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人类大历史三部曲(套装共3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6-30) 167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人类大历史三部曲》按时间顺序分别收录《第三种猩猩》《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共3册,感受戴蒙德教授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和对东西方文明差异的独特审视。
《第三种黑猩猩 : 人类的身世与未来(完整版)》(豆瓣评分:8.7)
人不同于禽兽,毋庸置疑;人是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亦毋庸置疑。
根据现代遗传学研究,我们与另外两种黑猩猩的基因组,有98%是相同的。若有从外太空来的动物学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人归类成“第三种黑猩猩”。我们对人类并不陌生,但是,人类是怎样演化成今天的模样的?人之所以为人,又是哪些关键因素的杰作?
全书分成五个部分讨论,回顾了人类的兴亡史。人类从动物界兴起,同时,我们自毁的能力也加速成长。我们面临的问题,的确发轫于动物根源。那些问题跟随着我们,与逐渐增长的力量和人口一起成长,现在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得厉害。
本书对于当前的重大议题,如两性关系、族群关系、生态问题,都有重要睿见。人类的“性行为”决定了社会组织的方式。人类是惟一遍布全球的物种,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人性”实验空间,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导致“族群问题”。人类近1万年的历史,以族群扩张与冲突为基调,可是充满血泪的历史剧,进一步分析后,反映的竟然只是“生物地理”的宿命。族群扩张其实还有更深刻的面相,塑造了人文世界的荣耀与隐忧:发展普通人伦理想以及恣意剥削自然。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豆瓣评分:8.9)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豆瓣评分:8.3) 2003年,沙尘暴从内蒙古横袭整个中国大陆。
2004年,南亚大海啸夺走22万条人命。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侵袭美国新奥尔良引发世纪大迁徒。
21××年,地球村大崩溃?为什么复活节岛人能竖起令人惊叹的巨石人像,却无法避免森林殆尽,物种灭绝的命运?为什么同样是生活在格陵兰岛上,中世纪的维京社会渐渐走向消亡,而当地的因纽特人却延存至今?今天,一些人类社会也因面临类似的问题而生灵涂炭、家园残破,就像卢旺达和海地发生的悲剧;即使那风景如画、人间天堂般的美国蒙大拿州,也早已危机四伏。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如何抉择,才能避免自己走上崩溃之路?《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为戴蒙德继《枪炮、病菌与钢铁》后的又一巨制,格局宏大、鞭辟入里,多有对文明悲剧的忧患之思,可谓是21世纪全人类的求生之书。

作者介绍

·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以生物学开始其科学生涯,进而研究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研究员基金及全国地理学会伯尔奖。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部分摘录:
人异乎禽兽,毋庸置疑。从身体构造的分子层次到解剖层次,人类都是一种大型哺乳类,也毋庸置疑。人类就是这么难以捉摸,不过这也是人这种动物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我们对人类并不陌生,但是,人类怎样演化成今天的模样的?人类的兴起有何意义。我们还没搞清楚。
一方面,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有一道似乎无法逾越的鸿沟,于是我们创造了“动物”这个范畴,勾画出那道鸿沟。这表示我们认为蜈蚣、黑猩猩与文蛤之间有重要的共同特征,人却没有。它们也缺乏人的特征,例如人会说话、写字,还会制造复杂的机器。人类依赖工具维生,而不是赤手空拳。大部分人都穿衣服、欣赏艺术,许多人信仰宗教。我们遍布全球,掌控了地球大部分能量,还开始向内太空(海洋深处)与外太空伸出触角。我们的阴暗行为,比起其他动物,也有独特的地方,包括灭族、凌虐取乐、吸毒以及大规模地消灭其他物种。这张清单上,其中一两种行为(例如使用工具)虽然有几种动物也会,可是不上水准,人类的本领远远超过了那些动物。
因此,无论就实务与法律而言,都不能把人类当作禽兽。难怪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暗示人类从猿类演化而来,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多数人开始都认为达尔文的理论十分荒谬,坚持人类与禽兽有别,是上帝特别创造出来的。今天大多数人仍然这么想,包括四分之一的美国大学毕业生。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动物,我们的身体,无论解剖结构、分子成分还是基因,都与其他动物相似,我们甚至可以辨别我们是哪一类动物。外观上,我们与黑猩猩十分相似,连18世纪信仰上帝造人说的解剖学家,都能凭外观判定我们与黑猩猩的关系。仅仅想象一下:以一些正常人为例,脱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其他所有物,剥夺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回归到咕哝着说话的状态,这样做时一点也不改变他们的解剖学结构。将他们放置在动物园中与黑猩猩的兽笼接近的笼子里,然后让其余穿着衣服且会说话的人去参观他们。那些不会说话的圈在笼子里的人会让我们看到我们所有人真正意义上是什么:有着很少毛发且直立行走的黑猩猩。从外太空来的动物学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人类归类成第三种黑猩猩:大家熟悉的黑猩猩是第一种,生活在热带东非;第二种是倭黑猩猩(又名波诺波猿bonobo)分布在中非的刚果,20世纪中学者才发现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在20世纪40年代,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显示,我们与另外两种黑猩猩的基因组有98%是相同的。人类与黑猩猩的遗传差距,甚至比亲缘关系非常近的两种鸟儿还小——例如红眼与白眼绿鹃。因此,我们仍然背负着当年的“自然禀赋”。达尔文在世的时候,人类祖先的化石已经开始出土,目前形态介于猿与人之间的化石骨骼数以百计,令任何肯讲理的人,都无法回避当年认为荒谬的理论——人从猿进化而来——其实是事实。
但是发现化石“演化链”,并没有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反而让问题显得更为迷人。我们的基因组在演化过程中获得的一小笔新玩意,也就是与黑猩猩有别的2%基因,必然和人类看来独有的特征直接相关。我们经历了一些小变化,可是却在最近产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后果。我说“最近”,因为即使在几十万年前,在外太空动物学家眼中,人类仍然不过是一种大型哺乳类罢了。其实那时人类已经表现出几种奇异的行为,特别是能够控制火,以及依赖工具。但是那些行为在外太空访客眼里,与河狸造水坝、(澳洲)花亭鸟筑巢,没有什么质的差别。不知怎的,也不过几万年的工夫(以人寿衡量似乎天长地久,可是相对于人类自然史,只不过一瞬)。我们展现出了让自己变得独特又脆弱的能力。
人之所以为人,是哪些关键因素的杰作?我们独特的素质,不仅很晚才出现,涉及的遗传变化也很少,那些素质(或至少那些素质的“原形”)必然早已在自然界出现了,其他动物身上应该可以观察到。艺术、语言、灭族以及吸毒,在其他动物身上是怎么表现的呢?
我们独特的素质,使我们这个物种在自然界赢得今天的地位。其他的大型动物,没有一种在各大洲都有“原住民”,也没有一种在沙漠、极地以及雨林都能生活,也没有一种大型野生动物在数量上超过人类。但是人类独有的素质中,有两个现在已经危及自己的生存,那就是自相残杀与破坏环境的潜力。当然,这两种潜力在动物界不乏其例:狮子曾自相残杀,许多其他动物也会,大象等动物也会破坏环境。不过,我们拥有的技术能力,加上以爆炸速度增长的人口,使这两种潜力的破坏力更令人忧心,其他动物望尘莫及。
“世界末日近了,悔改吧!”这样的预言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这个预言现在可能成真,理由有二:第一,核武器让我们有能力快速消灭自己;过去的人没有这种武器。第二,地球生产净值(地球捕获的太阳能净值)中,人类的消费额达40%。现在世界人口每41年增加一倍,我们很快就会面临成长的生物界限。到时候,我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得不作殊死斗争。此外,以我们现在消灭其他物种的速率而言,到了下一世纪,世界上大多数物种都会灭绝或濒于绝种,但我们得依赖许多其他物种才能生存。
这些令人丧气的事实,其实大家都很熟悉,还说它干吗?追溯人类毁灭潜能的动物根源,又有啥道理?这些潜能果真在咱们演化史上源远流长的话,不就是说它们已经铸就在咱们的遗传组中,说什么人文化成,不过是白费心机嘛!
说真格的,咱们的处境还不到令人绝望的地步。谋杀陌生人或情敌的冲动,也许是天性。但是所有人类社会都发展出了克制那种本能的机制,而大多数人也因此逃过了被谋杀的命运。即使将两次世界大战都算上,20世纪的工业化国家,死于暴力的人口比例也少于石器时代的部落社会,而且许多现代族群都有较长的寿命。主张保护环境的团体,在斗争过程中,并不总是输给开发商或破坏环境的人。甚至一些遗传因子疾病,例如苯酮尿症或幼年型糖尿病,现在都有办法缓解或治愈。
我老调重弹,炒作“我们的处境”这个议题,目的在协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为了改变我们的行为,得利用我们对过去、对自己潜能的认识与了解,那是蕴涵在本书献词中的希望。1987年,太太为我生了一对双胞胎,他们到了公元2041年,就会是我这个年纪了。[1]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都在塑造他们的世界。
对我们的困境,本书的目的不在于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因为对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大体上我们已经有了清楚的轮廓。像遏止人口增长、削减或销毁核武器、发展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降低对环境的冲击和维持生物多样化与自然栖境等,都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政策的施行细则与步骤,已有许多精制的书讨论过。在某些个案中,也具体实践了一些政策。我们需要的,是一致地普遍施行那些政策。要是今天我们都相信那些政策事关紧要,我们知道的已经足够明天就开始施行那些政策。
其实,我们缺的就是必要的政治意志。我在本书追溯人类的物种史,是为了协助凝聚那个意志。我们面临的问题,的确发轫于动物根源。那些问题跟随着我们,与逐渐增长的力量和人口一齐成长,现在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得厉害。过去有许多人类社会,尽管还没有我们所掌握的自毁力量,却摧毁了自己,因为他们摧毁了赖以维生的资源基础。研究那些社会,能让人相信:目前许多短视的做法,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后遗症。政治历史学家主张研究各个国家与君王的历史,理由是: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向“过去”学习的机会。我深信这个理由更能支持研究人类的物种史,因为得到的教训更单纯、明白。
本书涵盖的范围很广,因此对论述的题材,不能不有所取舍。读者一定会有意见,或许一些读者认为重要的题材本书割舍掉了,或者认为某个题材处理得尾大不掉。为了不让读者觉得受误导,我先交代一下写作本书的宗旨以及渊源。
我父亲是个医生,母亲是音乐家,并有语言天赋。小时候,凡是问起我的志向,我的回答总是我想当医生,就像爸爸一样。到了大四那年,我的志向稍微变了点儿,我不想进医学院了,我想的是从事医学研究。于是我踏进了生理学这个研究领域,现在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
但是,我7岁的时候开始对观鸟产生了兴趣,而且很幸运地能进入一个让我有机会在语言与历史中沉潜的大学(哈佛大学)。我从剑桥大学得到博士学位之后开始觉得不能只在生理学这个领域中发展事业。就在这时,一些事与人凑巧了,让我到新几内亚高地过了一个夏季。名义上,到那里为的是测量当地鸟儿筑巢的成功率,可是这个研究计划在几个礼拜之内就砸锅了,因为我在丛林中连一个鸟巢也找不到。不过这趟旅行倒达成了我真正的目的,我本来就是为了到新几内亚探险、观鸟而蹚这浑水的,世上已没有几块那样荒野的地区。当年我看到了新几内亚的奇异鸟类,像花亭鸟与天堂鸟,因而产生了兴趣,于是发展出第二个事业:研究鸟类生态学、演化与生物地理学。从此,田野生物学与生理学是我的两个平行事业,我继续回到新几内亚及附近的太平洋岛屿进行鸟类研究,已有十几回。
但是新几内亚的开发正以空前的速度进行,森林被大量砍伐,鸟类栖地被破坏,研究也很难继续下去,于是我不得不参与生物保育的工作。所以我一面从事学术研究,一面是政府的生物保育顾问,并开始将两者结合起来,例如生物分布的知识,对规划国家公园系统与调查国家公园预定地都很有用。在新几内亚作研究,还有一个困难得克服,那就是语言。在那里,每隔20公里就有一种不一样的语言,若想利用土著对鸟类的详尽知识,得说出鸟儿的土名。于是我早年对语言的兴趣派上了用场。最重要的,要是对人类的演化与可能灭亡的命运没有足够的知识,研究鸟类的演化与灭绝,也不会有什么慧见,因为人类到底是所有物种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而对人类感兴趣的人,到了新几内亚不可能不见猎心喜,心痒难熬,因为那里的人类差异现象,幅度巨大,内容丰富。
我在本书强调了人类的某些面相,以上便是我对那些面相产生兴趣的历程。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出版过许多精彩的著作,讨论人类演化史的化石记录,以及工具的演进,因此本书对这些题材仅作简要的摘要叙述。不过,那些书对我特别感兴趣的题材谈得非常少,例如人类的生命循环、人类地理学、人类对环境的冲击以及人类的动物面相,所以本书详加演绎。那些题材,与传统题材(化石与工具)一样,都是理解人类演化史的核心成分。
本书中,我举了许多新几内亚的例子,读者一开始也许会觉得太多了,可是我相信那些例子都很适切。要是你质问我:新几内亚不过是个海岛,位于世界某个地方(热带太平洋上),怎么可能提供代表性的人类史(人性)切片?我同意这是个合理的质疑。不过我得指出:新几内亚可是一片很厚的切片,别因为它面积小就低估它的历史所蕴涵的信息。现在世界上大约有5000种语言,其中只有新几内亚人才会说的,就有1000种。现代世界残存的文化差异幅度,新几内亚保存了大部分。新几内亚内地高地上的族群,直到最近,仍是石器时代的农民;许多低地上的游民,并不定居,以狩猎——采集或渔猎维生,他们也会务农,但随遇而安。每个族群都非常排外,文化差异则雪上加霜,于是在部落地盘之外游荡,无异插标卖首。那里与我合作过的土著,许多都是身负绝技的猎人;他们的童年,是弥漫着排外气氛的石器时代,若无绝技,根本没机会长大。因此我认为新几内亚像个窗口,让我们窥视过去的人类处境,而在世界其他地区,那种情境已经消失了。
人类的兴亡史,可以分为5个部分讨论,每个都自成一格。第一部涵盖几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直到1万年前农业兴起前夕打住。其中包括两章,讨论的是化石、工具以及基因,也就是保存在考古记录与生化记录中的证据。关于人类如何演化,那些证据是最直接的资料。此外,化石与工具的年代,通常可以鉴定,于是可以推断我们是何时演变的。“我们的基因组中,有98%与黑猩猩的一样”,我们会检验这个结论的基础,然后尝试解答“让人类得以演化大跃进的2%究竟是什么?”
第二部讨论人类生命循环中的变化,那些变化与骨架的变化一样,对语言与艺术的发展,都扮演了关键角色。人类照顾婴儿,断奶后仍继续喂食,不像其他哺乳类,让雏儿自行觅食:大多数成年男女都组成对;大多数父亲,与母亲一样,会照顾婴幼儿;许多人都长寿,看得见自己的孙子;女性会经历更年期。凡此种种,我们习以为常,列举出来有灌水充篇幅的嫌疑,但是咱们自然界最亲近的亲戚,却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些正是我们最背离祖先的地方,可惜生命循环的特征不会石化,所以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难怪古人类学书籍,花了大量篇幅讨论大脑与骨盆的变化,而对生命循环特征的变化,寥寥几笔就交代过去了。可是那些变化关系着人类独特的文化发展,值得我们仔细讨论。
第一、二部的主题,是我们文化表现的生物基础,第三部接着讨论那些我们认为使“人异乎禽兽”的文化特征。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引以为豪的语言、艺术、技术与农业,这些都是文明的标识。不过使“人异乎禽兽”的文化特征,也包括我总结为人类自然史记录上的污点,例如吸毒。尽管所有这些文明的标识,是不是人类独有的,仍有辩论的余地,但至少我们可以说,那些特征即使在动物界早已萌芽,在人类身上它们才显得有声有色。不过,它们必然已经在动物界萌芽了,因为在生命演化史上,它们很晚才开花结果。它们在其他动物身上是怎样表现的?在地球生命史上,那些文明特征注定会出现吗?那么其他行星的生命系统,也会演化出像我们一样的生灵喽!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