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读书与做人》是季羡林读书感悟和为人处世的经验集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真诚推荐,央·视一套、《三联生活周刊》等权·威媒体倾情转载,鼓励读者求知向上,自我完善的经典。★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作品:《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清华园日记》及众多学术著作。
李娟《九篇雪》 ★《九篇雪》书写的是李娟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的故事。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一组组活生生的日常场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李娟:散文作家。著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所获奖项:天山文艺奖;上海文学奖;年度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文学新人奖;鲁迅文学奖。
路遥《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是路遥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风雪腊梅》《痛苦》《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等7篇小说作品。路遥以7个简短又意味深长的故事,展示了在平凡的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人们所拥有的生命之光和人性魅力。★路遥: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三毛《你是我不及的梦》 ★三毛是一则永远的传奇,她流浪生活、炽烈爱情、种种喜悦与悲伤始终牵动着我们。虽然三毛已远走,但美丽的作品永驻人心。★《你是我不及的梦》精选三毛从未结集出版过的二十六篇散文,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贯穿三毛创作全程,为三毛全新散文集。从荷西的百合花到月牙泉的单纯女子;从尼日利亚丛林到童年记忆中的关渡;从读者弟弟永不屈服的勇气到学生合力织的百福被……二十六篇散文,篇篇蕴含她对至亲好友的真诚与爱心,对百般世情的关怀与体悟。★三毛: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她踏上广袤的撒哈拉,追寻前世的乡愁,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
王朔《知道分子》 ★《知道分子》是王朔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对一些文化现象的观点、看法。★应该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朔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他的风格曾影响了很多后来者。作为一个著名的“非主流”作家,他对一些文化现象、文化名人的看法当然也有特立独行的一面。在这些文章里,我们不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他真实的看法。
王小波《红拂夜奔》 ★《红拂夜奔》王小波作品中的“趣味之书”。收录了王小波的小说未竟稿、创作片段、写作笔记、题材罕见的对科学论文的眉批、自书简介、年谱等,清晰勾勒王小波的创作版图,令读者得以一窥王小波日臻成熟的创作过程。★王小波: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
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余华: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等。
余秀华《无端欢喜》 ★《无端欢喜》是著名诗人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收入了余秀华近些年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在身体与灵魂的缝隙间,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安,灵魂的动荡,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她写得用心用力。在书中,余秀华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情感质朴滚烫,语言直抵灵魂,呈现出作者绚烂的想象力和浩荡的内心世界,从多个侧面生动展现出余秀华作品的风貌。
张爱玲《华丽缘》 ★从1940年代到1990年代,张爱玲散文创作横跨半个世纪。《华丽缘》收录她人生中途的散文作品,随着生命进入另一阶段,张爱玲对世事人情的体悟更为清透,文字功力更为成熟。特别收录散文遗稿《异乡记》。张爱玲自言“非写不可”的《异乡记》,是一次从上海到温州深情远奔的情感纪行,更成为《小团圆》的灵感来源。★张爱玲: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又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从而形成中西兼备的文学视野。她的作品多着眼于普通人的命运,洞察人性的幽微,又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写出了大变动时代下的众生相,意象丰富,创造了一种苍凉的文学笔法,在承续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文学世界。
止庵《惜别》 ★止庵代表作,本版增补序言,解答读者之问。★《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去三年后,追忆往昔的至情之作,也是他遍览中外典籍,直视生死的哲思之作。母亲的手泽与作者的追忆交替串联起母亲生前的一个个细节:端午节五芳斋肉粽的滋味,古稀之年初当模特的喜悦,病中阅读的几百本推理小说,以及ZUI后一个春节里的烟花……字里行间浸透了一位平凡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和止庵对母亲无限的缅怀。母亲的离世,促使止庵在前人的生死议论间上下求索,讨论生与死这一和每个人休戚相关,但又永远难以解读的哲学问题:怎么看待死,其实就决定了怎么对待自己的生。★止庵:传记、随笔作家,著有《惜别》《画见》《周作人传》《神拳考》《樗下随笔》《云集》《沽酌集》等。
周国平《醒客的世界》 ★哲学家周国平亲自编选,从未结集的近年散文新作!★书题的“醒客”是英文thinker的音译,意为清醒的思考者。周国平在时代思考者的立场上,用明晰流畅的语言,漫谈哲学与生活、智慧与信仰、成长与教育、时代与道德、文艺与审美等话题。这些话题中既有存在的根本问题,如幸福与智慧,又有日常的生活问题,如教育公平与公共福利等,话题广泛,见解独到,发人深省。★周国平:当代学者、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等。
霍达《红尘》 ★本卷是霍达文集卷四长篇小说卷。本卷收入中篇小说7篇,短篇小说10篇。中篇小说《红尘》以沉凝细腻的笔调、大雅若俗的“京味”语言,讲述古都小巷中一个善良的弱女子的故事。解放前她不幸沦落风尘,解放后重获新生,后又不堪侮辱,含恨而死。通过人物的悲剧命运,作者冷峻地透视那种以瞒和骗扼杀真善美的社会氛围,给读者以灵魂的震撼。《红尘》于1988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花城出版社第四届花城文学奖。★霍达,国家一级作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2009年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受国务院表彰。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八百万字。
部分摘录:
在河边 有人跑去告诉我妈:“你的巴拉(孩子)掉到河里了。”我妈不信,跑到河边一看,果然,我正在水里挣扎。
这一次我实在是不想解释是为什么。水淋淋地往房子跑去,一路上谁见了都笑我,还有几个小伙子在起哄,一个小孩一直跟我跑。
我妈下巴都快笑掉了。一面帮我手忙脚乱地换衣服,一面自以为幽默地开着玩笑:“唉哟我的儿啊,河里鱼再多你也不能这样干呀!”
好像她从来没有掉到河里一样。完全忘记了那一次——当时我们所有人,眼看着她踏上那个小独木桥扭头大喊:“看我踢正步!”接下来,还没弄清怎么回事——连她自己也不知怎么了……总之当时的情形快得根本说不清楚,只能描述如下:一,二,三——“扑通”!“哗啦啦”!……
她从水里满脸莫名其妙地站起来,仍然没反应过来。从头到脚,毛衣毛裤都湿得透透的。
直到现在,她一想起那事还大不服气:“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就那样一下子掉了下去,岂有此理——就那样就掉了下去!”
这一带好像就我们母女俩搞过这种名堂,简直没道理。我们在河边生活,和水打的交道未免太彻底了。
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我们这些跟着牧民做小生意的人也大都选在夏牧场上人居相对密集的交通要道处驻扎。那些地方一般都位于有河流经的平坦开阔的谷地中央。在库委牧场,河水就在身边,出门走几步,一脚就跨进水里了。哗哗啦啦的水声日日夜夜响在枕边、脚边。清晨起来,解开系在门上的绳子,木门一歪,“吱呀”而开。河水便溢满森林和沼泽的气息,寒冷清爽地迎面扑来。
在沙依横布拉克牧场生活的时候,我们一家去晚了几天,河边的干燥地方全被别的生意人占满了,我家只好退到稍远一点的沼泽地里栽桩子扯篷布搭了个小帐篷栖身。每天去河边提水,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湿黏黏的草团子穿过沼泽。要走错一步就麻烦大了,家里等水烧饭的人不一会儿就会赶来营救。
在阿尔泰群山前山一带的巴拉尔茨小村,离河就远了。上坡下坡,翻干沟,过草地,攀峭壁,穿灌木丛,再经过一小片树林才能到达。不过那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一条河,清澈、宽阔,两岸密林苍郁,草丛又深又浓。在河中央,卧着很多又大又白又平的石头,我常常跪在上面洗头、洗衣服。那儿一带只住着我们和房东两家人,河边更是人迹罕至。因此我和妹妹还在河里洗过澡。河底雪白的细沙像肌肤一样可亲。
河边总是横七竖八堆满了倒木,腐朽了,泡得发黑,并生满了苔藓。那是发洪水时从上游冲下来搁浅在那儿的。有的自然而然横过两岸成了桥。而我更喜欢的是有人为痕迹的那种桥,架在需要的地方。一般是两根长木头拼宽了搭在一起,上面还培了草皮和泥土,提醒人:前面有沼泽,过不去了,还是从这里过河吧!你看,这山野看起来寂静偏僻,但却并不荒凉。只不过人类生活的印迹被自然的浓密遮蔽住了而已。其实,它的每一个角落都被人熟悉。
而我们刚进入深山牧场时可害怕了。没人的林子根本不敢进去,生怕碰到熊啊狼啊野猪啊什么的。还害怕坏人割我们的帐篷,偷我们的商品。可日子一久,发现在这种鬼都不过路的地方,坏人根本就混不下去。
哪怕在悬崖峭壁的最险要之处也会发现人的足迹、牛羊的粪便、炊息的篝火残迹。我还曾在棘荆深处拾到过一方绸帕,在森林中迷路时遇到一群山羊……总之人类生存的迹象热闹极了。虽然,出门还是很难遇见一个人。
我在河中间的小洲上洗衣服,慢悠悠地磨蹭,一洗就是大半天。洗一会儿,玩一会儿,静静地,自由自在地。有时,也会感到寂寞。偶尔抬头看一眼远处,可能会有另一个人骑着马从山谷尽头出现,越来越近。每一次,我都希望他是到我这里来的。我低头接着晾衣服,等再抬头时,说不定他真的来了。不,是一个“她”。她在岸对面系好马,却没有走独木桥,而是像小羚羊那样敏捷机灵地纵跃,直接从沼泽那边跳过来。她一踏上这块河中央的小洲就笔直地走向我。好像对我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就这样,径直走来坐在我面前,直直地望着我。
多么美妙的一个下午!阳光温暖,与一个陌生的、语言不通的、七八岁的哈萨克小孩,在阿尔泰群山深处的峡谷里,在一条美丽的河水边,默默地坐着。我心情愉快地搓揉着衣服,不时抬头对她笑着,后来忍不住唱起歌来,一首接一首地唱。那个漂亮小孩就与我面对面坐着,久久地看着我。偶尔也站起身,在小洲上走一圈,又回来,原地坐下,抚摸自己膝盖上的补丁,然后再抬头看我。她的眼睛,眼白干净清亮,眼珠是明净的银灰色,溢动着淡淡的褐色和绿色;瞳孔则大而漆黑。
后来我笨拙地用哈语问了一下她的名字,她居然听懂了,叮叮咚咚地回答了一声什么。我没听清楚:“什么?”她又叮叮咚咚重复一遍。我还是没听清,却不好意思再问了。我俩唯一的这一次对话便在记忆中的那个下午沉浮闪烁着,让一切都亮晶晶的。
——那实在是一段妙不可言的时光。这个小孩子从远方走来,似乎专门为了陪伴我一个下午似的,我们之间的亲近似乎是天生的。为什么后来就再也不曾碰到第二个这样的人了呢?后来当我一次又一次孤零零地坐在老地方洗衣服时,常常会这么想。
我每次总在同一个地方、面朝同一个方向洗衣服。还总是光脚坐在鞋子上,脚踩进冰冷的流水里。左边长着一大丛开着紫花的植物。当河水流到这片开阔的牧场上,便散开流成了好几条并排的河。并随着地势时不时地汇合,再在前方一块大石头旁分开,自在极了。河水划出了一块又一块的小洲,上面四处停着黑色的大鸟,稍近一些的都背朝着我。偶尔也有骆驼或者牛从对岸涉水进来,好像再没别的路可走似的,非要紧紧地贴着我经过。还装作没看到我一样,把水踩得溅我一身。还有一次,这块方寸之地上居然造访了十来峰骆驼!准备开群众大会似的,简直快要没我的容身之地了。再后来又登陆一峰,终于把我给挤了出去。第一次抱着衣服盆子愤愤不平地挪了老窝。
山区的河总是流速很急,衣服掉下去可不好办。要不就眼睁睁看着它被冲走,要不,就追!
——我跳下河就追,跳下河才发现河里根本追不成。虽然水位只及膝盖上三四寸,但要跑动起来是万万不能的。可恨的是那件被冲走的衣服游走的速度也并不是很快,就在我正前方——差十厘米就够得着的地方——摇摆。不管我紧赶慢赶,反正就差那么十厘米。气得我简直想猛扑上去,用身高弥补手臂长度的遗憾。祸不单行,跑着跑着,鞋又被冲掉了,只好又去追鞋子。偏偏这个时候河分汊了……很不幸地,两个目标被分配到了两个方向,气得人眼珠子疼。没有鞋子,河底总有些尖硬的石片狠狠扎着光脚心,每跑一步都疼得要命。不过这一疼,把我疼开窍了——干吗非要在河里追?正想着呢,鞋子总算够着了。把它撂上岸,自己也跟着爬上岸。也顾不上穿鞋了,光一只脚一高一低地继续追着水里的衣服跑(偏那时我又穿的是风火轮似的松糕鞋),想要赶到衣服前面从下游截住它。岸上倒没什么阻力,但岸边的石子碴粒并不比河底的温柔些,而且还多了让人防不胜防的碎玻璃片儿(——可恨的酒鬼们)。有草的地方还长了一种叶子上布满细刺的矮茎植物……这些都不提了。却说我洗衣服的地方可谓地形复杂,河水这一支那里一支的,不停分汊。我要追衣服,又不能在河里跟着衣服走捷径,只好曲里拐弯地在河岸上绕远路。过了好几座独木桥,几经辗转才绕到冲走我衣服的那支水流的下游。却一眼看到……我的衣服刚好就在那里被岸边斜出的一根小树枝挂住……气死我了……早知道它会被挂到这儿,跑不到哪里去,刚才何必急成那样!啥都乱套了,脚痛得不行,划了道口子,腿上扎满小刺,裤子一直湿到腰上,毛衣也湿了半截……
我妈从不洗衣服,也不提水,但每天还是要到河边转几圈。她比较喜欢钓鱼,虽然从来没有钓到过一条。她笨得,鱼就在鱼钩旁边欢欢畅畅地游着、嬉戏着,还甩着蹦子跳——也钓不到一条。每次还要倒赔一根又直又长的好棍子——每次钓不上鱼她就把鱼竿折断,扔进水里,跑回家向我们发誓这辈子要是再钓鱼就如何如何。
我们共同喜欢的事是顺着河一直走啊走啊,无边无际地散步。尤其是在那些漫长而晴朗的黄昏里(那会儿再也不会有顾客上门了),山野晚景清晰明亮。森林下方,碧绿的缓坡斜下来与河边深绿的沼泽相连,如嘴唇与嘴唇的相连一般温柔。连接处长满黄色的晶莹的碎花,像吻。河岸边的缓坡上斜斜立着一座木头小屋,屋顶摇摆着细长茎干的虞美人。那是爱情栖憩的地方。森林在木屋背后,从南到北地浩荡。我们走了一段路,看到了桥,过了桥,就向那里走去。河水在身后哗啦啦奔淌,前方的美景梦一般静呈。多少个这样美好漫长的黄昏在河边展开。我们走到坡顶,回头看见山谷下方我们的家,我们的塑料房子,在河水拐弯处更美地等待着。
然而在河水暴涨的日子里,这一切就没那么赏心悦目了。天气长时间阴沉多雨,水流急湍混浊,山里的交通也会被阻断。那一次不巧正碰上七年一度的大型阿肯弹唱将在下游一条山谷里举行。我们都想去,可是路断了,又没车,眼看着弹唱会的日子一天天来临,还差两天……还差一天……已经开始了……已经开始两天了……可我人还在这儿!一想起这伤心事就忍不住趴到床上号啕大哭。再一想赛马已经结束,摔跤已经结束,姑娘追正在进行,弹唱马上开始……哭得更伤心了。我妈便找到一个当天也赶去看弹唱会的小伙子,给了他二十块钱。然后她满脸羡慕地目送我骑在小伙子的马鞍后面,在茫茫雨幕中远去。
但是两个钟头后我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浑身上下湿得透透的,哭丧着脸告诉她:那小子是个色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