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子女教育和培养为中心议题的随笔集。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且在自己珍视的事业上颇为成功的母亲,作者表现出的对子女教育和培养的重视,似为天经地义。但是,作者又以自己的实践证实,性别差异、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孩子天资、教育方式方法等等,均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预期。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作者感悟到:互动,尊重,和孩子一起成长,或许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
★ 从真实案例出发,深入观察孩子的行为动机——总结规律,回归家庭本身,得到属于每个家庭自己的教养指南。
★ 孩子的成长阶段漫长且多变——本书以更为宽广的视角,探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表现的深层原因,帮助家长持续破解养育难题,突破孩子的一个又一个成长瓶颈。
★ 当中式教育观遭遇美国文化——知名作家王芫,拆解自身育儿经验,带来*手的教养笔记。
★ 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养方法论,不要盲目跟从各类家教方法——没有大道理,从亲子日常生活的相处细节中,找到陪伴孩子成长的密匙!
作者介绍
王芫,小说家、专栏作家。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移民加拿大,现居美国南加州。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路线图》《口红》,长篇小说《什么都有代价》《幸存者》《你选择的生活》《似非而是的生活》,散文集《你自己的真理》,译有《谁在敲我的门: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和《岩石堡风景》(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作品)。目前在《财新周刊》撰写教育主题的专栏文章。
部分摘录:
3月中旬,儿子从学校回来,郑重其事地提出向我借钱。他历年的压岁钱都存在我的账户上,我一直劝他消费,但他的消费意愿总是很低,以至于我觉得男孩实在好养,每年买两次衣服就行了。夏天短打扮,冬天长打扮,一个牌子买6件不同颜色的即可。现在,儿子终于要消费了,我好奇地问:“你要买啥?”
“买点股票。你听说股市熔断了吗?”
我当然听说了,朋友圈到处都在议论,想不听都不行。
看我犹豫不决,他又说:“你不是总问我将来打算干什么吗?我已经想好了,炒股票。”
“真的?”我有点兴趣了。“你为什么想炒股票呢?”他说:“我在网上进行了一个心理测试,发现我有两个特征:第一,喜欢钱;第二,什么都不爱,除了宅家看电脑。测试给出的结果是,我应该炒股票。”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
我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理想。从我女儿身上,我看到了理想的重要性。在9年级以前,我女儿都没有主动学习过。每次我批评她,她就翻着白眼说:“我将来去麦当劳打工,已经学得够多了。”10年级前的暑假,不知为什么,她突然想当医生。从那以后,她就开始自己设计选课,自己决定上哪个大学,自己找机会跟教授做实验,摇身一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掐指一算,如果以我女儿为镜,我儿子的质变应该发生在2020年8月。没想到,现在提前了5个月。
有理想是好事,于是我当场拍板:除了他的自有资金748美元,又借给他4252美元,凑成5000美元,给他开了户。
投身股市的第一晚,他美滋滋地告诉我:“已经赚了1200美元。”
“股市不是还在跌吗?你怎么赚钱了?”
原来他买的不是股票,而是买的看涨还是看跌期权。我感觉有些不靠谱。还没学会走路,怎么就开始跑步了呢?他给我解释:买个股不也是判断涨跌吗?道理是一样的。听着似乎有理,但我还是劝他赶紧卖了。我有一种劳动人民朴素的价值观:到手的钱才是钱。我说你先卖了,把利润留在一边,然后重新买进,就好比重新出发一样。这样不好吗?他说行。但我们住在美国西部,股票交易所在纽约,有三小时时差。第二天早上,等他起床,纽约那边股市已经上涨了,错过了最佳的抛出机会。
他说不要紧,股市还会跌的。没想到,第三天、第四天,股市持续上涨。到了第五天,他的信心动摇了,决定割肉。他刚一抛出,股市再次熔断。这么一折腾,5000美元本金损失了一半。
别看刚一入市赚1200美元轻而易举,等到赔了钱,再想把钱赚回来,就千难万难。过了两周,我问他还剩多少钱,他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我想,还是不问了吧,说不定哪天就给我一个惊喜。又过了两周,看他每天下午默默从自己房间里出来,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厨房,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地坐下吃饭,举手投足像极了网络上描写的“股民综合征”,我愈发不敢问了。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回忆起他小时候的趣事,如何跟姐姐比赛玩游戏,屡战屡败,输给姐姐很多钱。我说:“你明明赢不了你姐姐,还非要跟她比,好像你就是想给她送钱。”“你想说明什么?”他警惕地问我。我说:“我想说明你不爱钱。”“不对,说明股市被人操纵了!”
我这才意识到,我举了个很不恰当的例子。当年姐姐为了赢他,确实耍了手段。姐姐还骗他说:“我之所以能赢你,是因为我在制造游戏的公司里工作,掌握内部资料。”那时,他6岁,对此深信不疑。多年以后他才明白,游戏公司不可能雇用童工。
眼瞅着他脸色越来越阴沉,越来越愤怒,我开始担心他怀疑社会、怀疑人生。突然有一天,他一脸轻松地走出房间,我知道一切都结束了,我的4000多美元打了水漂。考虑到他心情不好,我并没有催他还钱。过了几天,他主动问我:“你去年夏天送我去数学夏令营花了多少钱?”我说:“大概4000美元左右吧。”他说:“你借给我炒股的钱,就当送我去了夏令营,行不行?”我想也有道理。我们中国有个“交学费”的说法,为失败付出的代价,都可以在账目上走“学费”一栏。“但是,你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问。他说:“我学到了不能炒股。”我觉得这个教训也挺宝贵,于是就答应了他不用还钱。
但是,我女儿不同意,要求弟弟必须把4000美元挣回来。他已经15岁了,可以去麦当劳打工。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体力劳动者大量失业,最低工资类的工作机会也极其难找。我跟女儿商量:能不能免除他的债务?但是,我女儿指出,这段经历可以让他写出很好的大学申请作文。姐姐把开头都替他想好了:“我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赔掉了4000美元,又用一个夏天挣了回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棒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