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北京大学十五讲精选系列·世界历史文化艺术(14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6-30) 192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意在精选名校名牌课程,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书,亲炙名家名师课堂。 本套书的特点是“名家讲通识”,是请名家来做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讲座。丛书在内容设计上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选择阅读,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课,而是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有兴趣,帮助读者扩展学术的胸襟和视野,进而增进人格素养。每一种选题都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并能加以普及。邀请的大都是那些真正有学术建树,又有良好的教学经验的重量级学者,是“大家”讲“通识”。
本套装包含《欧洲文明十五讲(典藏版)》《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第二版)》《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西方美术史十五讲(第二版)》《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俄罗斯文化十五讲》《美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人类生物学十五讲》《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政治学十五讲(第二版)》《美学十五讲(第二版)》《音乐欣赏十五讲(第三版)》《艺术设计十五讲》《现当代建筑十五讲》共14册。

作者介绍

陈乐民(1930—2008),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欧洲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国际政治及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学会会长。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著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20世纪的欧洲》《欧洲文明十五讲》《莱布尼茨读本》,主编(并担任主要撰稿)《战后英国外交史》《西方外交思想史》,并发表多部散文、杂文以及书画集,译有《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
袁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1983—1985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进修访问,1989—1990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1993年赴美国佐治亚州卡特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后曾担任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1998—2004年任美国纽约亚洲协会理事。2004年当选为美国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顾问。2007年当选为联合国基金会中国理事。主要著作有《国际关系史》《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等。 徐葆耕,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90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2011年去世。学术著述有《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释古与清华学派》等,学术随笔有《紫色清华》等,文艺创作有电影剧本《邻居》等五部以及小说《同窗》等。

部分摘录: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 俄罗斯人民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的文化——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并且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说俄罗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较大,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由于每个民族在整个人类发展中的地缘政治、地域特征、宗教信仰、历史命运等方面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水平及其为整个世界文化所做的贡献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的地位较高、分量较大,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大一些;有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的地位较低、分量较小,贡献小一些。这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现象。对于这一点,季羡林先生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我是主张文化产生多元论的。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大小,都能产生文化,都对人类总体文化有贡献。但是,各民族产生的文化,在质和量上,又各自不同,甚至有极大的悬殊,这是历史事实,不承认这一点,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是科学的态度。”5此外,每个民族文化的类型是不同的,走过的历史道路不同,有自己的独具一格的特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内容也有所不同。从人类文明历史上看,希腊人在美学领域的贡献较大,罗马人在法律和政治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犹太人和印度人在宗教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人在哲学和科学领域的成就令世人惊叹,俄罗斯人则以其独具一格的欧亚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历史类型,走过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但俄罗斯文化像世界上任何一种其他的民族文化一样,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处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往来之中,是与其他民族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借鉴的结果。俄罗斯文化不是在文化孤岛上形成和发展的,它自始自终受到来自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积极交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和营养,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形成一种既继承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一种多样化的混合型文化,成为全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俄罗斯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俄罗斯与西方民族,尤其与希腊、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社会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而且反映在文学、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芭蕾舞、舞台艺术等领域;另一方面,俄罗斯又与东方各民族,尤其与拜占庭、波斯、印度、蒙古-鞑靼、中国等东方国家进行文化往来,吸收了东方文化的许多成分。在20世纪末,俄罗斯文化还受到美国文化的强劲影响。
俄罗斯文化接受的西方文化影响我们会在以后陆续谈到,俄罗斯接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接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俄罗斯与拜占庭的文化往来,俄罗斯文化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我们将在下一讲予以比较详细的介绍。俄罗斯除受拜占庭文化影响以外,也受到亚洲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由于俄罗斯受到蒙古鞑靼人近250多年的奴役,因此被迫接受了东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比如,历史学家和民族志家Э.哈拉-达尔万指出,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基础是在蒙古鞑靼奴役时期打下的。С.特鲁别茨科伊也认为俄罗斯沙皇是蒙古可汗的“继承人”。比如,俄罗斯沙皇吸收了蒙古人的外交谈判礼仪,俄罗斯贵族学蒙古人的带着鹰和猎狗打猎的方式,俄语里有关钱币和税收方面的许多词汇来自蒙古-鞑靼语,俄罗斯沙皇从全国美女中选皇后的做法来自东方国家习俗,等等。此外,有的欧亚文化论者还论证俄罗斯人的一种心理类型形成与图兰成分进入俄罗斯文化有关。俄罗斯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接触和往来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罗斯人很早就与亚洲有着广泛的商务往来。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1015)大公执政时期(980—1015),罗斯才开始铸制自己的金币和银币。但在俄罗斯城市的考古挖掘中发现有公元699年铸造的东方国家钱币,这说明早在7世纪在罗斯就有东方银币的流通。其实,俄罗斯与东方国家的往来不仅始于7世纪,还可以追溯到远古罗斯的多神教时代。俄罗斯当代民族志学家С.扎尔尼科夫在一部考察俄罗斯文化历史渊源的专著里得出结论,认为当今的印度人和斯拉夫人曾经有同一个发祥地和同一种语言——梵文,他还大胆地指出“罗斯”(русь)一词来自梵文,意思是“神圣的、光明的”。此外,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在俄罗斯偶然发现了一本《韦列斯书》6(大约创作于公元9世纪),这是“罗斯受洗”之前的一部文献,记述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的历史事件,其中有关于斯拉夫民族起源的资料。另一位俄罗斯斯拉夫文化研究者А.库拉科夫还指出,在《韦列斯书》中“提到别龙神、斯瓦洛格(达日博格之父——笔者注)和斯维亚托维特,这些神完全可以与印度的吠陀文献中的诸神相比较。吠陀研究者们认为,吠陀文献的诸神是俄罗斯多神教诸神的起源”7。还有学者发现,斯拉夫多神教诸神与古印度宗教诸神有相似之处,甚至名字都是近似的,如:斯拉夫多神教的雷神别龙(Перун)和吠陀文献中的云雨神波尔阇尼耶神(parjanya)。因此,有人认为古斯拉夫人的宗教更正确地应称为吠陀教,而不是多神教8。此外,如古罗斯多神教诸神也像东方民族的多神教诸神一样没有确切的面孔,古罗斯人对彼世的相信以及陪葬习俗与东方一些民族有相似或相近之处,俄语中一些词来自印欧语词汇,这些都表明作为俄罗斯文化前身的斯拉夫文化受到东方诸国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其中一些成分和因素。
俄罗斯文化受到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成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得到绝大多数俄罗斯文化研究者的认同。但对俄罗斯文化的地域归属问题,俄罗斯文化究竟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在俄罗斯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并且是俄罗斯文化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
有些俄罗斯文化史学家认为俄罗斯文化属西方文化。俄罗斯著名学者,科学院院士Д.利哈乔夫是持这种观点的一位突出的代表。他认为俄罗斯文化属于西方文化,也就是他在《沉思俄罗斯》一书中所说的欧洲文化。利哈乔夫认为俄罗斯文化属于欧洲文化,是因为俄罗斯文化具备欧洲文化的特征。他指出欧洲文化有三大特征:第一,欧洲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第二,欧洲文化是容易接受其他个性和文化的一种文化;最后,欧洲文化具有自由性,即欧洲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创作的自我表现自由之上的文化。利哈乔夫还阐释了这三大特征之间的关系。他说,欧洲文化的个性、普适性和自由这三个基础是互为依存的,普适是个性的普适,个性的宽容是对异族文明的向往,由此产生出自由、内在自由的原则。俄罗斯文化正是具有欧洲文化的上述三大特征,因此在类型上属于欧洲文化。9耐人寻味的是,利哈乔夫还从俄罗斯学者对研究东方文化感兴趣这一点去佐证和解释俄罗斯文化的欧洲属性。他认为俄罗斯学者之所以对东方文化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是站在俄罗斯文化是欧洲文化这一点上并且从俄罗斯文化的欧洲属性出发的。他说:“在对东方和南方的关注上首先表现出了俄罗斯文化的欧洲性质。因为欧洲文化的特点正在于它开放地接受其他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整合、研究、保存和部分开发是开放的。”10当然,利哈乔夫并不否认拜占庭文化和亚洲游牧民族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他说:“通常俄罗斯文化被界定为介于欧洲和亚洲之间、西方和东方之间的文化,但是这个边缘地位只是从西方看俄罗斯的角度才体现出来的。实际上,亚洲的各游牧民族对以定居为生活方式的罗斯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拜占庭文化把自己的基督教性质给予罗斯,而斯堪的纳维亚给予罗斯的主要是一种军事部落体制。在俄罗斯文化的产生中,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们在古罗斯文化的创建中也具有决定的意义,是南方和北方,而不是东方和西方;是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而不是亚洲和欧洲。”11利哈乔夫基于自己对东西方概念的界定和对俄罗斯文化的这种分析,得出了俄罗斯文化是欧洲文化的结论,但他不否定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他写道:“我们是欧洲文化国家。基督教教会了我们习惯这种文化。与此同时我们还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2但他认为俄罗斯不是东方,俄罗斯文化也不是东方文化。
从利哈乔夫的上述论断可见,利哈乔夫承认“在俄罗斯文化的产生中,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他依然认为俄罗斯文化属于欧洲文化,他的观点带有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思想印记。
有的文化史学者对俄罗斯的东西方归属问题有另外的看法,他们认为俄罗斯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这种认识和看法在俄罗斯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早在19世纪,俄罗斯的著名思想家П.恰达耶夫13在自己的论著《哲学书简》里,就对俄罗斯历史、俄罗斯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他承认俄罗斯的一些区域与东方诸国接壤,但他认为“我们的心却不在那里,我们的生活不在那里,而且将永远不在那里”14,“我们生活在欧洲的东边,这是事实。然而我们却从来就不属于东方。东方有它自己的历史,这历史与我国的历史毫无共同之处”15。因此,他的结论是:“我们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我们既没有西方的传统,也没有东方的传统”16。恰达耶夫坚决反对把俄罗斯划入纯粹的西方或纯粹的东方。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哲学家H.别尔嘉耶夫也持与恰达耶夫相近的观点。他在自己的著作《俄罗斯思想》一书里,对俄罗斯和俄罗斯民族属于东方还是西方有自己的定位。他认为:“俄罗斯不能把自己定为东方,从而使自己与西方对立起来;俄罗斯应当意识到自己也是西方,即是东西方;是两个世界的连接者,而不是分割者。”17他还说:“世界历史的东方与西方两股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并且处在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是巨大的东—西方,俄罗斯把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