一体系的最大牺牲品。这一节中,笔者将从全球经济视角全面审视美国经济和美元,通过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新货币体系做好基础理论铺垫。
1. 黄金背书美元为什么必然失败 布雷顿森林体系
分析美元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需要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由来和演变,维基百科中是这样介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进程大受影响,致使各国在其货币兑换黄金时发生困难,导致金本位制度崩溃。1929年又发生了全球经济大萧条,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加强经济合作,重建国际货币秩序,恢复国际贸易的自由运行,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山旅馆举行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商讨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交易的标准及战后重建问题,以促成战后世界贸易和经济的繁荣。会议中建立的标准包括:各国货币不得随意贬值,以维持固定汇率来促进贸易畅通,并顺利进行资本积累,帮助第三世界国家重建战后经济体系。会议决定由美国罗斯福政府领导同盟国共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或称世界银行)这两大金融机构,来执行战后重建发展计划。两大金融机构也采用黄金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以应对世界黄金总量不足以支撑金融体系中不断增长的货币流量的问题。
1950—1960年,欧洲多国经济复苏,并认为固定汇率对自身不利,于是开始换取较为保值的黄金。这时,美国已流失2/3的黄金储备,而美国原来占有全球黄金储备的75%。20世纪60—70年代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协定中,美元对黄金贬值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同时,美联储拒绝向他国央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已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完全崩溃。但直到1976年,国际社会才达成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得以继续存在,至今还发挥作用。[1]
贵金属背书国际储备货币的先天不足
美元与黄金挂钩仅仅维持了27年,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失败?美元用黄金做锚的缺陷是什么?除了黄金储量有限,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总需求之外,还有两个更深层的原因决定了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挂钩必然失败。
第一,用贵金属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贸易双方不仅要考虑商品的交易价格,还要考虑贵金属价格变动的风险,而贵金属本身就是商品,其价格就是浮动不定的,这样,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各国货币用固定汇率与黄金挂钩就很难维持。黄金是可以独立交易的商品,各国金价不同,黄金价格波动自然会波及国家间的汇率,从而影响各国货币与黄金的挂钩。汇率、金价、贸易失衡,三个变量交织在一起,很难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出的“各国货币不得随意贬值,以维持固定汇率”的管理目标。
第二,纵观人类货币史,各国无数次尝试用黄金、白银作为国际交易和储备货币,却始终无法真正解决国际贸易的结算难题。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因为黄金背书国际储备货币先天不足。国家间贸易失衡是必然的、永恒的,贸易平衡则是偶然的、短暂的。如果贸易长期失衡,逆差国的黄金就随着贸易结算流向了顺差国,而逆差国的黄金持续流向顺差国的交易模式,根本无法持续。举例来说,假定美国只是对少数几个国家贸易逆差,对全球各国的贸易总量还是平衡的,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美国的黄金持续流出。因为这几个对美顺差国通过出口得到了美元,会用美元兑换黄金,同样会造成美国的黄金储备枯竭。理论上讲,美国可以从对美逆差国换回黄金,以补充美国的黄金储备;但现实中,这样的交易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黄金。国家的黄金储备枯竭了,就没有筹码参与国际贸易,等于失去了国际市场。没有了交易筹码,又不肯退出国际贸易,战争就成为必然选项。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经济诱因,就是清朝时期英国对中国长期的大幅贸易逆差。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还是过去140年用贵金属做国际贸易结算货币[2]的变种。而贵金属的天然缺陷注定了它不能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