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史料与场域-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022年6月30日

简介

本书是中国和日本宋辽金元史界青年学者之间密切交流的成果,彰显了此一领域的研究特色之一,以“史料”与“场域”为核心议题,体现了当前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的新课题、新视野。
本书是复旦大学和日本宋代史研究会共同筹划举办的中日青年学者辽宋夏金元史研讨会的论文精选,由日本宋史专家平田茂树先生和复旦大学余蔚教授合作主编,收录文章二十篇,以“文献开发和空间探索”为核心,分别从新史料、史料的新可能性、信息流动与士人网络、礼仪空间与文化传统、地域空间与历史书写、景观空间与人的互动、政治空间与制度运作等多个主题展开讨论,展示了辽宋金元史界相关专题蕞新和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借助东亚的辽宋西夏金元史的国际交流,推动超越“时代”、“领域”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

作者介绍

平田茂树,1961年生,日本静冈县静冈市人。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博士。现任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此外,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学府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宋代政治史、社会史等。

部分摘录:
近年来关于元代的资料、史料,不断有新发现。尤其有关于石刻资料的研究情况,其进展颇为醒目。其他的资料、史料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
比如,纸背文书的研究备受瞩目。①上海图书馆藏《增修互注礼部韵略》,②国家图书馆藏《魏书》中的纸背文书,得到整理和研究。前者整理发现了约300余叶700户以上的元代湖州路户籍资料。(1)后者整理发现了约1700余叶浙江行省所辖各路的公文书。(2)相信像这样的研究今后也将不断涌现。(3)
以上史料的发现规模虽大,但并不是常见的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新的史料呢。
我认为对已知的史料进行重新研读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比较推崇的方法就是对已经影像化并出版的史料进行重新研读。
其中,邱靖嘉的论文《晓山老人〈太乙统宗宝鉴〉所见金朝史料辑考》很具有参考价值。(4)这篇论文介绍了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67册)和《续修四库全书》(第1061册)中的《太乙统宗宝鉴》。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从未被发现的有关于金代末期政治史的一些史料。
本文则聚焦于《经世大典》,希望能从《永乐大典》中找出新的史料,并能从已影印出版的《罗氏雪堂藏书遗珍》中得出新的研究成果。
元代的史料数量有限。但是,通过对已有文献的重新研读,我们是否也可以发掘出新的史料呢?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经世大典》进行重新审视。
一、经世大典的整理、研究 《经世大典》是依据唐、宋会要编纂而成的史料。对此,《元史》卷三三《文宗纪二》“天历二年(1329)九月戊辰”条记载:
敕翰林国史院官同奎章阁学士采辑本朝典故,准唐、宋会要,著为经世大典。
此外,《国朝文类》卷四〇《杂著 经世大典序录》:
是年(至顺元年)四月十六日开局,仿六典之制,分天地春夏秋冬之别,用国史之例,别置蒙古局于其上,尊国事也。其书悉取诸有司之掌故,而修饰润色之。通国语于尔雅,去吏牍之繁辞,上送者无不备书,遗亡者不敢擅补。于是定其篇目凡十篇。曰君事四、臣事六。……至顺二年五月一日草具成书缮写呈上。
据史料,其“开局”于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四月,完成于至顺二年五月。编目分为君事(帝号、帝训、帝制、帝系)和臣事(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重点是“臣事”为《元史》中《志》的基础史料。
《明太祖实录》卷三九“洪武二年二月丙寅”:
诏修《元史》。上谓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乃诏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为监修,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为总裁,征山林遗逸之士汪克宽、胡翰、宋禧、陶凯、陈基、赵埙、曾鲁、高启、赵汸、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谢徽十六人同为纂修。开局于天界寺,取元《经世大典》诸书以资参考。
大都陷落后,《经世大典》与元十三朝《实录》被明政府接收。后成为编纂《元史》的依据。但是,后来遗失了。现在能够看到的《经世大典》只是在《永乐大典》中被引用而留下的部分。
从《永乐大典》中摘录《经世大典》的工作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例如,由徐松(1781~1848)和文廷式(1865~1904)所摘录的部分如下:
《大元官制杂记》  《永乐大典》卷1118~1119
《大元毡罽工物记》  《永乐大典》卷4972
《大元仓库记》  《永乐大典》卷7511,7517
《大元马政记》  《永乐大典》卷11678
《大元海运记》  《永乐大典》卷15949~15950
《元代画塑记》  《永乐大典》卷18287 等等
以上史料的研究成果,使元代史料的研究得以深化。
近年来从《永乐大典》中摘录《经世大典》的尝试仍在继续。现在通行的永乐大典是198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缩印本(总计797卷,全10册)。此外,2003年还出版了《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5):
卷803~806:“詩”字卷8569~8570:“生”字
卷10110~10112:“紙”字卷13201~13203:“用”字
卷14219~14220:“相”字卷15957~15958:“運”字
卷19865~19866:“竹”字
之后,栾贵明(编)《永乐大典索引》和衣川强(编)《永乐大典索引》相继问世。(6)
从现行的《永乐大典》的记载中收集《经世大典》的相关研究还有,苏绅振《元政书经世大典之研究》、王清源《〈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举隅——以文廷式辑元〈经世大典〉佚文为例》、周少川《〈经世大典〉辑佚考论》等。(7)其中,在周论文中登出了《〈永乐大典〉残本所存〈经世大典〉佚文表》。
我认为有了这些研究做铺垫,便能够找出新的史料。
二、《永乐大典》所引用的《元史》 在上一章中,我们对《永乐大典》中所引用的《经世大典》进行了确认。以下,尝试对《永乐大典》以外的史料中,存留《经世大典》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永乐大典》中有一些内容的出处标注为“元史”。但是,经过将这些内容与现行的《元史》进行比对,发现有一些内容是现行《元史》中不存在的。
最早注意这一问题的是陈高华教授。陈教授在其所著《元大都史事杂考》的“第五章 石工杨琼事迹新考”中的注释中指出(8),《永乐大典》中所引用的采石局相关内容应是已失传的《经世大典》中的内容。为了强调这一考证,在编纂《元史研究论稿》时,特意对这一部分的论证做了重新修整。此外,陈教授以“温岭”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元代政书〈经世大典〉中的人物传记》的文章(9),对《永乐大典》中引用的《元史》传记史料进行了介绍,并认为这些内容也应是引自《经世大典》的内容。受这一结论的启发,我发表了「『永乐大典』所引の『元史』について」一文(10)。
我所进行的调查工作并不复杂。只是将《永乐大典》中出处标注为《元史》的内容进行检索,然后将之与现行的《元史》进行比对。
《永乐大典》中出处标注为《元史》的内容总共有311项。其中半数以上的内容是与现行《元史》中的记录相一致的。同时,也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
首先,这些不一致的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出处的标注错误而造成的。
例如,卷19781/13B《明金局》的内容中有如下记载。
【元史】宦者传:童贯性巧媚,徽宗立,置明金局于杭,贯以供奉官主之。
根据“徽宗立,置明金局于杭”的内容判断,这一部分实际应是引自《宋史》卷四六八《宦者传》的内容。
类似的情况还有,卷13135/8A《梦嵇侍中》应是引自《纪梦嵇侍中》(《松雪斋外集》),卷922/3A《万世师》应是引自阎复《加封孔子制》(《国朝文类》卷一一)。
除了以上已经确认出处的例子之外,还有几处是虽然注明出自《元史》,但在现行的《元史》中并没有找到的,如下:
卷2806/5B《西卑》卷10889/14A《别出别》卷14608/3B《国子监主簿》
卷14608/27B《詹事院主簿》
卷19781/11B《柴碳局》 同卷/12A《供徽局》 同卷/13B《金糸子局》 同卷/14A《貂鼠局》 同卷/14A《大木小木局》同卷/14B《司属彫木局》 同卷/14B《器物局》 同卷/15A《采石局》 同卷/15A《符牌局》 同卷/15B《毡局》 同卷/15B《葛布局》 同卷/16A《织染局》 同卷/17A《中山局》 同卷/17A《真定局》 同卷/17A《别失八里局》 同卷/17B《荨麻林局》 同卷/17B《绫锦局》 同卷/18A《纹绮局》 同卷/18A《绣局》 同卷/18A《帘网局》 同卷/18B《铁局》 同卷/20B《鞍辔局》 同卷/21A《斜皮局》 同卷/21A《双线局》 同卷/21B《画油局》
卷22181/13A《瑞麦》
观察这些史料很容易发现,这其中频繁出现了“局”字。因此可以参照《元史》百官志的内容来进行补充。
这些《永乐大典》中所引用的《元史》内容之所以受到瞩目是因为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世祖朝皇太子真金的活动记载。下面引用其中的三段史料。下表中左侧为《永乐大典》中所引的《元史》,右侧为《元史·百官志》的原文。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