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人工智能之不能-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022年6月30日

简介

会存在一个超级人工智能系统吗?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不会。
这本书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回顾了上100年物理学和数学的进展,通过对量子力学、时间、虫洞、暗物质等概念的轻松解读,从顶层逻辑、原理层面等本源性知识上探讨了人工智能做不了的事情,对完美、通用的人工智能判了“死 刑”,最后落脚在怎样培养适应人工智能共生时代的新人类,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本质上无穷尽的现状上。
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贯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层层深入分析人类认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数学和逻辑本身论证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作者认为,从务实主义的角度看,我们仍可以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进步,但不能盲目地崇拜机器,甚至忽视了人的智能优势——毕竟,有些真理我们能够认识到,但不能为算法所描述。
胡适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获得对人工智能正本清源的新认识,同时可以更好地思考,在这不可逆的人工智能进阶过程中,我们如何去驾驭自己的发明,实现人类的智能进阶。

作者介绍

马兆远何许人也?
1997年通过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25岁获得牛津大学物理博士学位,师从“超冷原子理论之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Keith Burnett爵士;
美国国家标准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师从“激光冷却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实验平台。
现为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数字化先进制造研究中心主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终身教授。
著有《量子大唠嗑》。

部分摘录:
多少逻辑叠加在一起就不是逻辑了?至今人工智能不管算法如何炫酷高深,都还是要基于图灵机来完成,图灵机是人们用来实现逻辑推演的工具。因此要了解人工智能做不了的事,就要先从了解逻辑机开始。
我们首先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能否通过有效的逻辑工具来避免语言里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至少,我们会看到,在一系列利用语言沟通的问题上,逻辑是有用而必要的。一个逻辑系统,至少有一些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将保证说话的人不再说一些前后矛盾的话。这看似容易,但当我们犯了逻辑错误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而正因为没有逻辑,我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始终没法积累成有意义的衍生品——新的知识。
逻辑的基本规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同一律(Law of Identity)
• 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
• 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
• 充足理由律(Law of Sufficiency)
同一律 在用语言进行逻辑推演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本身始终具有同一性。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推演过程中使用某个概念时,必须自始至终在唯一的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同一律只是要求所讨论的命题保持同一,要求事物前后一贯。不能将其理解为要求“命题断定的情况必须与客观情况一致”,就是说,不能把命题事实层面的真或假混同于命题与其自身是否保持了同一。同一律并不保证所讨论的对象本身的真实性。
同一律在逻辑推演中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思维只有具有确定性,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只有遵守同一律,我们才不致于产生“混淆概念”和“转移话题”的逻辑问题,才能让讨论正常进行下去,写文章说话才能主题明确、思路连贯。同一律保证对话有中心,辩论不偏离议题。
但就同一律本身而言,它不能推出任何有用的新知识。因为语义本身可以被无穷诠释,所以同一律的两个对象,必须严格一致,任何差别都会被扩大,从而使同一等式的两端并不同一。
苹果是苹果 小明去买苹果,看中了10元一斤的苹果。小明跟售货员说要一斤,售货员给他拿了20元一斤的苹果。苹果还是苹果,但价格不同了。但即使价格都是10元一斤的苹果,也有品种的不同。即使品种相同,也有新鲜程度不同的苹果。小明想要的苹果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苹果,但事实上,连这个也做不到。即使是看到的同一个苹果,但当小明决定了要买,拿起来看的时候发现苹果的另一面被虫蛀过,这已经未必还是刚才他想买的那个苹果了。
这样的推论已经脱离了经典的逻辑范畴,而开始涉入我们将要谈的哥德尔不完备问题的范畴。我们不得不通过常识和适当的宽容来达成沟通的共识。否则,除非不做任何拓展,同一律才能严格地成立。但同一律严格成立的时候,我们不能获得任何新的知识。它的两端不得不严格相同。
矛盾律 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逻辑过程中不能同时有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或者陈述同时为真。“A”和“非A”不能指称同一个对象。一个判断不能既断定某对象是什么,又断定它不是什么,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反对的陈述都是真的,必须确认其中有一个是假的。
矛盾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逻辑过程没有矛盾,前后自洽。无矛盾是逻辑推演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遵守矛盾律是构造科学体系的基本要求。科学常常是在发现逻辑矛盾、逐步排除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的。
《韩非子·难势》中有讲:
客曰:“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这段话的大意为:有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最坚固,无论什么东西都戳不破;接着又夸他的矛最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刺透。旁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有什么结果,他回答不上来了。
这是一个既不可以同时为真,又不可以同时为假的命题。前提出现矛盾,也就无法推出结论。这并不仅仅是卖矛和盾的人才犯的“低级错误”,对于严格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或者物理学家而言,我们的每一步推理,都含着很多默认的常识。这些常识如果不被提取或者抽象化,我们甚至难以觉察到它们事实上被我们毫无顾忌地使用着,但这些默认的常识之间一定没有矛盾吗?我们如何知道并确信?
一个系统不能在同一概念中包含互相否定的思想。例如“尖而圆的脸”“不是房子的房子”“方而圆的桌子”等。这些话每当这么说的时候都特别像佛教语言,尤其是你以闻得出文字味道的敏锐欣赏这些话时。“一个不是房子的房子”,或者,“一座不是山的山”。又例如,有人会说,“有个神秘的地方从来没有人去过,去了的人也从来没有回来过”。这既肯定了“所有人都没有去过”,又肯定了“有的人曾经进去过”。还有一种矛盾不会同真,可以全假,或至少有一假,例如“此地无银三百两”和“此地无银两百两”。
排中律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逻辑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陈述不能都假,必有一真,反之亦然。
排中律否定了大而全的理论。我们希望有一种理论,可以包括所有的正确内容,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可以有矛盾统一的理论。自然语言可以这么说,但数学上没法表达。一旦选择了骑墙的态度,就是哪边对站哪边,很容易形成一套包罗万象的理论。然而对逻辑和现代科学而言,这套理论不会有任何价值,包罗万象的理论也一样包罗了错误。
矛盾律和排中律都默认了二元论的假设。我们确实可以把任意的系统分割成两个可能,再把其中的可能分割成更多的两个和两个的组合。为了使我们的陈述具有相对的正确性,对任何一个陈述,都可以定义对错、真假的二元分析。事实上,除了我们看到的很多可以被二元化的模型之外,很多现实的对象是无法被二元化的。我们无法区分一个莫比乌斯环的正面和反面。量子力学也提供了大量不得不同时处在两个态之间的对象,我们把这叫作叠加态。
排中律和矛盾律是一种重要证明方法——反证法的基础。能够使用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在于我们假设了如果错误的假设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假设的另外一面就是对的。但它不适用于一类我们将会在这本书里提到的悖论,比如“这句话是错的”。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