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西方美学史丛书(全七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022年6月23日

简介

《西方美学史》(七卷本)是由我国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蒋孔阳教授和朱立元教授对西方从古希腊到当代两千多年美学发展的历程做的全方位梳理,丛书体系宏大、史料丰富、视角新颖、结构缜密,堪称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最为完备的西方美学通史。 本次出版是在十年前版本上修订的新版,除修订了大 量文字、补充了十年来部分国外最新资料外,丛书作者、美编、编辑还赴世界各地博物馆,拍摄了大量第一手图片,制作成精美插图插入书中,本套丛书集趣味性与专业性、阅读性与资料性于一体,既适合人文学科专业的读者阅读,又适合对美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古希腊罗马式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美学史也从古希腊罗马美学开始。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普洛丁……浩若繁星的古希腊罗马星空图中,每一个星丛都在本书中自由地对话,素朴之美、匀称之美、闲暇之美、和谐之美 ……作者以举不尽的故事、引文、图片、文献,将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娓娓道来。
★《西方美学史(第2卷):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
中世纪的精神是出世,文艺复兴的精神是入世。在西方美学史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是时间跨度最长,现有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最为薄弱的一个阶段,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同样有一部丰富充盈的美学史。出世的中世纪有充裕的时间来沉思,皓首穷经,笔耕不辍之下,便有浩若烟海的神学著作流出;出世的文艺复兴少不了风雅和艺术,于是便有了卷帙浩繁的各类实用性甚强的谈艺谈美著作。本卷作者执教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期间,翻遍了这所路德教背景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寻找整理各类美学元典,丛书作者、美编、编辑还赴世界各地博物馆,拍摄了大量第一手图片,制作成精美插图插入书中,以求真实、完整地再现那个时代的美学画卷。
★《西方美学史(第3卷):十七十八世纪美学》
启蒙—理性精神,整个17、18世纪美学思想的主流和精华,贯穿于这一时期的各个美学流派中。同样的,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共性外,几乎都带有显著的民族特征。英国始终伴随两股美学思潮:一是由培根、霍布斯和洛克首起其端,而后由弥尔顿、荷迦兹、菲尔丁和博克加以发扬光大的唯物主义和启蒙—理性精神占到主导地位的思潮;二是由德莱顿、艾迪生、蒲伯、约翰逊和雷诺兹为代表,倾向新古典主义的思潮。法国则与英国形成鲜明对比,在笛卡儿的理性主义指导下形成的以布瓦洛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美学理论,长期以来占有主导的统治地位。德国与英、法两国相比较为落后,以鲍姆加登为代表的早期美学理论显示出高度的抽象性和思辨性,这种特征影响到后期德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从美学生长土壤,到美学家理论介绍,本卷的叙述也展现出17、18世纪的美学特质:理性、启蒙。
★《西方美学史(第4卷):德国古典美学》
“只有德国美学才和美学之名相称”,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发表,标志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始,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三大卷全部出齐,标志着德国古典美学达到高潮,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的出版,则宣告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和解体。本书以人物素描为主线,细细描摹德国古典美学中各位大家的学术思想,并配以大量一手精美图片,有德国国王山上的康德雕像,费希特素描像,作为德国慕尼黑大学主楼勋章的谢林浮雕…………文图精美,赏心悦目。
分为三编,即“文学之根”“文学之理”和“文学之技”。其内容包括杜甫《八阵图》诗的歧义、“推敲”再评议、把谎话说得圆、比喻与审美、“不隔”之美、不写之写、更少就是更多、含泪的微笑、怀旧情调与作品的开头、黄筌拒改吴道子《掐鬼图》的启示等。
★《西方美学史(第5卷):十九世纪美学》
在德国古典美学的余绪下,西方美学在19世纪奏响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序曲。俄国美学、英国美学、法国美学异军突起,文艺流派更迭繁复,哲学思潮不断转型,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思想被不断吸纳进美学思想中,本书以第一编德国美学、第二编俄国美学、第三编法国美学、第四编英国美学、第五编其他各国美学、第六编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划分,分别介绍了发生在19世纪各国的美学变迁。
★《西方美学史(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
20世纪的西方美学,有“两大主潮”、“两次转移”和“两个转向”。两大主潮:20世纪的西方美学,由与黑格尔美学在两个方面背道而驰的美学主潮组成——现代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在对现代西方美学发展趋向的基本概况上,本书不同意李泽厚、朱狄二位先生的意见,见本书第3页),两大主潮流变更迭,又形成历史性的对立。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艺术家和创作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两个根本性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学转向。本书以流派为划分,清晰而饶有趣味地将20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和剧变娓娓道来,并配以国外第一手图片,有意大利的克罗齐纪念邮票、荣格照片、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艺术展览馆门前的福柯纪念石,作为插图随文配置,文图精美,值得阅读和收藏。
★《西方美学史(第7卷):二十世纪美学(下)》
20世纪的西方美学,有“两大主潮”、“两次转移”和“两个转向”。两大主潮:20世纪的西方美学,由与黑格尔美学在两个方面背道而驰的美学主潮组成——现代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在对现代西方美学发展趋向的基本概况上,本书不同意李泽厚、朱狄二位先生的意见,见本书第3页),两大主潮流变更迭,又形成历史性的对立。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艺术家和创作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两个根本性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学转向。本书以流派为划分,清晰而饶有趣味地将20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和剧变娓娓道来,并配以国外第一手图片,有意大利的克罗齐纪念邮票、荣格照片、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艺术展览馆门前的福柯纪念石,作为插图随文配置,文图精美,值得阅读和收藏。

作者介绍

蒋孔阳(1923.1.23-1999.6.26),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第四届副主席,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华全国美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上海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 府特殊津贴。副主编:朱立元,1945年出生,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97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

部分摘录:
第一节 希腊世界及其文明的形成 本卷所讲的古希腊,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它的范围要比当今位于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希腊共和国的范围大得多,后者的面积仅131990平方千米,北与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接壤,东与土耳其交界,大陆部分为半岛,西南濒伊奥尼亚海,南濒地中海,东临爱琴海。而古希腊则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包括到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及其在进入阶级社会后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时间跨度则是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这里所讲的早期则是指公元前2000年到希波战争(前492—前449年),而具体到美学思想则是指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
一 希腊远古文明
由于对古代文明的深入研究,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属于古代三大文明区之一的西亚、北非、南欧文明区(地理范围从印度河流域以西至地中海、西亚、北非和南欧)。它的文明是在这个古老的文明区里孕育发展起来的。[1]因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希腊文明的出现并非是最早的,而是在这个文明区的西亚和埃及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点已被考古文化所证实。表明它是在“东方思想的洪流中”成长起来的。[2]
希腊远古文明经历了基克拉泽斯文化、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三个相联系和相交织的发展历程。
基克拉泽斯文化,是希腊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分布于爱琴海中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年代约在公元前3500—前1900年。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米诺斯文明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有农、牧业,商业也很重要。典型青铜器是剑和匕首。陶器典型器物为一种有柄平锅状器,另外有罐、钵等,有的已施有简单彩绘,有的有以螺旋母题为主的刻划纹。此外还有石皿、项链、大理石雕像等。其中有表现“大地母神”的偶像。除偶像外,还有弹琴、吹笛等人像,是相当杰出的。
基克拉泽斯群岛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便与小亚细亚、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发展了海上交通。至青铜文化早期,尤其是克罗斯和锡罗斯时期,处于希腊全境的领先地位,并成为由小亚细亚等地区向希腊各地转运铜等金属原料的中心,起了希腊远古文明开拓者的作用。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其日趋衰落,日益处于米诺斯文明的影响下。
米诺斯文明,是希腊克里特岛的青铜时代中、晚期文化,又称克里特文化或克里特文明。约始自公元前1900年,至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为迈锡尼人占领而结束。它是欧洲的较早的古代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先驱。以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其中的前王宫时期,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与基克拉泽斯文化相似。其中的新王宫时期是整个米诺斯文明鼎盛时期,米诺斯艺术在此时也达于全盛,所筑王宫各处绘有富丽堂皇的壁画,喜好表现花草和海洋生物,也刻画宫廷宴乐、礼仪和竞技活动。彩陶底色变浅,以黑、褐等色绘花草、海洋生物等,形象舒展自然。当时海运发达,与埃及、叙利亚来往频繁,并在其地设立商站。希腊本土南部和爱琴诸岛已并入米诺斯王朝版图,米诺斯王朝成为一方霸主,工农业、海运和商业都达到古代世界的发达水平。
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450年间,克里特各王宫多次遭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影响,加之前1450年迈锡尼人入侵,并在前1400年又遭到破坏。至此,米诺斯文明的繁荣即告结束。此后,克里特作为青铜文明中心的地位即为迈锡尼文明所取代。
迈锡尼文明,希腊本土青铜时代晚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希腊南部和爱琴海区域,年代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100年。因当时希腊最强盛的王国及其首都迈锡尼而得名。迈锡尼文明继米诺斯文明而起,它以城堡、圆顶墓建筑及精美的金银工艺品著称于世。它在公元前2000年后期是地中海区域主要文明之一,其主要经济是农业和贸易,畜牧业亦较发达,广泛养马,盛行战车,并和埃及、叙利亚有文化商业联系,也影响于南欧和西欧。其鼎盛期产生的迈锡尼的陶器,火候掌握得很好,器形多样,喜用褐、紫单色绘制简单图案,密布器物全身,风格粗放,这类陶器和其他迈锡尼产品畅销于塞浦路斯、叙利亚、腓尼基、埃及各地。随着迈锡尼线文“B”释读成功,已知当时人崇奉万神之父宙斯、海神波塞冬、天后赫拉、战神雅典娜和太阳神阿波罗,与日后古典时代希腊宗教相似,也信仰克里特的丰饶生产女神。但当时大型神像雕刻极少,与古典时代的希腊不同。
随着公元前1200年左右发生了特洛伊战争,迈锡尼文明从此衰落,至前12世纪末即为入侵的另一批希腊部属多立斯人所灭。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或荷马时代。
二 荷马时代
迈锡尼被入侵的多立斯人摧毁后,希腊本土出现了三四百年的衰退时期(约前12世纪—前9世纪末),是希腊本土氏族制度解体的历史阶段。它以反映该时期社会状况的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而得名:“荷马时代”。由于原先制造彩陶的技艺失传,线条简单的几何图形的陶器代替了原来的彩陶,所以又被称为“几何陶时期”。
荷马时代处于迈锡尼文明衰落之后,希腊文明在某些方面出现暂时曲折的时期,所以又有“黑暗时代”、“希腊的中世纪”之称。这一时期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已有阶级萌芽,虽然存在原始民主,但是军事首长的权力日益增强,所以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属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各部落或部落联盟中,普遍存在长老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军事首长三个机构。到了荷马时代的后期,整个希腊除个别地区外,都已经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希腊人“已经站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了”[3]。
随着多立斯人南下,有相当一部分迈锡尼人退至阿卡狄亚、克里特和塞浦路斯,在那里继续发展,使这些地方成为日后希腊古典文明的发祥地。从而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希腊远古文明中心东移的时期,也是新文明的孕育时期。
特别是随着部落大迁徙结束以后,希腊开始由部族向民族过渡,形成了伊奥尼亚族、埃俄利亚族和多立斯族三个稳定的民族居住区,逐渐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到了公元前9世纪,希腊本土、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岸基本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样,希腊古典文明这个主体也就形成了。
随着希腊民族的形成,希腊人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希腊语是一种印欧语系语言,其历史开始于公元前14世纪,一直延续至今,其经历的时期,比任何别的印欧语系语言都长,前后共计34个世纪。从迈锡尼时期开始的“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直到公元前8世纪时,希腊人根据闪米特语的模式,创制了新的字母,这种字母很快就从东到西在整个希腊语世界广泛流行开了。
希腊语言文字在各地区的完善化,是受到原来方言的影响。同希腊原有的三个方言已相适应逐渐形成以伊奥尼亚、埃俄利亚、多立斯为主的三个语支,特别是随着雅典的兴起,同伊奥尼亚语支比较接近的,并又兼备这三个语支共同优点的阿提卡语言就获得主导地位。当今所看到的古希腊哲学、文学和历史等著作,就是用这种阿提卡语言文字写作和传抄的。[4]
随着希腊人日益广泛掌握冶铁技术,并在农业和手工业中普遍使用铁制工具,农业、畜牧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公社土地由每个家庭耕种。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开始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但作为奴隶主的氏族贵族尚没有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在战争中日益起到重大作用。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公元前10世纪至前9世纪第一批希腊城邦产生,荷马时代也就终结。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