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们处在“人”即渠道与通路的时代,不断迭代的技术,越来越低的创造门槛,使得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表达自我,个体的价值被无限放大,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每个人都可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的力量展现自我价值。本书从视频媒介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对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生态分析,探讨新媒介如何赋能“人”的经济价值。此外,作者还系统地总结了从0到1000万粉丝的实操经验。在人人皆IP, 人人可带货的时代,任何以信息传媒相关衍生能量作为生存手段的个体或团队,都能从本书获益。
作者介绍
李嗲Lydia 知名互联网资讯博主,先后任职于拉勾网、阿里巴巴、今日头条、优酷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互联网行业关键变化节点。国内最早一批接触UGC(用户生成内容)视频的行业领军人物,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着长期思考与独特的观察视角。
部分摘录:
抖音,15秒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抖音打开眼界 在网络问答平台知乎上,有个名为“如何评价短视频软件抖音”的热门问题。对此,我写了这样一段回答:“这是一款从推出之日到现在,我下载3次,删除了3次,在我清晰地判断出短视频是风口的两年时间里,完美错过和看走眼的一款APP。我不得不承认,眼界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最新电子书免费分享社群,群主V信 1107308023 添加备注电子书]
◇ 误解1:歌舞形式门槛高,同质化严重
2016年,当时在美拍和musical.ly(北美知名短视频社交软件)上流行的歌舞形式,大都是街舞团体表演。舞者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以精准的卡点和酷炫的舞步获取大众的关注和点赞。然而,这对创作者的要求太高,只有经过大量训练且本身就是歌舞专业选手,才具备可观赏性。
当红青春组合TFBOYS不也是通过翻唱范玮琪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才爆火的吗?这太有偶然性了,而且他们走红后立刻脱离了平台。可以看到,一款To C(即面向普通用户)端视频软件势必将变成少数人才能“玩转”的秀场。
抖音现在流行的“对口型”和“手指舞”,以及简单的对列式踢踏舞,对场景、肢体和衣服的要求大大降低,普通人训练一两天就可以拍出很优秀的视频。
◇ 误解2:内容过于娱乐化,用户极易流失
“抖音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学东西的!”这是大多数用户对它的印象。然而,很多生活小妙招却通过抖音得到了传播,小到苹果IOS的一些设置技巧,大到拍摄技巧的分步骤教学,15秒的时间可以轻松让人习得一个立竿见影的生活技巧。
尽管百度经验、快手和火山小视频上也有很多这种视频,但抖音更具备音乐性和搞笑属性,在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还能有所获益。
例如,教你如何将照片里的阴影变亮,教你怎么巧妙地打蝴蝶结,彩虹糖的神奇玩法,还有关于美食的分享……你看完一定会惊呼——还有这种操作?
◇ 误解3:视频语言的表达连大多数公众号“大V”都难以掌握,更别说全民参与了
我们会在抖音首页刷到大量仅凭一支视频就爆红的“素人”,没有任何滤镜和运镜,有时候仅仅是好笑的对话或感人的一幕,又或是将偶像的照片做成的PPT,都有可能爆红。
重庆因为有着“魔幻之都”的称号,我已经看到过成千上万条“本以为是1楼,镜头一转发现其实是18楼”的视频。因而重庆解放碑一带一度人满为患,挤满了拍抖音的人。
还有一条视频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个开车的人在一条没有街灯的路上慢慢开车,给骑自行车的孩子照明,到了有光的路口,孩子下车向他深深鞠了一躬。”不论这是演戏还是真事,都十分感人,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
◇ 误解4:创意和搞笑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春晚的小品都不一定好笑,草根的创作就更容易流于尴尬了
浏览过几百条抖音视频之后,我们很容易挖掘并找到自己喜欢的视频类型。同时,我们的表达欲也会被无限激发——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
之前在优酷工作的时候,我一星期审核了8000条短视频,身心饱受“荼毒”。我深深地意识到,产品基因及其内涵将直接决定市场表现。
一个产品有没有生命力最显著的标志是,该平台是否有同类型的新星。
总而言之,短视频是一个高度去中心化的分享媒介,它的红利一直都在。UP主们一旦走红,平台就会帮助他们快速商业化。
抖音成企业标配 “双微一抖”是2018年最有影响的公关梗之一,它成功地让抖音成为各个企业官方账号运营的标配。对于企业而言,抖音真的是一个领导们看不懂,又十分想要争夺的“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究竟要在抖音版块投入多少经费、多少人力,期望获得怎样的回报?大家都是一头雾水。因为决策成本过高,大公司在短视频平台的营销步伐反而远远落后于“个体户”们。
过去的半年中,我至少为十家企业的抖音号做过咨询服务,也通过代运营的模式成功帮客户造出三个粉丝量在15万左右、条均播放量100万左右的抖音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具体了解了一些企业及其执行团队千奇百怪的错误认知与困惑。
◇ 错误认知1:抖音上不就是一群小年轻唱唱跳跳嘛,让我们公司的“颜值担当”去跟拍一些视频就可以了
那些在2013年~2015年没有做好微信公众号的企业决策者,在2019年同样很难将抖音号做起来。根本原因是他们不了解新媒体和短视频,更别提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了。
抖音下沉速度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从“专注新生代的音乐短视频社区”转型为“记录美好生活”还不到一年时间,抖音上的视频门类已经五花八门,比如知识、技巧、职场、搞笑和萌宠,等等,且不同垂直领域下都有大号诞生,远远超越了最初唱唱跳跳、对对口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时代了。
直到2018年10月,还是会有企业决策者认为“用高颜值的年轻人随便拍拍就能火”。其实换一个角度想,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机器是很懂用户喜好的,打开这些决策者的抖音号,不难发现,大多数视频的内容就是一些年轻人唱唱跳跳——要知道,大数据会直接为我们推送个人经常观看的视频类型。
掉队的企业还在想方设法上电视台,上报纸,或者绞尽脑汁写公关稿,而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看到抖音的兴起却会将其视为机会。
IP(人设)是包括抖音在内的众多短视频平台的核心,企业抖音号也应该顺应这一规律。只有保证账号定位清晰、视频内容优质、账号运营活跃和用户反馈及时,才能增强用户黏性,为长效运营打好基础。那些一拍脑门就开始胡乱尝试的企业账号多半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与之相似,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认为,负责做“双微”图文媒体运营的员工可以顺带着就把抖音也做了。是的,企业之前运营微博和微信的经验可以拿来直接借鉴,但我们要知道,这样的经验绝对不应该是简单的迁移。
图文和视频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个人账号和企业账号的属性和定位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企业的抖音号。
企业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找合适的人或团队,依据抖音平台和用户的特性进行内容运营的深度规划。
◇ 错误认知2:我们这个行业压根儿不适合做抖音
聪明的企业经营者看到的永远是机会,迟滞的企业经营者看到的都是挑战。我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抖音号,且绝大多数To C(面向用户)企业可预见的回报周期要比To B (面向企业、政府机构)的企业短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策划者或执行者就可以拿行业来当挡箭牌。
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曾跟我抱怨说:“不知道老板抽什么风,非要逼着我们做抖音,我们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适合做抖音?”
我便推荐给他一条抖音视频——《HR乔先生》。视频中,博主将日和风与无厘头非常巧妙地运用到HR(人力资源管理)行业,而这不就是招聘行业的新媒体和短视频团队应该做的吗?
对脑洞够大、功力够深以及涉猎够广的人来说,就是给他一堆泥土,他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反之,你就算给他一堆金子,他也会嫌金子太硬、太晃眼。
很多时候,不是企业和产品本身不适合在抖音上做宣传,而是决策者和执行人的认识不够深刻或无经验可借鉴,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应该考虑及时寻求外部专业团队的帮助。
◇ 错误认知3:曝光不重要,销售转化才是“真枪实弹”
不客气地说,对流量的理解越浅薄,企业经营者的目光就会越短浅。获客和间接销售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越重,市场团队就会越着急。
首先,流量是转化的前提。用户都没有机会看到你的品牌和产品,谈何销售转化?
还有一些企业会故作专业地问:“销售转化率如何?”通常,我会让他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数:如果只有100播放量,就算转化率为百分之百,也只能卖100件货而已。相较之下,如果有1000万的播放量,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转化,也能卖1000件货。
其次,内容质量直接决定流量大小。生产优质内容是账号运营的基础,去中心化的推荐机制,决定了企业号和个人账号一样——要想“C位”胜出,就得提高内容质量。
我们要知道,内容优质与呈现形式优质差别巨大,一板一眼的说教视频在抖音上往往会死得很惨。在娱乐和社交属性浓厚的氛围中,要想产出优质视频,就得让内容足够接地气,要学会揶揄、搞笑、讲故事,还要懂得引发观众的探讨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