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柏林孤谍-电子书下载

生活时尚 2022年6月26日

简介

如果命运将你推入孤独绝境,你是否还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反戈一击?
1949年,犹太作家亚力克斯因其社会主义信仰使他成为麦卡锡政治迫害的对象。面对驱逐出境与骨肉分离,他被迫与中情局定下协约——以在柏林搜集情报换取回美资格。
然而,重新踏上柏林的那一刻事情便走向失控边缘——中情局接线人制造的绑架案,致使东德特工被杀;他的特殊身份,又迫使他成为德共线人;更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真正的任务是监视唯一爱过的女人艾琳。亚力克斯于不知不觉间深陷绝境,要在世界最危险的间谍战场扮演双面线人。
十年后重逢的亚力克斯和艾琳,在理智与情感间徘徊。然而,逃出劳工营的埃里希的出现,艾琳慌乱下的举动,让三人原本复杂的境况雪上加霜。
危机四伏的柏林,情报是生存下去的筹码,信任已成奢侈品,忠诚随时可成致命利器……爱能否帮他们度过危局?谁又是亚力克斯可以信任的人?
谍战与惊险、阴谋与背叛、理智与情感、生存与道德、真实与谎言,从驰骋在笔尖到在刀尖上行走。一个人,三个国家,为了回家,亚力克斯孤注一掷,从“门外汉”迅速蜕变为玩转两面的经验老手。

作者介绍

约瑟夫•卡农(Joseph Kanon)
爱伦•坡奖得主,著有《德国好人》《伊斯坦布尔逃亡》《不在场证明》《星尘》等作品。其中,《德国好人》被改编为电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乔治•克鲁尼和凯特•布兰切特主演。1970年从哈佛毕业,在布朗出版社就任编辑;之后的几年,他加入普特南/科沃德•麦坎并成为总编辑。后来,他又跳槽至E.P.Dutton出版社出任总编辑及董事长。在米夫林出版集团度过了他最后的出版职业生涯,在职八年间,他担任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及贸易销售部门主管。在出版行业沉浮25余载,于1995年辞职,成为全职作家。

部分摘录:
吕措夫广场
运输物资的轰炸机还远在几英里外,他就已经听到了其独有的轰鸣声,低沉,平稳。机群正逐渐飞近,这次空投的是食物和一麻袋的煤炭。自从考佩尼克的那次经历后,他学会了如何辨认空中飞机的信号灯。灯束穿过夜幕,散射在漆黑的城市建筑上。飞机接连从空中掠过,若传言属实,那真的是每隔30秒就有一架飞机从机场起飞,执行空运任务。信号灯如子弹曳光般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在夜空中连成一条虚线。
“这叫人怎么睡得着?”
“过一会儿你就不会在意了。”马丁劝道,“习惯就好。”
马丁刚到柏林不久,对这一切却已习以为常。但同样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其他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那些在收容所里挤成一团瑟瑟发抖、等待死神降临的夜晚,仍铭刻于他们心中,那时的引擎声如今似乎依然清晰可闻。就是那些嘎嘎作响的机首引擎牵引着飞机掠过,投下炸弹。而现在,他们的头顶某处又有机群盘旋。
“飞机真多。”亚力克斯喃喃自语道,“但他们还能坚持多久呢?”
空运是现在柏林居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他们偶尔也会空投少量的糖果,既是对孩子们的安慰,也是政治作秀。
“坚持不了多久的。”马丁笃定地说,“想想空运这些物资的成本吧。而且,他们图什么呢?他们想让这里有两个市长,两个警察局,甚至正尝试建立两个城市体系。但柏林只有一个,而且就在苏联的占领区,谁也搬不走它。按我说,他们现在就应该放弃,然后让一切回归正轨。”
“呵,回归正轨。那么之后苏联人也会离开吗?”亚力克斯问道。机群的轰鸣声越来越响,几乎就在头顶上方,西边的滕珀尔霍夫机场离这里只有一个街区。
显然马丁先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他快速答道,“我想是吧。目前双方都在观望。美国人不撤军还不是因为苏联人……”马丁顿了下,带着法国腔继续说道,“不过当然了,他们最后不走也得走,继续留在这里不合情理。如果德国成为中立国,苏联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撤军呢?那时德国就没有任何杀伤力了。”
“一个中立的社会主义德国?”
“难道在经历了法西斯战火的摧残以后,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吗?我想这是每一个德国人的愿望,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马丁突然住了嘴,顿了会儿才又开口,“抱歉,我知道,你肯定是认同的。你不就是为了在德国实现社会主义才回来的吗?和我们一起并肩创造未来,这也是你书里描绘的理想。我告诉过你的,我真的非常喜欢你写的书……”
亚力克斯截住话头,说:“是的,谢谢你。”言语中透着疲惫。
那时亚力克斯正在捷克边境换车,马丁专程从柏林赶过来接他。马丁梳着大背头,头发跟稻草一样枯黄,脸洗得干干净净,神情热切,明亮的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狂热如当初的希特勒青年团团员。他是亚力克斯到达那儿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其他年轻人要么战殁,要么失踪,要么重度残疾。直至看见马丁拖着腿一瘸一拐地走路,亚力克斯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马丁可以置身于战火之外——他和约瑟夫·戈培尔一样,都是左脚残疾。相似的跛脚和同样平整的头发,让他看上去竟与戈培尔有些神似,只不过戈培尔的脸颊更为瘦削,眼神也更具侵略性。现在的马丁活力四射,完全不见初遇时拘谨寡言的样子,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时而谈论《最后的障碍》这部亚力克斯的作品对他影响之深,时而赞叹亚力克斯回德国定居东柏林的决定令他振奋至极。不管是刚开始那些饥寒交迫的年头,还是如今日渐好转的境况,都能让他大发感慨。马丁还调侃亚力克斯,问他在美国的时候认不认识布莱希特和托马斯·曼。其实,马丁也是布莱希特众多拥趸中的一员。他想,布莱希特可能会愿意把亚力克斯的《最后的障碍》改编成剧本,毕竟这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反法西斯作品,也许其中的某些因素恰能吸引布莱希特的目光。
亚力克斯笑了笑,说:“那他得先跟杰克·华纳好好谈谈,现在这部作品的版权在华纳公司那儿呢。”
“你的作品拍成电影了?这我倒不知道。我之前从没看过美国电影。”
“不,本来是有这个计划的,但最后没拍成。”
《最后的障碍》这本书是他写作生涯的一个突破,也正是这本书的收入支撑着他的流亡生活。这本书是月读书友会的推荐书目。最开始华纳公司打算让好莱坞男星詹姆斯·卡格尼主演这部电影,拉夫特和乔治·布伦特也都在华纳公司的待选名单中。只不过后来战争爆发,相比于拍摄逃离战俘营这样的题材,他们更青睐战争动作片。于是,这个计划也就和其他众多命运相似的项目一样,被束之高阁,不了了之了。好在小说的版税让亚力克斯在圣塔莫尼卡买了一栋房子,而且有趣的是,那房子就在布拉希特的住所附近。
“唉?你读过这本书?在德国也有出版?”亚力克斯问道。其实,亚力克斯对马丁的来历一直满怀疑虑,他到底是谁?文化联盟的代表?——这只是亚力克斯的一个猜测。事实上,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一段隐秘而不忍回顾的过往,但这些不愿与人分享的回忆往往最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在瑞士有克里多出的版本。”克里多出版社是由流亡者创办的,位于阿姆斯特丹。马丁只是解释了书本的来历,但这解答不了亚力克斯内心真正的疑问。“就拿《衰败》来说,虽然它在德国被列为禁书,但只要有心还是能找到很多影印本的。”
正是《衰败》这部作品让亚力克斯声名鹊起,大概这也是德国方面期盼他回归祖国的原因。布莱希特、安娜·西格斯、阿诺德·茨威格,这些曾经的流亡者都回家了,现在轮到他亚力克斯·迈埃尔了。在情势严峻的东柏林,就连文化领域也是斗争的战场。亚力克斯不禁想起,布莱希特在加利福尼亚籍籍无名,西格斯在墨西哥城泯然众人,而如今他们回归祖国,重回聚光灯下,登上报纸头条,享受着官员们的欢迎颂词。
先前,他刚从捷克回到德国境内,当局就在边境旁的小镇设午宴为他接风洗尘。为了赴宴,亚力克斯拂晓时分就从布拉格动身启程。那天的布拉格飘着小雨,街道昏暗湿滑,一时仿佛置身于卡夫卡的作品之中。回程途中,入眼的只有毫无生机的荒野、简陋灰白的农舍和在泥水里扑腾的鸭子。到达那个叫不上名字来的边陲小镇时,马丁正拿着花束迎接他,市长和镇议会官员则穿着整洁的旧西服,在镇议会大厅设下宴席款待他。《新德国》拍下了亚力克斯与市长动情握手的画面,向世人宣告,浪子回家了。他还受邀发言,讲述了他想与德国人民一起重建家园的愿望,也表达了对政府当局同意为他提供居留签证的衷心感谢。
结束了午宴,亚力克斯再次踏上归途。之后的路上,目之所及与先前并无二致,仍旧是破败荒废的农场和泥泞不堪的道路,道路的路肩早已被坦克和重型卡车碾压得不成样子。这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祖国,但,的确又是他的祖国。他感到胃部发紧,一股熟悉的恐惧感袭上心头,好像他已经预感到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也许是因为方才与市长共进午餐,勾起了他旧日一些不愉快的记忆。
他们特意绕过德累斯顿这座城市。“我不想你触景伤情。”马丁解释道,“那些畜生,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里的所有东西都炸了个干净!”亚力克斯心里清楚,除了报复当年纳粹对华沙、鹿特丹港的轰炸,还会有什么其他理由呢?马丁年纪太小,所以那时响彻德国街头巷尾的欢呼庆祝,他已经全然没有印象了。不过亚力克斯并没有开口,他只是沉默地望着车窗外了无生气的原野。怎么一个人都没有呢?也许,是因为现时是冬季,并不是适合耕作的季节。也许,是因为男人们都已经不在了吧。
马丁坚持要和亚力克斯一起坐在后排,这样路上就可以和他多聊聊天了。
“啊,不好意思,请问你介意我问你一些问题吗?我一直都很想知道,《衰败》里的那个家族,他们是你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吗?就跟托马斯·曼笔下的布登勃洛克一家那样。”
“不是。”亚力克斯淡淡地回答。
他们是他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吗?是的。然而,艾琳、艾尔斯贝特、埃里希、弗里兹,这些曾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如今都已湮没在战争的硝烟中。也许,他们会出现在难民名册中吧,但总归无迹可寻。现在,他们只存在于亚力克斯的作品中。讽刺的是,这是弗里兹生前很讨厌的事情。
那时,弗里兹对他吼道:“你书里写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我们!我的父亲从来不赌博,他从没做过那样的事情!”
亚力克斯只是平静地回应:“嗯,我写的确实不是你们。”
“但其他人都认为你写的人物原型就是我们,他们在俱乐部里都这么说。你该听听斯托尔伯格是怎么说的,他说‘只有犹太佬才会写出这样的东西’。”
“嗯,我确实是犹太人。”亚力克斯说道。
弗里兹声色俱厉地说:“你只有一半犹太血统。不过,你父亲是个好人。其实,斯托尔伯格也只是像其他有偏见的人一样……”说着,弗里兹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问亚力克斯,“所以你笔下的那些人,真的和我们无关?”
“他们可以指任意一个容克家族。我确实参考了你们家的情况,但你知道的,只要是对写作有帮助的素材,作家都会利用起来。”
“看了那本书你就知道了。”亚力克斯答道。其实他心里清楚,弗里兹并不会真的去看。
“所以《衰败》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个家族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父亲赌博,然后呢?”
亚力克斯回答:“家里的钱都输光了。”
听到这里,弗里兹转过头来,神情有些恼怒,说:“这又不是什么奇事。这次通货膨胀,谁没有输钱?”
亚力克斯没有马上回话,直到气氛有所缓和,才又重新开口解释道:“我书中写的真的不是你们。”
弗里兹这才终于相信了他。
“《最后的障碍》里提到的那个集中营是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对不对?他们说你以前被关进去过。”马丁的发问把亚力克斯从繁复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我被关在奥拉宁堡的集中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是后来才建的。纳粹把我们关在一个旧啤酒厂里,就在镇中心,人们从窗口就可以看见我们。”
马丁忍不住又问道:“那事实和你书里写的一样吗?你真的遭到了残酷的虐待拷问吗?”
“没有。在集中营里,大家都没少挨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遭到虐待和拷问——没有比那更残酷的事情了。我很幸运。”双手反绑在身后,悬吊在横杆上直到肩关节脱臼,骨肉撕裂。钻心的痛楚将他们折磨得惨叫连连,最后失去知觉。“我并没有在那里待很长时间,后来有人把我弄出去了。换作是你,你也可以逃出去,只要你找对了人。那是1933年的事情了。”是弗里兹花钱托人把他救出去的。
“但书里面明明……”
“书里我并没有特指哪座集中营。”
“嗯嗯,我明白了。能了解作者在写书时的心里所想和眼前所见,真是一件太美妙的事情。你说是吧?”
亚力克斯长吁出一口气,已有些厌烦,“嗯。他们把集中营的布局设计透露给了我,让我知道那个地方具体是什么样子。后面发生的事情你就自己想象吧。”
马丁不再纠结于这个话题,又说道:“33年,那阵子正是纳粹围捕共产党员的时候吧?那时你已经是党员了吗?”
“不,我不是党员。但只要你有朋友是共产党员,只要你对他们心怀恻隐,不管你是不是党员,他们照样会把你抓起来。”
“现在美国佬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据说这就是你决定回国的原因?他们的做法跟纳粹没什么区别,都是想彻底消灭共产党。”
亚力克斯显得很平静,“但他们并没有把共产党员送进集中营。在美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并不违法。”
“但我认为……”
“他们要求你揭发其他党员。如果你拒绝合作,那你就违法了——这就是他们抓住你把柄的办法。”
“嗯,然后就有理由把你关进监狱了。”马丁顺着亚力克斯的话说下去。
“有时是的。”亚力克斯语焉不详,含混过去。
或者,会被驱逐出境。他们试图利用他所持的荷兰护照来对付他。“请允许我提醒你,在这个国家你只是个客人。”那个粗脖子的国会议员对他如是说。可能这位议员认为,对于亚力克斯来说,驱逐出境比关进监狱更具有威慑性。亚力克斯顺势反抗,最终因所持的不是美国绿卡而是荷兰护照被驱逐出境,也因此得以成功逃离美国。
“所以你决定回德国,回家。”
“嗯,是的,回家。”亚力克斯再次把目光投向窗外。
车外的景致开始有些变化,终于能看到一些城市建筑了。参差不齐的破败街道如墓地般死寂,考虑到他们行车的方向,也许他们已经到达柏林的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区了。亚力克斯试图在脑海中定位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法兰克福大街吗?他努力尝试寻找一些他曾经熟悉的地标,但他目之所及,就只有被轰炸得面目全非的建筑和堆积成山的瓦砾。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四年前的柏林,那时妇女们徒手清理街边的碎石堆,把灰浆从仍可利用的石块上敲碎扔掉,再用桶装好石块运回家。可如今,四年的时光过去了,柏林的街道依旧是满目疮痍。有几面墙孤零零地立在倒塌的废墟中,上面布满了弹坑。风呜呜地从满地残骸间呼啸而过,如泣如诉。亚力克斯仿佛还能闻到树木着火的焦煳味和水泥破裂的酸柠檬味。战争的硝烟似乎仍在空气中弥漫着,难以消散。

下载地址

下载