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罗马帝国时代的天文学诗歌作品,西方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占星学著作,首次成体系地介绍黄道星座。
第一卷主要是概论性的内容,先后涉及到:宇宙的起源及其构造,各星辰和星座(黄道十二星座、北天星座、南天星座)的列举,地球表面一些特殊的环带(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二至圈、二分圈、子午线、地平线、黄道),最后提到了银河,还有特殊天体彗星和流星。
第二卷开始曼尼利乌斯开始对占星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当然最重要的部分便是黄道十二星座的分类和宫位系统,因此他就把这一部分放在了这一卷先行讲述。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讲述十二星座分类(如:阳性星座和阴性星座、兽相星座和人相星座、单相星座和双相星座、昼相星座和夜相星座)的时候,还同时提到了星座间的位置和影响(三宫组合、四宫组合、六宫组合,星座间的敌友关系)和十二分盘的推算,特别是行星在十二分盘当中发挥的作用。根据曼尼利乌斯的描述,每个星座需要再被分成十二份(称作十二分盘),而每个十二分盘还需进一步被分成五份,每一份只有半度,行星产生的影响应当在这些半度的天域里进行讨论。讲述完十二星座之后,作者继而讨论起黄道上固定不变的四分点(初升点、天顶、降没点、天底),再根据这些固定不变的点分割出黄道上的十二个宫位,而人出生时的这些宫位将影响到出生者的天性和命运。
结束了对星座和宫位的阐述,曼尼利乌斯继续在第三卷探讨命位、上升星座,以及由此而来的人寿的推算。命位和宫位比较类似,都是把黄道分割成固定的十二份,区别在于宫位依据位置固定的四分点进行分割,而命位依据的是出生时的星座位置。此外,宫位决定的是出生者的天性与命运,而命位决定的更像是出生者的生命状态和人生经历。随后,作者开始围绕初升点(或称“时出之源”)探讨上升星座的推算,以及每个星座上升或降落时经过的度数和时长。最后,由上升星座和月亮所在的星座,再结合行星位置,作者给出了寿命的推算方式。
第四卷讲述星座对出生者的影响,世界的地貌及其与星座的对应关系,还有月食星座。从作者的描述可以知道,每个占据黄道30度的星座都可以被分成三个10度的部分,而这些十度的天域被依序交给十二个星座,因此10度的星座与30度的星座相互交错,构成了一组庞大而复杂的机械,而星座对人的影响应当放置在这组机械中讨论,也就是说既要考虑30度的黄道星座产生的影响,又要参考占据十度天域的星座带来的“干扰”。随后,曼尼利乌斯还按星座逐一列出了会带来害处的各个部分。接着,他开始对地球地貌进行描绘,并将十二星座分配给了各部分陆地。最后,他谈到了月食状态下月亮星座的影响力。
第五卷有相当部分篇幅曼尼利乌斯都在讨论除黄道十二星座之外的协同上升星座对出生者产生的影响。这些星座并非黄道星座,但在人诞生时正随着黄道星座一起处于上升位置,因而会对出生者产生影响。这部分之后,曼尼利乌斯最后又讨论了星辰的亮度。整部著作也结束于此。
作者介绍
曼尼利乌斯(Marcus Manilius),约活动于公元1世纪初期。古罗马诗人、修辞学家、天文学家,生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