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市场上关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图书多如牛毛,而讲述大型实战案例的则凤毛麟角。读者即便理解了价值投资理念,在实战中往往也不知如何下手。《价值投资经典战例之中国恒大》以恒大集团在我国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国恒大(HK.3333)为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是如何具体运用并取得丰厚回报的。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第三人称口吻,中立地讲述恒大集团如何在资本市场的长期唱空、做空中发展壮大,创业22年就进入世界500强前200名,并取得全行业利润第一的;下篇则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详细介绍作者是如何发现以恒大为代表的龙头地产股这十年一遇的黄金机遇,并充分把握、实现财务自由的。
《价值投资经典战例之中国恒大》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对股票价值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同时也可作为高校企业管理及金融相关专业的教学案例。事实上,《价值投资经典战例之中国恒大》的上篇就是一个完整的案例,下篇可作为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正合奇胜,南开大学数学院陈省身数学试点班本科,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曾代表南开两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亚军。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工作十一年,先后在三个子公司、三条产品线的七个部门从事过市场计划、产品行销、解决方案、定价和利润管控等专业及管理岗位。35岁离职后自学价值投资理念,通过CFA二级考试,曾在著名私募基金做过研究员。后成为专业自由投资者,第一个五年投资收益超20倍。
部分摘录:
幼年丧母的贫寒少年 1938年,许家印的父亲许贤高,年仅16岁就参加了革命,当年参军,当年入党,随后参加了抗日战争。1946年,许贤高因伤复员,回到家乡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务农。1951年,中央政府还颁给许贤高一枚毛主席像章,老人一直以此为荣,珍藏了一辈子。
2018年12月15日、16日,许家印夫妇陪着96岁的老父亲回到河南周口老家太康县,看望父老乡亲。许家印沿途考察了自己多年来捐赠十几亿元为家乡建设的4所学校、1所医院及1个农业基地,并决定再捐赠6.5亿元,进一步支持家乡发展。
许家印和妻子丁玉梅在聚台岗村的自家院子里,和长辈、儿时同伴一起吃忆苦思甜饭——地瓜、黑窝头、煮白菜萝卜、地瓜汤。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丁玉梅感慨道:“35年前和许家印回家结婚时,村里那个穷啊,现在变化真大。”
“对于贫困,我有深刻的体会。”在2017年5月14日恒大集团帮扶乌蒙山区扶贫干部出征壮行大会上,许家印也曾回忆道:“我生在河南豫东的一个最穷的地方。在我一岁零三个月的时候,母亲得病,没钱看病,没地方看病,就这样走了,我就成为半个孤儿。我是吃地瓜、地瓜面长大的,从小到大,穿的、盖的补丁摞补丁。读小学的时候,村里面有几间破草房,课桌是用泥巴糊的长条台子。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读中学的时候,离家比较远,每星期背个筐去学校,筐里面装的是红薯和红薯面做的窝窝头,再加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的是盐、一点葱花和几滴小磨油,这就是一周的口粮。一日三餐,每餐吃一个地瓜和一个窝窝头,喝一碗盐水。到了夏天,天很热,窝窝头放了半天就长毛,洗洗再吃。”由奶奶抚养长大的许家印,若干年后曾私下坦言,自己独立、倔强、不怕失败、不畏挫折的性格,应该和从小就缺少母爱有很大关系。
许家印摆脱贫困的梦想始于第一次去太康县城。那个年代,大山里的交通异常不便,人们只能靠两条腿走南闯北。所以,在许家印年少的时候,村子里如果有谁去过一趟太康县城,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乡村学校为了让学生们开开眼界,每年都会组织初一新生到县城游玩,这项规定几乎成了学生们努力考初中的动力。村子距离县城40多里地,一去一回需要两天时间。当时学生穷,学校也穷,所以80多里路全靠步行,晚上只能睡在马路边。县城宽阔平坦的马路、整齐的楼房、新奇的自行车都让村里来的新生兴奋不已。见识了城乡巨大差异的许家印,从此将离开农村作为最热切的人生理想。
凭着一家人省吃俭用,许家印一直读完了高中。在学校时,利用学工学农的时间,许家印学会了开拖拉机。但高中毕业后两年,许家印一直没有找到离开农村进城的机会。当时,他有个邻居的舅舅在周口市公安局工作,他曾写信求助,说自己高中毕业,会记账,会开拖拉机,希望对方能帮他在城里找份临时工,但这封信寄出后就石沉大海。
在农村工作的两年里,他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农村活儿,下地锄田、开拖拉机、扶犁耕地、当大队保安等。因为文化程度高、心态好,经常协助生产队长做些辅助工作,甚至还做表率揽下人人都不愿意干的“掏大粪”的活儿。
(二)高考改变命运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许家印听到消息马上报名,但因为仓促应战,第一年名落孙山。出考场的时候,数学老师问他:“考咋样呀?”许家印急得满头大汗:“别提了陈老师,我啥也不会。”
第二年,为了更好地复习功课,许家印决定回到学校专心攻读。找不到宿舍住,他就在学校附近找了间没人住的破屋,稍稍收拾了一下就开始了一年的苦读。那段时间,许家印不但住得差,吃得更差,一米八的个头,竟然瘦到不足100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复习了一年的许家印终于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人口达1000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他也收到了父亲允诺的一份珍贵礼物——梅花表。为了确保自己能走出农村,许家印在选专业时特意挑选了冶金系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因为学了这个专业,再差也能当个炼钢工人。
“考上大学没有钱读书,没有钱吃饭,是每个月国家给予的14块钱助学金,支撑日常生活,使我读完了大学。”许家印回忆说:“在武汉上大学时,唯一奢侈的消费,就是吃学校旁边一毛钱一碗的热干面。为了这一毛钱,我还挨过老师的批评:‘你是吃助学金的人,还吃这么贵的东西!’”
在大学当班干部的经历,锻炼了许家印的领导能力,培养了情商。为了成功当选班干部,许家印有策略地选择竞选卫生委员。他觉得这是件苦差事,竞争压力小,城里的学生不太热衷,而他这个什么农活都干过的农村青年完全能够胜任。不出所料,许家印如愿当选。但大学生自视为高级知识分子,不太愿意参加大扫除这样的体力活儿,于是许家印一方面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软硬兼施、宽严相济,同学们也就不好意思偷懒。有一次,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夺得了冠军,同学们疯狂庆祝,点燃了扫帚当火把。许家印没有扫大家的兴,事后身为卫生委员的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觉得不好意思的同学们日后更加积极地配合他的工作。
(三)钢铁厂车间主任 1982年,许家印从武汉钢铁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县级市)的舞阳钢铁公司工作,这家四面环山的大型国有企业离许家印的家乡周口太康县不到300公里。许家印当初选择报考武汉钢铁学院的初衷就是跳出大山,离开农村,到城市中心或者周边的钢铁厂工作,这个分配结果虽然使他摆脱了农民身份,却只是从一个山沟沟到了另一个山沟沟。
在家磨叽了一个月,满心不情愿的许家印最终还是去舞阳钢铁公司下属的轧钢厂报到了。既来之,则安之,许家印下决心打起精神,从头做起。作为第一个被分配到轧钢厂的大学生,许家印理所当然成为轧钢厂的宝贝,但他主动申请下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热处理车间工作。这一干,就是10年。在这里,许家印认识了妻子丁玉梅并生下两个儿子。丁玉梅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此后几十年,丁玉梅一直在幕后默默支持许家印,十分低调,以至于网上有人捏造出一位姓杨的许太和一个女儿,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下车间不久,许家印就被厂领导委任为热处理车间的主任助理,协助车间主任抓生产、抓管理。第二年,许家印升迁为车间副主任。第三年,随着原车间主任晋升副厂长,许家印也升任热处理车间主任,独立管理300多人的庞大队伍。在回忆这段工作经历时,许家印说:“当时,我是一个工作狂人,在做车间主任的7年时间里,没有休息过一天,甚至大年三十都会跑到车间里。”10年车间历练,为许家印日后创办恒大积累了管理经验。
许家印对车间的管理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规范制度,从严要求;二是恩威并施,努力提高工人福利待遇。下车间不到两个月,许家印就制定了生产管理意见300条,并努力将这些管理制度固化下来。例如,当时很多值夜班的工人爱打盹,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无奈之下,许家印提出“150度考核法”,当值班人员身体打开幅度超过150度时,便定性为上班睡觉,就要罚款。此法的实施,杜绝了值夜班打盹现象。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许家印想尽办法让工人得到更好的福利和更多的实惠。比如,热处理车间没有洗澡房,许家印就用废弃钢板焊了一间洗澡房。车间工人完成一天的工作后,能洗个热水澡再回家,非常舒坦。再如,轧钢厂的有些客户买了钢板后因没有切割设备而无法切割,他就组织车间的技术人员帮助对方切割,挣一些劳务费,给工人发点福利,但他自己从不参与福利分配。因此,工人们都对许家印非常感激,都乐于接受他的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组织气氛也十分活跃。
二、扔掉铁饭碗,南下闯深圳 (一)民企打工历练 1992年1月,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第二次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发表了重要谈话,掀起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一石激起千层浪,仅1992年当年,全国至少有10万名干部下海经商,其中就包括34岁的许家印,他后来说:“我在舞钢工作10年,当了7年的车间主任,总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受到邓小平南方谈话鼓舞的许家印,毅然放弃了舞阳钢铁公司处级干部的铁饭碗,怀揣着工作10年攒下的两万元积蓄,只身南下深圳闯荡。
刚到深圳没地方住,许家印就在朋友家的走廊里住了三个月。为了找工作,许家印写了一份长达30页的简历,把自己过去10年的工作经历都写在上面。结果半个多月过去了,投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一位朋友对他说:“不是你才能不够,而是你那份简历太厚了,谁有功夫看你的长篇大论啊。”他随即把简历缩减到两页,很快就有三家公司愿意聘用他。
在这三家公司中,他选择了一家叫“中达”的贸易公司。“我选择中达,是因为看中了这家公司老板的才智和胆略。”许家印后来说:“从第一眼看到老板时,我就觉得自己遇上了好老板。后来我真的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经验,我非常非常感谢他。”
在中达公司,从业务员做起的许家印谦虚低调,一切归零,逢人就叫师傅。依靠之前的人脉,他很快为公司揽到一笔生意,赚了10万块钱,工作三个月就被老板提拔为办公室主任。许家印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公司把一个不到四平方米的闲置厨房给他当卧室用,住了一年。
一年后,看好珠三角地区地产建筑业的许家印,主动建议老板和舞阳钢铁公司合作,从事钢材贸易。老板欣然接受,在中达旗下注册了一家名为“全达”的子公司,交给许家印打理。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全达的业务并无起色,许家印凭借自己的公关和游说能力为公司申请到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在管理上,为激励全体员工,许家印采用了“双薪”制度,除每个月足额发放工资外,年底再发12个月工资。他认为,给员工多发10万元,员工就会为公司多创造100万元的利润。有流动资金、有激励制度,全达的业务蒸蒸日上。
(二)珠岛花园,小试牛刀 1994年,许家印意识到,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当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兴起。经过深思熟虑,许家印向中达老板建议进军广州房地产市场。原打算派许家印去长春做项目经理的公司老板很快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当年国庆节,许家印带上一辆小汽车,与一名司机、一名出纳、两个员工,总共5个人,从深圳来到广州,开始了房地产开发生涯。然而此时,许家印还是个纯粹的房地产门外汉,他后来说:“当时,我连什么是容积率都不懂,是一边学一边干起来的。”
很快,许家印在广州注册成立了广州鹏达实业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办公司需要钱,在中达老总的支持下,许家印将之前在全达公司申请的2000万元贷款中尚未动用的1500万元,划到了鹏达公司作为启动资金。5个人在城中村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民房,白天作为办公室,晚上就是5人的住处。为了便于洽谈业务、显示实力和对客户尊重,公司还在一家星级酒店租了一个套房。不久,在热心人的帮助下,许家印的5人团队,通过相关渠道收购了一家公司,取得了一个名为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
在珠岛花园的项目策划阶段,许家印几乎跑遍了当时广州所有新建楼盘,发现80%以上都是大户型,由于总价高让许多购房者望而却步。许家印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为珠岛花园制定了“小面积、低价格”的产品策略,一期开发的几百套房子几乎全是小户型。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收到了奇效,项目开盘半天就被抢购一空,在广州楼市轰动一时。
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盘活资金链,为此,只能向建设速度要效益。“快点,快点,再快点”成为项目开发的主旋律和许家印的口头禅。在许家印的不懈努力下,项目开发需要盖的108个公章,1995年当年就全部搞定,从而创造了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动工、当年销售、当年售罄、当年轰动的“六个当年”地产开发奇迹,被称为“珠岛效应”。许家印团队快速有效的执行力,在这个项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