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你的“心理基因”! ·“心理基因”的全面筛查与改写方式 理解人生各时期、各方面的选择与挑战,形成自我反思、升级的思维习惯 ·场景+理论+测试+方法,完整思维体系 告别“道理都知道,就是没改变”的困境,让改变与突破快速、简单 ·东方+西方VS理论+临床的心理学技巧 集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依恋模型、CCRT等35种心理知识 ·心理免疫系统+心理健身房 环环相扣,让所有的改变得以巩固,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活出有力量的自己
作者介绍
陈婕君 美国麻省执业精神分析师 曾工作于哈佛附属医院精神科 执业时间12年,临床咨询时数逾一万小时 第一位获取国际AAI资质认证(成人依恋访谈)的中国人 2017年中国心理学最具影响力50人之一
部分摘录:
很多25~40岁的人都会面临或经历一个问题:泛中年危机。
心理学意义上的中年危机一般发生在35~40岁,但是这一危机的潜伏期很长。中年危机的潜伏期一般从25岁起,而其根源在18~25岁。如果在18~25岁打好根基,25~35岁能够稳定发展并自我改变,中年危机会以中年黄金期的面貌出现。
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以中年黄金期的姿态来度过35~40岁阶段的人很少。这是因为很多人在人生历程中都经历过一些打击、资源短缺,这就好像心理上的营养不良,这些营养不良会表现为心理体质不强壮。
人到中年的时候,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人生挑战,裁员、赡养老人、孩子教育等问题一起浮现出来。很多人都会觉得力不从心,觉得生活在重压之下开始失控。
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重新把过去缺失的心理营养补回来,通过调节心理和个人的发展,把中年危机转变为珍贵的中年黄金期。
在这一节中,我们一起审视一下从刚刚成年到中年的状态背后的机会与幸运,重新认识中年危机以及中年黄金期。
第一步,先来看几个接受调研的朋友在人到中年时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通过他们的情况来理解中年危机的状态是由什么导致的。
A女士27岁,结婚2年,没有孩子。她和老公都在老家做银行柜员,她工作了4年才转正。当同学们谈着自己当领导、涨薪的时候,她担忧的却是今年冬天单位是否能多发700元的煤炭补助,让一家人顺利过冬。平时,夫妻生活拮据,有时还要靠父母接济。工作上,柜员的工作重复性强,日复一日,似乎一辈子都要看到头了。而且陆续有传闻,他们的工作很快就会被自动柜员机和非现金交易取代,他们可能要面临失业。她也很想改变,但又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她感觉自己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前途很渺茫。
B女士30岁,她每次遇到重大的问题,比如换工作、结婚,都会询问家人,尤其是她崇拜的女强人小姑。可其实别人根本不了解她的实际情况,给出的意见不一定合适。结果小姑不让她辞职,她就强忍着,小姑让她分手,她就分手。她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每次事情发生时,她心里都非常慌张,怕承担后果和责任,怕自己选择错误。结果就是她一直活得很痛苦,觉得自己没有主见,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茫然。
以下是遇到瓶颈的第三类情况,这类情况比较多见。
C男士34岁,是公司的中层。他认为自己已经很难再升职,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年轻人,爱人刚有了孩子,没法工作。他内心很焦虑,非常担心被新人替代,担心自己中年失业,也担心养不起自己的小家庭。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可以发现:对生活的失控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积少成多的过程。比如,一开始因为想着“银行工作稳定”,然后就去银行当柜员,过了好几年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但是自己已经经历了“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或者在另外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之下做出“必须辞职,必须创业”的决定,可是或许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创业和打工完全是两回事,没有做好评估、做好准备。当时那个决定改变了后续多年的际遇,为现在的人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很多这些逐步积累起来的冲动行事的影响,其实可以通过拥有情绪调节能力、不做出冲动决定而避免。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同样重要的能力,比如说意志力、坚韧的品格、良好的判断力、自控能力等,都是在0~18岁培养的。彼时如果没有及时发展出这些能力,自然会影响后续的发展,造成中年危机。
第二步,分析泛中年危机时期心理发展和人生发展要面对的问题。
中年阶段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心理状态——焦虑。当人感到生活失控的时候,也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会失眠、疲惫、痛苦。
在心理学看来,所有的焦虑都像晴雨表,焦虑在告诉你,你的决定不明智,或者你曾经想逃避的东西重新浮现了。
试想,如果有一个人可以一直在身边告诉你“这样不对,你可以有更好的办法”,人生就会容易很多,不用走那么多弯路。而焦虑、抑郁、快乐这些情绪就是身边的导师。抑郁出现时,是在提示“这个地方可能不太适合你,你可能没有做出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很多人认为有问题的是焦虑本身,应该消除焦虑、抑郁。其实不然。如果一开始就能掌握一套方法,辨别内心的声音,知道怎样做出决策,就可以避免焦虑的出现。
只要能不陷入情绪,而是在体察情绪的同时清醒地思考,就有了面对中年危机以及大部分人生问题的良好基础。能做到这一步,泛中年危机就有可能被转化为自我成长的机会。
不管是青春期还是中年危机,其实都是人正常的发展过程,就像种子发芽一样,是利用内在的发展动力冲破外在束缚的过程。如果动力不足,这一过程就会变成内心的冲突引发焦虑。从这一角度理解,人生一直都需要积攒能量、实现突破,这是贯穿一生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会带来很多能力,除了专业能力,还有自主性、能动性、思考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平衡情绪和理智等能力。
有的人可能会比较完善地发展出其中几种能力,但是另外几种能力可能就不会被很好地发展出来。比如,有的人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也有抗压能力,但是没有发展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社交方面觉得力不从心,很难和人亲近;有的人可能感觉自己各种能力都是60分,虽然各种能力都具备,但是都不太强大,感觉自己人生的发展速度很缓慢;有的人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家庭环境等因素,一些底层的能力,例如自主性、能动性等,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即使之后他拥有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因为地基不稳,他们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可能也不会发展得很完善。这些都是本书会逐个梳理的能力。通过梳理,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知道如果要顺利地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书中也会提供一些检测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检查自己到底缺少哪些能力,以及缺失这些能力的原因,进而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析怎样将之补足。
为什么要花精力梳理和修补这些能力呢?
因为人一旦缺乏某些能力而无法实现阶段性突破,就会想回避问题或陷入抑郁、绝望的情绪,而这些做法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比如,有的人确实很努力,他就有可能用勤奋替代思考,变成穷忙,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巧妙的回避问题的方式;有的人会用不断思考而不行动回避问题,也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些都是在营造“我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假象。这些假象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并没有真正帮你找到解决方案。
第三步,重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绪管理。
真正的情绪管理与阶段性成长密切相关。
已经出现的坏情绪是一种提示,而如果知道什么具体问题导致了焦虑、恐慌和拖延,那么只要把问题解决,以后就不会再有类似的事发生,也就不再需要情绪的提示,因此情绪就会越来越稳定。所以年纪越大的人往往越从容、越淡定,这其实就是解决泛中年危机,或者从一个阶段顺利发展到下个阶段的过程。
后续的内容会涉及检索自己每个人生阶段缺失的心理营养,以及在每个阶段有了这些营养后可以发展出来的心理机制。了解这些以后我们通过有意识地补充心理营养,重新发展出对应的能力。
此处先设置两道简单的思考题。
问题一:想一下,列出五个你对于现在和未来感到失控或充满担忧的问题。
问题二:想一下,你平时都怎么处理这五个让你担忧的问题?
对这两道题的思考,有助于找到焦虑的原因,了解为什么每个人的焦虑不一样,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焦虑。
实际上,如果真正弄明白情绪、想法、行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理解一个人的心理与外在发展过程,就会发现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中年危机只是一个成长过程的开始,而不是最终结果。对于他们而言,所谓中年危机其实只是一个复习、深化人生经验,准备进入下一人生阶段的过程。
拥有一定的人生智慧后,人们就会本能地把这些智慧整合起来,融会贯通成自己的能力,自然就会想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所以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就是人在拥有了一定人生经验后,需要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时动荡不安的心理状态。
其实这个过程,就好像人们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后,学习内容深入很多,思考也更深了,再到了大学,人生看法都会随之改变。每一次提升都相当于向外突破了一个圈层,而能否顺利突破取决于个人积攒、发挥了多少能力,理解了多少事情,以及能否将收获的人生智慧融会贯通成能力和见识。感到焦虑其实是好事,意味着你可能要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了。
第四步,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掌控的、活得充分的?
很多人以为到了所谓的泛中年危机,人生就看到头了,因此感到绝望。事实并非如此。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正是这些变化、发展和所有的不确定性使一个人变得有活力。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求变化。有的人会很羡慕那些优雅的中老年人。可能是因为这些中老年人并不崇尚年轻,也不认为只有年轻才美好,他们认为每个人生阶段的风景都很美。
理解成熟,理解完整,沉淀人生的厚度,这些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对外的突破、圈层的突破,都是质变。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认为只有年轻的时候的样子、状态才是对的,所以才会感觉步入中年是件很可怕的事。这其中有很多不安全的感觉,对于年龄、体力、能力的不安全感等,后文会对此进行逐一分析。
那么,所谓的对人生的掌控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曾问一位教授:“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病人怎样才算是被治愈?”教授的答案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一个人有没有被治愈,其实指的是他是不是有了成熟的人格和成熟的心理状态。”
成熟指的是内心的发展跟身体的发展处于同一个水平。
如果一个人心智发展得过于老成,那么可能有别的方面并没有被很好地发展出来;有的人的心智比实际的年龄幼稚,这就意味着他欠缺一些在这个年龄必须具备的能力。
同时,成熟还意味着另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能做出有意识的选择,并且能承担结果。
什么是有意识的选择?比如,上文中的B女士就没有做出有意识的选择的能力。但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B女士也做了选择,这个选择是“我把我的人生都交到别人的手上去”。这样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比如,如果遇到的问题很大,大到足以改变一生,这时如果仍然选择听从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而从此过得不幸福,那么即使找这个人算账,也无法改变过去和眼前的一切。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黏附性认同”,指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总认为别人说的就是对的,依附于权威。这样的人除了不能自己独立做决定,还会表现得不敢反驳别人,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没有自己的个性。真正成熟的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选择,而且知道不同的选择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其中不如意的结果,以及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风险,怎样控制这些风险。
当一个人面对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能这样思考时,他对自己的人生就是有掌控的,而且人格层面也比较成熟,因为能做到这些就意味着他可以灵活、积极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面对其中的冲突,并且可以处理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处理自己跟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跟社会的关系。
其实,感觉人生失控的根本原因是,想要的东西太多,但能力太低。不过没关系,后文中的内容会帮助你慢慢补足那些缺失的能力,并以此为支点,帮助你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