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欧洲: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022年7月14日

简介

为什么是欧洲文明,而不是任何其他文明获得了全球霸权并塑造了现代世界?本书以整体性视角剖解西方文明,追寻过去,思考未来。
李宏图、刘擎、吕一民、俞金尧、殷之光联袂推荐。
在灿若繁星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为什么是欧洲文明造就了今日世界,由此问题出发,必须先回答,欧洲在过去,尤其是近几个世纪发生了什么?哪些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能够解释今日人类社会现状?当代社会的基本要素来自哪里?本书百科全书式地讲述了欧洲近5个世纪以来历史事件,从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到殖民帝国建立,从工业革命到社会革命,从思想复兴到经济发展从政治变革到建立全球霸权,事无巨细、抽丝剥茧。一方面,详实地记叙了欧洲在发现世界、主导世界的历程中经历的自身变革。另一方面,又站在“世界”的视角审视美洲、非洲、亚洲在欧洲的冲击之下经历的变革与挣扎。从历史事实来看,欧洲人创造了迄今为止最能释放人类创造力的经济模式和政治制度,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人类解决诸多复杂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就是说,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看,我们不可否认——欧洲人塑造了今日世界。
过去,关于欧洲霸权时代的著述和视角多局限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之下,能跨越国族界限从全欧洲的角度做讨论的著作并不多,尤其是对比欧洲各殖民帝国的崛起,向世界扩张的历史过程有何不同,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萌生的,对现代欧盟的诞生,区域化世界组织的形成有何影响。作者在这本书中对这些前人未能很好触及的问题做了阐释,对欧洲人的身份认同的形成,和欧洲各国历史间的复杂关系做了比较分析。从这一角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国家给世界其他地区文明带来的不同影响。
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一直是世界文明的领军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欧洲近500年的扩张史中,每个欧洲帝国都对其殖民地造成了深刻影响,包括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等等,民族国家、市场经济、民主制度、共产主义等源自欧洲的社会制度与思想观念影响了全世界,也使得实现民族独立的后殖民社会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也在后殖民时代带来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今日世界秩序的主体结构仍然是欧洲国家在百年前建构的,这些殖民扩张时代遗留的问题也一直充斥其间。
欧洲的国家、民族间,欧洲文明与其他传统文明和新兴文明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和张力,这正是我们今日所处的世界。至少到今天为止,国际秩序的核心要素和架构都来自欧洲,也仍没有哪种文化具有足够的优势去挑战欧洲文明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欧洲国家、欧洲社会仍是众多后发国家发展的参照。虽然目前世界历史正处在一个新的关口,世界整体格局也许面临重构,但在走向新模式和未来以前,我们需要对过去几百年来的历史,对人类为何走到今天做一个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本书的可贵之处即在于此,在详书历史的基础上,作者在后半部分非常尖锐的指出了现代欧洲文明的存在的弊病,而这些弊病在欧洲过去500年辉煌的历史中也可以在找到诸多端倪,辉煌与没落,胜利与悲歌,自始自终都在欧洲文明迅速发展的几个世纪中相互纠缠,彼此角力。过去,世界历史给了欧洲那些具有好奇心和征服欲的水手、帝王们机会,今天,在历史的下一个关口,欧洲文明还会是全球未来发展的支柱吗?相信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欧洲文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加清醒地认识现代社会从何而来,找到关于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答案。

作者介绍

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
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拿大布兰奇中心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桑坦德学者,圣安东尼学院伊比利亚和欧洲研究研究员;美国塔夫茨大学客座教授。

部分摘录:
1492年10月12日,三艘卡拉维尔帆船在哥伦布的率领下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经过漫长的69天后,哥伦布与船员登上一座无名岛,他们欣喜若狂,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往亚洲的新路线,他们追逐的名望和财富梦马上都能实现了。其实,哥伦布的发现远比他以为的重要,因为他找到的并不是一条通往亚洲的新路线,而是一个新大陆。
在世界历史上,像发现美洲的这个日期这样具有深远意义的日子寥寥无几。发现新大陆开启了欧洲的扩张时代,欧洲将在后来的几个世纪内独享世界霸权。这个日期还标志着近代的开始——欧洲在这个时代奠定了现代全球文明的基础。
哥伦布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非凡的成就,不仅得益于他的智慧、毅力和知识,也归功于卡斯提尔王国的支持。卡斯提尔国王胸怀开疆辟土的大志,敢于支持这位意大利热那亚水手提出的诱人而极具风险的计划。可见,发现新大陆的背后是治国才能、互利互惠、技术创新和人类的好奇心等因素的相互叠加与影响,这是由文艺复兴这个非凡的时代带来的。但是,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其他文明首先发现了美洲这样一个辽阔的大陆呢?
和其他大洲相比,欧洲幅员不算辽阔,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也不算丰富。但是,欧洲拥有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平衡了这些明显的地理劣势,使欧洲能够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在航海方面有悠久的传统,超过其他所有文明。从古代起,欧洲有许多民族就在具有战略意义的沿海地区生存和繁衍,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以及阿拉贡、葡萄牙等王国的繁荣都是海上贸易网发展的结果。数百年来,这些地区的人民一直在地中海及附近海域航行,以此为生。到15世纪,许多欧洲民族都渴望进一步向外拓展。因此,地理大发现注定在欧洲发生。
小小的葡萄牙王国一马当先,成为欧洲扩张运动的先行者。论繁华和强盛,葡萄牙比不上法国、英国或任一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王国,但是葡萄牙具有更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葡萄牙西部是绵延的大西洋海岸,南部比其他王国更靠近非洲海岸。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葡萄牙能够率先开启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还拥有悠久的航海传统,15世纪时其造船和航海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卡拉维尔帆船正是葡萄牙人的发明,这种船更轻,机动性更高,速度更快,能让水手们到达更远的地方。在若昂一世统治期间,葡萄牙在1415年率先进入非洲,占领了非洲北海岸的休达,并在那里建立了定居点。葡萄牙希望这块毗邻直布罗陀海峡的战略飞地能够加强自己与热那亚、威尼斯等地中海商业城市对峙的能力。此后不久,葡萄牙在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岛等岛屿建立了以农业为主的殖民地。而这只是一个浩大的扩张进程的开始——葡萄牙还将去往更遥远的地方建立定居点,拓展欧洲的地平线,彻底改变葡萄牙和欧洲的命运。
葡萄牙之所以能够崛起,主要得益于若昂一世的儿子亨利王子的锐意进取。他常被称为航海家亨利,尽管他几乎从未离开过葡萄牙。亨利王子是现代欧洲皇室成员的典型代表:他有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血统,还拥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良好教养,他爱国并且是虔诚的基督徒。不同于寻常的欧洲皇室成员,亨利王子对不能吸引统治家族的商业世界异常感兴趣。他以一个现代商人的热忱支持葡萄牙在世界各地的探险扩张活动,比如他资助了去往亚速尔群岛以南的远征航行,这主要出于商业考虑,他想从香料贸易中获利,寻找新贸易路线。同时,远航也有宗教和战略的考虑,亨利王子想了解伊斯兰世界到底有多大,希望把它们都变成基督教王国,并找到能够结成同盟的基督教王国。
1434年,葡萄牙人成功到达非洲西部的博哈多尔角附近;1444年,努诺·特里斯唐抵达塞内加尔河;不久之后,迪尼什·迪亚斯占领了佛得角这一非常重要的殖民地。随后,亨利王子得到教皇的批准,被承认享有葡萄牙发现的所有土地的主权。
葡萄牙的海上探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还得到了教皇的认可。所以,在1460年亨利王子去世后,葡萄牙王室继续大力支持探索项目。
1469年,被称为“非洲人”的阿方索五世将贸易和开采权授予商人费尔南多·戈麦斯,条件是他每年必须开拓100里格[1]的领土。戈麦斯履行了承诺,于1470年抵达加纳黄金海岸。1481年,迪亚哥·德·阿赞布若向非洲西海岸出发,并在那里建立了葡萄牙在非洲大陆的第一个殖民地——圣豪尔赫·德·拉米拉。有两名水手参加了阿赞布若的这次航行,几年后他们的名声远远超过了阿赞布若,他们就是迪亚士和哥伦布。在阿赞布若之后,迪奥戈·康完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穿越非洲之旅,他深入这个未知的黑暗大陆的核心地带,来到刚果河河口,在今天的安哥拉首次与遥远的刚果王国建立了联系。就这样,葡萄牙在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开始形成。[2]
1487年,葡萄牙水手迪亚士立下了欧洲探险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他成功穿过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洋,成为开拓这条路线的第一人。因为缺水以及在漫长旅程中接连不断的恐怖经历,迪亚士不得不放弃前进并返航,他未能到达他的目的地印度,但是他在1488年以凯旋的姿态回到里斯本,给葡萄牙王室带去了他开辟了从非洲大陆南端直通印度的新航线的好消息。[3]
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捷足先登,其近邻卡斯提尔王国也迅速跟进,依靠航海家的超强本领,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哥伦布。
哥伦布是谁?他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伟人,他的发现还深刻影响了后代,启发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创作。他自己也留下了几部关于远航的著述。然而,关于哥伦布一生中的某些阶段一直存在争论,包括他的出生时间和地点。他的儿子费迪南德在撰写他的传记时并未说明他的出生地点,这引发了多种猜测。欧洲有几个民族都称哥伦布是他们那里的人,有的说哥伦布来自马略卡岛,有的说是加泰罗尼亚,有的说是希腊,甚至还有的说是法国、苏格兰、波兰,还有相关资料说他是犹太人。但是,几位最有声望的哥伦布传记作家都认为他在1453年出生于热那亚的一个下层家庭。[4]作为一个织布工的儿子,哥伦布虽然学习热情很高,却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但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宏大的梦想,他想要给那个时代留下深刻印记,所以他决定做水手,因为以他当时的处境,这是仅有的几个能让他爬上更高社会阶层并实现梦想的职业之一。
哥伦布记述说,他“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航行”,因此,到30岁时,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南到几内亚海岸,北到冰岛,他都留下过足迹。和同时代的许多水手一样,他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大西洋的西边有什么?他对地理学兴趣浓厚,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揭开世界奥秘的一个途径。
哥伦布熟知关于地球形状的科学理论,这是当时的水手们在港口附近的小酒馆见面时经常谈论的话题。哥伦布深受皮埃尔·戴利的《理想世界论》的影响,这本书支持“世界是不对称的、世界上有四大洲”的论点。凭借这些知识与作为水手的直觉,哥伦布得出一个结论:向西航行可能可以到达亚洲海岸,更确切地说,可以到达当时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国”的日本。
在筹划了一个大胆、冒险的计划之后,哥伦布需要找到愿意资助他实现这个计划的国家。那时的水手和艺术家在寻求经济援助方面并没有对国家的限制或偏见。欧洲的大国都能够赞助这一发现之旅,因为它们都有扩张的企图,也有非常相似的文明理念,并且都想将这一理念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主要的赞助国有葡萄牙、卡斯提尔、法国和英国。葡萄牙是航海时代的先锋,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海上强国,因此找葡萄牙资助,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于是,这位热那亚水手前往位于里斯本的葡萄牙王室,却被若昂二世拒绝了——他认为哥伦布对这一高风险项目要求的回报太高。在与葡萄牙王室谈崩之后,哥伦布开始考虑获得其他王室资助的可能性,他甚至还想到了他的出生地热那亚,但是他最后把眼光投向了葡萄牙的近邻——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卡斯提尔王国,这不仅因为卡斯提尔王国紧挨着葡萄牙,更因为它的国王是年轻而富有智慧的伊莎贝拉女王,她与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国王联姻,雄心勃勃,渴望扩大疆域,因此哥伦布认为她支持自己计划的可能性很大。
哥伦布来到卡斯提尔王国,这位眼光远大、语气傲慢的外国人一开始没能打动卡斯提尔王室,然而,他的坚持不懈最终让他得偿所愿。1492年,卡斯提尔和阿拉贡的军队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块穆斯林的领土。不久之后,哥伦布被召唤到格拉纳达这个穆斯林皇宫所在的城市,在那里,伊莎贝拉女王决定接受这个热那亚水手提出的计划,尽管她的顾问团都以缄默表示反对。伊莎贝拉女王答应了哥伦布的所有要求:在被征服的地区,授予哥伦布将军头衔和总督职位;哥伦布和他的后代获得所得利益的10%(他最初要求25%)。虽然哥伦布的要价不低,但必须考虑到,在这一冒险之旅中,他和他大多数的跟随者都投入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生命。
为什么伊莎贝拉女王决定支持哥伦布呢?攻克并夺回格拉纳达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一定是影响因素之一,在这一场胜利之后,女王征服新土地、扩张王国、传播基督教的梦想开始膨胀。如果哥伦布的航行能够成功,卡斯提尔获得的利益将非同小可,因此,尽管顾问团不赞成,这个天主教王国的女王还是做出了决定:值得冒这个险。
另一方面,资助哥伦布的航行对卡斯提尔王室来说并不构成沉重的财政负担。虽然有传言说伊莎贝拉女王为此典当了一些珠宝,但是事实是,资金并非来自王室金库,而是来自船主比森特·亚涅斯·平松和他的兄弟们。平松兄弟不仅为这次伟大的冒险之旅提供了资金,而且亲自参加了航行。比森特·亚涅斯·平松是“平塔号”的船长,这是组成哥伦布船队的三艘帆船之一。
至于船员,哥伦布很难找到志愿者参加如此危险的航行,由于这是探索之旅,所以也不允许征用士兵或招募民众。最终,王室承诺监狱里的囚犯,如果参加这次高风险的航行,就赦免他们的罪行。就这样,哥伦布在囚徒中招募到了帮手。
1492年8月3日,三艘名留史册的帆船从安达卢西亚的帕洛斯港启航。哥伦布有记录航程的习惯,这使我们得以了解这次漫长的发现之旅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包括哥伦布内心的想法和恐惧。[5]在大西洋航行了几周之后,哥伦布遇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期:一些船员开始不满和抱怨,他们担心这个外国指挥官带他们驶向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死亡。有好几次哥伦布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以防止船上发生暴动。船员们的担忧无可厚非,因为哥伦布是基于直觉以及他自己理解的、尚未被证实的科学理论拟定的航行路线。
同年10月12日,哥伦布和他的船队终于看到了陆地——这片陆地后来被称为新大陆。他们很快登上了这一即将改变欧洲命运的大陆。那是一座位于今天巴哈马群岛的小岛,被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据历史记载,正是在这座小岛上,欧洲白人和美洲大陆的原住民首次相遇。从那时起,美洲的原住民开始被称为印第安人,因为哥伦布坚持认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印度。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