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平面设计200年-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022年7月1日

简介

从19世纪初期维多利亚时代印刷商提供的服务开始,到如今涉及多种学科的“潮人”设计,平面设计的风格已随时间推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涵盖了自商业艺术早期直到当今数码时代200年间的55种设计流派,从工艺美术运动对装饰元素的大胆应用,到以功能性为诉求的包豪斯,再到今天,旧的设计元素不断被重新引入并再度利用从而创造出当代语境下的全新视觉体验。
全书用773幅经典案例图片,直观生动地为读者展示了平面设计两个世纪以来的流变历程,诉说了一种创意的传承,以及这种传承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视觉传播方式。本书首版30年来不断增补再版,对平面设计从业者和相关专业研究者而言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设计杂志《Studio》曾赞誉道:“每一位认真的设计师和插画师的书架上都应该常备此书!

作者介绍

史蒂文·海勒
Steven Heller
曾任《纽约时报》书评版艺术总监,现为纽约视觉艺术学院MFA“设计者即作者”(Designer as Author)项目的联席主席。他已撰写、合著或主编了180多部书籍,主题涵盖平面设计、插画和政治艺术,其中十几部著作已被引进中国出版。他在Print杂志开设“每日海勒”专栏,并长期为《设计观察家》《Eye》《连线》《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等知名媒体撰稿。
海勒曾获得两项设计界至高荣誉:AIGA(美国平面设计协会)奖章“终身成就奖”,以及史密森尼国家设计奖。他现居纽约。
西摩·切瓦斯特
Seymour Chwast
世界知名设计公司Pushpin Group的艺术总监、联合创始人。曾创作150多幅海报,并为60多本书籍担任装帧设计与插图绘制。他的插画和设计作品获得了大量奖项,并被广泛应用于媒体专栏、广告和海报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海报。

部分摘录:
维多利亚风格 VICTORIAN 尽管维多利亚女王是1837年才加冕的,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其实在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成形,自20世纪初起就风靡于英国、美国与大部分的欧洲国家。然而维多利亚风格并非由这位意志坚定的女王所创,它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对于工业化的一种美学回应。
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喜忧参半。技术让人大开眼界,也同时带来了犯罪、城市的萎缩,以及一个自我放纵的新贵族阶层的崛起。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之间,英国人一度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公民责任感和审美品位渐渐褪色。财富变成了文化力量的实际推动者。无止无休的贪图安逸的欲望从财富阶层向中产阶级蔓延,流行的审美趣味越来越缺乏一个评判标准。
随着当时审美标准的日渐堕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们把目光转向过去找寻灵感。他们特别喜欢中世纪的断壁残垣,他们可以从中看到前几个世纪的哥特艺术与建筑和当时的基督教审美的相似之处。然而,维多利亚风格中这些借用的元素和原有的文化显得格格不入。拉夫·尼克森(Ralph Nicholson)就在《装饰分析》(1856)一书中对复古主义者嗤之以鼻,他说:“这些设计师的作品……或许布局精妙、配色完美,实际应用起来却愚蠢至极。”
早期的维多利亚风格热衷于浮夸的炫耀。1851年的大展之后,复古的装饰趣味大行其道。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认为,将物质财富之丰裕充分展示出来是赏心悦目的事。装饰,为他们社会地位的彰显提供了可视的证据。维多利亚时代家居中每一件物品的夸张装饰都营造了一种不可动摇的舒适氛围,形成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虽然装饰在表面上看仅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人的社会地位和审美享受,但一位当代评论家认为,它是对“人性中那些更畸形的欲望”的掩饰。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将工业化当作这些畸形欲望的隐喻,他们借用描摹自然的浮夸装饰,把工业的进步伪装在其之下。
维多利亚风格常常将装饰和设计杂糅在一起。艺术评论家兼建筑师奥古斯都·韦尔比·诺斯莫尔·普金(Augustus WelbyNorthmore Pugin)批评了这种做法:“有多少日常用品被渲染得荒谬可笑,艺术家们没有去寻求最简洁的形式并对此进行恰如其分的装饰,而是为了展现奢华,反而将制作该物品的真实目的给掩藏起来了。”而另一位维多利亚风格的支持者则骄傲地回应道:“伪装是生活的调味品。”
尽管英国被认为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发源地,但欧洲和美洲等其他新兴商业中心也深受其影响,维多利亚风格在大众媒体印刷品的加持下向所有阶层传播。工业革命产生的物质盈余加剧了市场竞争,卖家不得不竭尽所能向买家告知产品和服务的优点。将文本和插图同时印刷的新技术催生了一种叫作广告的新媒体,它很快成为展现维多利亚时代优越生活方式的重要工具。
和其他装饰艺术一样,平面装饰艺术也鲜有标准,这和技术进步的潮流极不匹配。维多利亚时期商业印刷品的特点是,它充斥着这个时代主导的装饰特征,常常模仿奇形怪状的当代建筑;图像的绘制和摹刻相当粗糙;排版糟糕透顶。比方说,如果一个排字员缺少小写字母g,他会毫不犹豫地使用一个颠倒的b来代替它。
然而,有时商家确有对独特性的需求,这种需求催生出一种古怪却不失巧妙的木刻字母组成的字体,它是一种真正的原创字体。新字体设计师大刀阔斧地改革了18世纪优雅的博多尼体(Bodoni)和迪多体(Didot),对它们进行扭曲,使它们变大变粗。这种被称为胖脸(Fat Face)的改良字体,成为维多利亚风格的一个标志。当木刻师掌握了刻板技巧,轮廓线、白线体、阴影字等字体形式便获得了更高的曝光率。而因拿破仑远征而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的埃及方形衬线字体,也加入了胖脸字体的队伍,成为19世纪最为原创的字体之一。由于商业打印机的频繁使用,木刻字体在英国和国外都流行开来。一个小小标题里挤满大小不等、粗细不均的字体,是维多利亚时代独特的布局风格——这其实是一种为了不浪费每一寸宝贵平面空间的一种权益。
到1845年,高速蒸汽印刷机增加了印刷品的数量,以至于每一寸可用的墙壁都被广告和海报覆盖,城市景观遭到破坏。于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受到立法和税收的双重夹击,广告投放最终被限制在一些特殊地区。然而,广告商们坚持了下来,他们把广告变成了生活的现实,最终提升了商业艺术的地位。到了19世纪60年w代,大量受过正规训练的工匠和手工艺人进入了商业艺术领域,使得印刷品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在概念上更为复杂,其中一些甚至称得上美观。
技术的进步开启了维多利亚风格之门,也在19世纪继续改变着它的风貌:首先,70年代德国和美国发展了套色印刷技术,19世纪末照相机又催生出照相凸版印刷术。渐渐地,设计师们开始依赖上印刷目录中的标准化图案和通用装饰。维多利亚时代的木雕木刻,以及板衬线和哥特式,最终被更加迂回、有机和曲线的形式所取代。事实上,在维多利亚风格占主导地位的75年间,它从怀旧的哥特式复兴演变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驱。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